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宿迁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9-01-11 19:37谷新军
初中生世界 2019年23期
关键词:藤萝母亲文章

谷新军

原题回放

请以“一不留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③不少于600字。

命题透视

“一不留意”,语出生活,亲切自然,考生很容易将其与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有效勾连,产生共鸣。“留意”是“注意、小心”的意思。生活之中,考生因不乏老师和家长时时、事事提醒“留意”,所以“留意”的人和事可能很多。而“一不留意”是指没在意、无意识或意料之外。从“一”“不”这两个副词出发,仔细揣摩,不难咀嚼出这道题中暗含的两层含义:一是动作行为的短暂性和非主观性,当然,短是相对的,非主观性也取决于知识、情感、素养、时间等多方面因素;二是由“不留意”所产生的感慨、领悟等内心情感活动。因此,写作时需要从多角度考虑,这两方面在文章中都要有所观照。

这道题需要考生能够逆向思维,越过所谓的“不留意”而着眼于“留意”,用心搜罗日常生活中或稍纵即逝,或擦肩而过,或视而未见的人、事、场景,并深刻反思因不及“留意”它们而对自己生活乃至生命的影响,引导考生感受生活,搜寻生活,表达生活,珍爱生活。考生若能从独特的角度思考,获得与众不同的人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便会更为丰盈,容易脱颖而出。

评卷扫描

总体而言,绝大多数考生都能认真审题,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素材,通过较为具体的描写抒发真情,偏题、走题的文章较少。此外,考生的文体意识较之往年也有所增强。尽管如此,阅卷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审题不透,立意肤浅。

这道作文题语义浅显,但有些考生疏于静心解读,不能仔细推敲,贸然动笔,导致文章立意肤浅,主题不明甚至偏离中心。文题中的两个副词“一”“不”起到了修饰限制及引申思考的作用。有些考生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不能深入挖掘生活,只是简单叙述生活中的一人一事,就事写事,没有用心揣摩人、物、事、景的深层内涵。例如,有的考生全篇泛泛而谈自己如何学钓鱼(或骑车等),只在结尾处来一句“一不留意,我学会了钓鱼(或骑车等)”,这样的文章暴露出他们审题马虎、思维空洞的问题。

二是视野不宽,选材“撞车”。

本次考场作文中,虽然很少有考生偏题、走题,所写内容也比较具体,但不少文章素材雷同且老旧者多,难有新意,很多二、三类文甚至部分一类文都写的是“一不留意,亲人就衰老了或离世了”,或者“一不留意,三年的青春(初中时光)就悄然流逝了”等。尽管这样的题材也契合题意,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但在激烈的考场竞争中,类似的素材反复出现,容易让阅卷教师产生审美疲劳,影响最终得分。

三是谋篇不足,章法杂乱。

阅卷中我们发现,考生文章内容详略不当、主次不分、虎头蛇尾、头重脚轻的现象比较普遍;结构平铺直叙、不起波澜、没有曲折、层次单一等问题比较突出。还有部分考生试图在形式上求新,却不遵循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例如,有些文章的小标题生硬、呆板无趣;有些文章的题记与主体、主题关系邈远;有些文章频频独句成段,却让人觉得零零碎碎,不成体系……形式不能为内容服务,自然也就没有意义了。

四是语言无味,“硬伤”明显。

相当一部分考生的文章语言形式单一、平淡无味,完全没有一点书卷气;有些文章语言华而不实、空洞无物;还有的文章胡言乱语、不知所云,甚至充斥着低俗语言。此外,标点错乱、卷面不洁、书写潦草甚至无法辨识的现象也不在少数。

