踏实苦干创新巧干

2019-01-11 05:13本刊评论员
中国石油石化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气量环境质量燃煤

○ 文/本刊评论员

又到了寒冬,又进入取暖季,也是一年中空气污染问题最严峻的时段。无论是人们的直观感受,还是官方的观测数值,包括国外独立机构的评判,中国的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这几年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北京走出世界空气污染最严重100个城市之列”。这样的新闻标题,客观地描述了首都治理大气污染的艰难历程。大家都是过来人,对其中的酸甜苦辣,感同身受。

每一个在北京生活工作的人,我们不仅是环境改善的受益者,同时也是贡献者。北京的空气质量改善靠什么?人努力,天帮忙。千条万条,其中重要一条,能源结构调整,用天然气取代燃煤。

1997年陕京天然气管道投产前,天然气在北京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仅为0.5%,年用气量不过2000万立方米,维持这座城市运转主要靠煤。燃煤排放和快速增长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共同塑造了一座超大城市的乌烟瘴气。

从规划陕气进京到现在,仅仅用了20年时间,北京的天然气消费占比迅速提高至32.5%,超过24%的世界平均水平,年用气量185亿立方米,仅次于莫斯科,位居世界大城市第二位。480公里长的天然气管网,构成了北京城市能源大动脉的“气七环”。

北京的蓝天多了,空气干净了,人们的幸福感提高了,石油人的奉献、努力,持之以恒的坚持,功不可没。气化北京的实践也证实,破解环境质量、空气质量这道复杂的发展难题,靠的是中国人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一个汗珠子摔八瓣的艰苦努力。

新中国70周年大庆的惊艳亮相,引起世界各国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好奇与探索。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对我们的成功经验做了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70年,40年,最近这20年,我们究竟是怎么走过来的?

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概括,那是中国人民干出来的。唱衰中国的论调一拨拨、一轮轮,现在已经不知道是第几个来回了。中国人民早已习惯了面对压力,破解之道就是眼睛向内,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心无旁骛,时间是最好的裁判。

发展,不仅需要苦干实干,还要巧干善干。归结起来,还是要靠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突破瓶颈,突破藩篱。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历程,每一次油气勘探成果的井喷,都伴随着一批创新之作的问世。

70年,已经成为过去,已经画上句号。石油人与全体中国人民一道,又要面对新的课题,新的挑战,新的目标。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找油找气需要创新,国企改革期待创新,队伍培养呼唤创新。

猜你喜欢
气量环境质量燃煤
水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及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分析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多点网格采样在燃煤机组总排口的应用
燃煤电厂主要污染物及其处理研究进展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做人要有气量,交友要有雅量
气量可以学习吗
王旦的气量
气量三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