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的四把“金钥匙”

2019-01-11 19:06施益新叶燕萍
中小学校长 2019年5期
关键词:金钥匙校园家长

□施益新 叶燕萍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 什么样的校长办什么样的学校, 学校管理的核心就是在校长的引领下, 去影响教师、 发展教师、 成就教师, 进而造就学校, 最终实现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 的教育目标。

2012 年以来, 金华市站前小学通过 “环境育人” “文化育人”“情感育人” 的 “三育” 建设, 在“把学校当成家” “把老师当兄妹”“把学生当儿女” “把家长当亲家”的 “四当” 理念的引领下, 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学校的信任度、知名度、 美誉度日益攀升, 受到省内外教育同行和主流媒体的关注、 好评。

一、 把学校当成家

家是温暖的港湾, 是安全的避风港, 每个人也都爱自己的家, 家里的物品会格外爱惜, 家里的人会特别爱护, 家里的规定会自觉遵守, 家族的家风家训会代代传承。那么, 怎样才能把学校变成家?做法是: 环境营造, 理念引领。

(一) 环境营造,让学校像家一样温馨

学校特别重视学校环境美化,大到学校校标设计、 学校精神提炼, 小到每处不起眼的景观布置,都精心设计, 用心打造, 努力实现 “校园处处是美景” 的目标。2016 年, 学校被评为浙江省 “最美校园”。 别具一格的校园环境也得到了其他学校和各级媒体的认可, 至今有几十个访问团来参观校园, 相关报道不断见诸各类媒体。“这个学校宝贝真不少!” 浙江省教育厅领导在参观校园后由衷地感慨。 学校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老师、 学生和家长目睹学校在大家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精致, 越来越有味道, 老师们逐渐有了归属感。

不断增强的校园影响力也成了“以校为家” 的助力器。 为了让更多人发现学校的美, 挖掘学校的美, 学校举办了 “我与校园合个影” 一系列 “寻美” 活动。 孩子们牵着爸妈穿梭在校园里, 留下了一张张和谐、 动人的照片。 这些照片随着微信朋友圈走向了更多人的心中。

(二) 理念引领,让学校像家一样和谐

校门口种着茅草, 寓意着 “自由生长”; 校园里种着 “水稻、 玉米、 高粱” 等各种农作物, 寓意着“因材施教”。 学校的每一处景观不光以美为目标, 更蕴含着我们的治校理念。 在 “尊重规则、 分享自由、 关怀世界” 的校训和 “站前、向上、 至善” 的学校精神引领下,我们努力把学校营造得像家一样平等、 自由。

校园版 “情感纪录片” ——“爱的牵手” 于2018 年9 月在开学典礼上隆重上映。 全校老师和学生代表来到一年级同学中间, 牵起小手, 带着他们一起步入会场中央。 “牵手” 本是一个很日常的举动, 在家庭中、 幼儿园中都很常见, 但在小学校园里, 这样的场景并不多见。 自古以来的师道威严, 让学生觉得老师少了一份亲切, 多了一份威严, 不易亲近。 而“爱的牵手” 让孩子从成为小学生的第一天开始便树立了一个认识:老师是朋友, 是和父母一样呵护他们成长, 值得信赖, 容易亲近的人。 他们从手的温情传递中感受到 “家” 一般的关爱。

老师与学生手牵手, 逛校园,拉家常, 聊故事, 师生之间因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牵手拉近了距离,老师多了份家长的责任, 学生多了份子女般的关爱。 牵手不是形式, 是爱的传递与提醒, 是一份亲近, 一份责任, 一份热爱。

把学校当成家之后, 教师会自然地把学校当成自己的第二归属地。 明明不是去学校, 可车开着开着就开到学校来了; 周末明明不用上班, 可几个人约会碰头, 又会自然地把集合地点定在学校; 长假里明明不用关注学校动向, 可一听到关于学校的话题总会刨根问底……这是因为在大家的潜意识里, 学校就是第二个家。 只要真正让大家感受到第二归属地给予的家的味道, “学校是大家共同的家” 的概念便可形成。

二、 把老师当兄妹

不管个人身处哪个岗位, 都能正确地认识到, 这只是岗位工作的不同而已, 没有身份高低之别。 大家平等对待, 互帮互助, 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这样的 “桃花源” 怎么实现? 我们的抓手是: 诚与爱。像培养子女、 辅助兄妹一样送出去, 请进来, 设身处地帮助老师成长; 像关心子女、 兄弟姐妹一样聚起来, 真真切切帮助关心老师。 给予老师兄弟姐妹般的关爱, 有好东西总不忘记跟兄弟姐妹分享。 一个为老师着想的学校总能知道老师需要什么。 工会从丰富兴趣爱好、陶冶情操、 增强体质几方面入手,让老师们感受到了来自学校的关怀,来自老师间兄弟姐妹般的关爱。

“幸福像花儿一样” 花艺迎新活动, 让老师们在美的创作中感受快乐; “针知灼见话健康” 活动,校长带领老师们在颈椎呵护中迎接新学期, 医院针灸科专家现场为老师们扎针, 一枚中国针, 一份呵护情。 老师们深感学校的关怀, 内心温情满溢。 而 “来自石涧的绿色” 教工菖蒲文化展评活动,给老师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增添了情趣, 收获了意趣。