迷津指点

第一,准确解题,把握方向。

作为无导语、全命题作文,审题尤为关键。审题的本质就是准确审读文题,解读题意,从而正确把握行文方向。“一不留意”是一个动词短语,同学们首先要理解“留意”的意思是“注意、小心”。“留意”与“留心”“留神”还是存在意思上的细微差别的。“留神”表示的是“注意、小心(多指防备危险或错误)”。所以“留意”较之“留心”多了“小心”之意;较之“留神”,则是注意的对象不只限于危险或错误,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正面、美好、积极的事物,或者是“无心的忽视”“无意的错过”。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再紧扣否定词“一不”仔细玩味,就不难形成对比甚至是碰撞。其次要生疑、发问、扩展:谁“一不留意”?“不留意”什么?“不留意”会怎么样?考虑清楚这几个问题,就可以很轻松地抓住文章所要突出的重点——“一不留意”前后的情况,以及感悟得失,这样方向就明晰了。

第二,精心选材,见所未见。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万事万物皆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一不留意”乍一看是全命题,其实是一个半命题:“一不留意 ,就 ”。前一个横线上,“不留意”的对象既可以是人——爸爸、妈妈、卖炒货的阿姨、荆轲等,也可以是物——荷花、迎春花、月亮、乡村等,还可以是抽象的情感、概念——亲情、友情、青春、三年初中时光等。在所有候选素材之中,同学们要尽量选择常见而不见,或见所未见的素材,给人以新鲜感。后一个横线上填的是“不留意”的结果。

第三,由表入里,思所未思。

“一不留意”语含变化,即“一不留意”之际的事物、情感、境遇发生了改变。同学们需要由眼前的现实追溯曾经的经历,还要清楚现在的结果与曾经的“不留意”之间的因果关联。在这样的前后观照中,思想得到升华,性情得到培养,人格得到完善。例如:时光匆匆,一不留意中,面对曾经疼爱自己的亲人老去或离开,“我”知道了感恩,学会了陪伴,懂得了珍惜;时光易逝,一不留意三年初中生活悄然而去,深情的回忆中,“我”知道了友谊的珍贵、奋斗的无价、相遇的美好;一不留意,你会无视外卖小哥奔波的汗水,但平凡人对生活的那份热爱值得我们由衷地尊重;乡村的气浊水臭,又怎不是我们一不留意间竞逐利益的“杰作”?同学们,要想化平凡为神奇,你们就必须学会透过表象思考事物的本质。

例文点评

一不留意

★一类文

橙色的灯光,衬得整个火锅店暖意融融。沸腾的火锅上方,氤氲着水汽,我看见了你眼里的湿润。

我们就在火锅店里坐着,印象中,这是你和父亲离婚后第一次来看我。

“你来干吗?”我语气有些不客气。你显得有些慌张,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噢,就是,你快中考了,我来看看你。”我内心感到好笑。“看我?之前四年你在干吗?”我冷笑着。

火锅开始煮了,我一不留意注视到了那张贴着的横幅——“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渐渐陷入了沉思。

母亲,不。她,又小心翼翼地给我夹了些菜。我看着这些菜。母亲,不。你,随口说:“我随意夹的,别介意。”

是啊,你一不留意夹的,都是我最爱吃的菜。

你的话渐渐多了起来,我只是不耐烦地听着,但心底莫名的情愫又多了一分。

停住了话,我看到你在水汤另一侧的手攥紧又放下,放下又举起,眼睛里也闪着些许复杂的神色,然后好像是做出了什么决定似的,红着脸抬头看向我。“刚刚在商店里随手挑了一个玩具,你看看。”在你期待的眼神中,我接过了玩具。

是啊,你一不留意挑的,就是我小时候一直想要的。

火锅店的描写,为“我”与母亲相见营造了氛围。“眼里的湿润”,设置悬念,引起下文。

动作描写,显出母亲特意来见“我”时的紧张、无措。

观察细致,对横幅的描写可谓点睛之笔。

称谓的不断变化,写出“我”内心对母亲不自觉的深情。

“我”的不耐烦表现与母亲的小心翼翼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的内心又在莫名地发生转变。

一连串动词,刻画细腻,写出了母亲想送“我”礼物却又害怕“我”不喜欢的复杂心理。

嘴上的一不留意,实则是精心准备。

我突然有些愤怒,朝她怒吼:“你走四年了!你把家拆散了!还回来干吗?你到底还想干什么?”火锅店里回荡着我的声音,说完,我就后悔了。

你竟惊慌得不知所措,手捏着衣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像极了一个打碎了花瓶的小姑娘。我不耐烦地挥挥筷子,说“吃饭”,就看见你乖乖地点了点头。

我破碎的心渐渐聚合。我想了很多事:你为我撑伞;为我挡住外来之物;在黑夜里抱紧我,帮我驱散黑暗和恐惧,又不可避免地给我带来黑暗……多少个漆黑的夜晚,我都在回味那个温暖的怀抱,你对我亲切的昵称,还有那温柔的笑眼。可你远得让我感觉这一切模糊不清,这会儿,却又一股脑儿涌来,哽在我的喉咙里。

我就这样看着你。怎么就这么巧呢,你的所有“一不留意”!

细节描写,把母亲内疚、紧张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由于24 V到5 V变换压差较大,采用开关电源可以提高电源的转换效率。本文采用NS公司的LM2576S-5.0降压开关型集成稳压芯片,它的输入电压范围为8~40 V,稳压输出精度高(±2%),能够提供高达3 A的电流,有优异的线性和负载调整能力,足以满足系统需求。在输入电压为12 V,负载电流为3 A时,LM2576S-5.0转换效率可达77%[10]。

连续的心理描写,形象地刻画出母亲离开后,“我”对母亲的深深眷念。这样的情感此刻喷涌而出,感人至深,为下文“我”与母亲的和好做了铺垫。

我的喉咙滚动着,竟也一不留意,喊出了那个四年前就已绝口,四年来却日日夜夜复习的字:“妈。”

这个我一不留意说出口的字,像黎明的响箭,射穿了你我之间浓重的黑暗。氤氲着的白色水汽里,我看见了你湿润的双眼。

我的眼前也变得模糊起来,于是低下头。这就是你选择火锅店的原因吧,最极致的团圆。

橙色的灯光温柔地洒下来,将我和母亲罩在一处。

一不留意间,一切都刚刚好。

既首尾照应,也呼应了“火锅,是最极致的团圆”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恰到好处地点评了“一不留意”,升华了主题。

所有的一不留意,都微妙。

综合点评

小作者描写了与母亲的一次见面。母亲做了很多一不留意的事情,实则是精心准备。文章语言质朴、情真意切,看似怨恨母亲,实则是真正感受到了母亲一不留意的爱。小作者文笔细腻,善用描写。全文于无声处见真情,着实为一篇佳作!

一不留意

★二类文

花开花谢,一不留意,他们就老了,离开了。急景流年,愿给我一盏茶的时间,采一朵藤萝,悼念离开的人,珍惜身边的人。

我曾以为时光很长,足够我去浪费,而当那窗前的藤萝随着爷爷远去的时候,我才真的意识到年华不再。一不留意,他们都老了。

爷爷喜欢摆弄花茶,尤其是藤萝。院里的石榴树长得很好,藤萝纤细地缠绕上去,也缠绕在我的窗前。奶奶也爱藤萝,还为我在石榴树下系了秋千。春季,石榴花与藤萝花次第开放,我便嚷着让爷爷在身后推我。一下,两下,再高一点……藤萝的紫花与石榴花的红瓣,簌簌落下。那时的我,还不会为那些逝去的生命而悲伤。

开头以花喻人,点题,但与第二段内容重复。全段删去后,文章开头会更简洁。

花与人均远去,暗含感伤之情。用“曾以为”“才真的”进行对比,表达了“不留意”的懊悔之情。

“藤萝花”可食用,但很少用作茶饮,因此,“摆弄花茶”可改成“摆弄花”。石榴虽然比藤萝高大,但是不适宜藤萝攀附,且石榴无粗壮枝丫,不可吊秋千。此外,下文中的“石榴花与藤萝花次第开放”与事实不符,因为石榴的花期为7~9月。建议将“石榴树”改为“桃树”,将“石榴花”改为“桃花”。同时删去“藤萝纤细地缠绕上去”。