这样的活动, 站前小学可谓是月月有, 周周有。 当然,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 业务能力是生存之本,学校设身处地帮助老师提升业务水平, 让他们感受来自同事、 学校兄弟姐妹般地关怀与帮助, 是老师最大的需要和幸福。 为此,学校请专家把方向, 请高手教技能, 以评奖为激励, 以分享促进步, 组织了 “五年百场”、 “领航奖” 评比、 “半月谈” 等活动。 通过活动解决教师成长中遇到的问题, 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教师岗位, 引导他们成为一名有理想、 有目标, 能思考, 会实践的好老师。

三、 把学生当儿女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需要浸染的, 爱是可以传递的, 而爱的教育需要学校的引领, 需要氛围的创设。 基于爱与尊重, 学校开展了很多活动, 引导学生学会奉献爱, 学会享受被爱。

自2012 年起,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 “你是校园最亮的星——站前之星” 的评选。 评选共分申报、初评、 面试三个环节。 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自由申报。 由100 名大众评委、 专业教师组成的超大评审团, 通过现场才艺展示, 现场回答评审问题等环节评选出 “站前之星”。 参赛成员经过比赛历练都受益匪浅, 终生难忘。

六年来, “站前之星” 已成为站前小学的一大特色, 深受学生、家长、 老师和社会的关注。 这种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 引导全体学生寻找、 挖掘自身潜力的活动,为广大教师爱学生指明了方向,引导着广大教师在生活中多发掘学生的闪光点, 多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通过榜样带动, 全体学生也有了进一步努力的目标, “站前之星” 成了孩子们追逐的最闪耀的校园明星。

2013 年起, 传统文化象棋被引进了站前校园。 象棋承载着老祖宗静思、 远虑的理念, 是消除现代社会喧嚣的一剂良药。 通过几年的努力, 学校将象棋课开设到每班,创建了供学生闲暇斗棋的象棋厅,举办了每年一届的象棋争霸赛,承办了多次省市级象棋大赛……象棋逐渐成了站前的校园文化,校园特色。 象棋中 “走好每一步”的理念, 更是成了站前人前进的口号。 下棋成了站前人生活中重要的娱乐活动, 象棋文化已深入到每个站前人的心。

校园版 “解忧杂货铺” ——红领巾邮局于2018 年10 月开业。 短短几个月共收到学生信件2000 多封。 学生给同学写信, 给老师写信, 给校长写信。 邮局成了孩子的悄悄话信箱, 成了彼此情感交流的纽带, 成了学生健康成长的绿色通道。 有学生通过信件对校长、 老师、 同学表达感谢, 倾诉自身成长的烦恼; 有学生通过信件向校长、老师、 同学反映问题, 提出建议,比如, 有来信建议学校在 “成长阅读家” 多放置几个靠垫; 有学生向校长倾诉心声, 如自己想当班长的心愿。 一封封淳朴的信件真实地反映了孩子们的所思所想。 他们把校园当成家, 把校长和老师当成自己的知心人。 信件解开了师生之间彼此的隔阂, 发现了问题, 拉近了距离, 增进了了解, 深厚了情感, 让学校有了家的温情。

四、 把家长当亲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教育天平上的两个砝码, 一旦哪一端失重, 天平便会出现倾斜。 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但重要还很需要艺术。我们的做法是: 把家长当亲家,在丰富的活动中互动、 磨合。

“亲家” 是谁? 是因孩子才走到一起的两个陌生家庭成员。 他们没有血缘关系, 但却亲如一家人,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孩子生活得更幸福。 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这种关系就是像极了生活中的 “亲家”。 他们因孩子相识,因孩子相互磨合, 因孩子齐心协力, 形成了 “我中有你, 你中有我” “我帮助你, 你帮助我” “我改变你, 你改变我” 的和谐景象。

2018 年3 月14 日, 筹备多日的站前小学第二届 “家校合作”辩论赛在名师报告厅举行, 整个活动现场座无虚席。 辩论主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哪个更重要?” 双方辩手通过立论陈词、 自由辩论、 总结陈词三个环节的较量。 通过辩论, 家校双方达成了一种共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重要, 家庭和学校是人在孩童阶段受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 家长和教师都担负着重要的教育义务和责任, 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能健康成长, 家校携手让孩子们的明天更美好。

为了做好家校合作, 学校还开展了 “好爸爸课堂”。 “孩子在哪个时期, 爸爸的影响最大?” “请你说出孩子的几个同学的名字。” “你家有多少藏书?” 简单几个问题却难倒了爸爸们。 这个接地气的活动引发了不少媒体人的关注, 掀起了一轮新的教育话题: 爸爸归来。

不管学校举办多少活动, 总会出现两批家长: 积极参与的家长,能躲则躲的家长。 怎样激发后面一波的家长积极性? 学校开展了“三好家长” 评选活动。 孩子们为被评为三好学生而自豪, 家长们自然也会为被评为 “三好家长”而自豪, 进而增强家长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 把学校当成家。我们的评选一年一次, 每次8 名家长, 6 年下来几乎所有的家长都将会成为我们的 “三好家长”。 成为“三好家长” 有条件, 成了 “三好家长” 更是要积极主动为班级“做事”。 几年来, 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力度越来越大, 慢慢实现亲如一家人的目标。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有人说, 是培养精神、 身体、 道德充分发展的人, 培养德、 智、 勇兼备的完善的人, 也有人说, 要培养孩子融入社会、 贡献人类的能力, 培养孩子感知幸福、 创造幸福的能力。那么, 在一个有着良好 “家” 风的校园里成长起来的孩子, 也将是一个能在新时代、 新征程中健康、 快乐成长, 并从不同角度, 以各自能力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合格的人。

猜你喜欢
金钥匙校园家长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唐冰的“金钥匙”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