再一年,我的个头飞快地蹿着,却仍改不了童心,仍是撒娇着让爷爷在秋千后推我。原本身板挺直的他略微弓着腰,咳嗽了两声,没有拒绝,笑着绕到我身后,轻轻地说:“好!”可是,我却怎么也荡不高了。他借口是我长胖了,其实我知道,一不留意,爷爷老了……那些红紫相映的花瓣落满一地,踩上去,竟有说不出的感伤。

小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 人 物 ,“弓 着腰 ”“ 咳 嗽 ”“轻 轻地说”均暗示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但“笑”“好”却突显了爷爷对“我”的爱。

将景物描写和人物心情融为一体。

两个“又”重复,删去“又一年”。

语言又和前面重复。可将“一不留意”调至“他真的离开了”前,删掉“爷爷离开了”。

又一年,藤萝又开,秋千仍在,爷爷却一病不起,可他嘴里仍念叨着:“乖乖哟,推不动你了哟。我要是离开了,让你奶奶推你好不好?”他真的离开了,带来藤萝,又裹挟着藤萝离开了。一不留意,爷爷离开了。

我坐在秋千上轻轻摇晃,奶奶从后面正欲推我,我抹了抹眼泪,起身,将奶奶扶坐到秋千上,轻轻推着她。奶奶眼中含泪。我轻声说:“奶奶,我来推你吧。紫藤要开了,爷爷会开心的。”奶奶点头,满鬓白发洁白如雪。一不留意,他们都老了。这次换我来保护你吧,珍惜眼前还在的人。

一年又一年,藤萝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人一天天老去,却再也不能返老还童。我最爱的两个人,一不留意,一个离去,一个只剩满头银白色的发了。而我要倾尽我的所有,在花开花落之季,去爱她,保护她。

叙事中融入情感,引出文章中心。

语义重复,删去“一年又一年”。

将“一不留意”调至“我最爱的两个人”前面。

用“满头银白色的发”代指奶奶,画面感强。

由于前文修改后“愿给我一盏茶的时间”无交代,故删去。“鲜衣怒马”指美服壮马,谓服饰豪奢,用在此处与意境不契合。“我定鲜衣怒马”可改为“花谢无心,我当留意”。结尾再点人、藤萝、流年,照应开头,结构圆润。

一不留意,时间的沙漏已流逝大半。愿给我一盏茶的时间,我定鲜衣怒马,不负爱的亲人,不负重生的藤萝,不负流年!

综合点评

小作者选择最寻常的亲情来写,却写得如此感人至深,主要是因为善用象征,以花写人,人花相映,情景交融,意境优美。文章中的细节描写也很能打动人心:小院中秋千摇荡,爷爷奶奶爱的陪伴如此温馨美好。可是一个离别,一个一天天老去,就如小院中的石榴花(改后为桃花)、藤萝渐渐凋落。文章结尾处留意生活、珍惜亲情、决心为所爱的人付出的意义表达,既照应了开头,也深化了主旨。

文章不足之处在于,所写景物多处与事实不符,让人感觉内容不够真实。此外,语句多处重复啰唆,不够简练。

名师下水文

一不留意

江苏省沭阳县怀文中学 戚春艳

一不留意,我已走进岁月的巷口深处,而路口处,始终有母亲,望眼欲穿,在等待我的归来。

不记得母亲是在哪一年买了一台修鞋机。母亲把它放到独轮两腿平板车上,颠簸着走几里土路到集市上给人修鞋,一推就是好几年……从此,母亲有了一个称号:小皮匠。而我也是在那几年和母亲有了距离。我开始自卑,甚至在心里埋怨过她——我总觉得母亲做的是脏活累活,不体面。

然而母亲似乎并没有觉察青春期女儿的心理。我讨厌母亲的粗陋、简朴、呆板、没情趣、不大方,更讨厌她是个臭皮匠。这样的心情在我幽暗潮湿的心房肆虐蔓延。于是,只要是逢集,我就绕道而行,以避开母亲的摊位。我怕母亲看到我,怕她会突然喊住我,用又黑又脏满是机油味的手从围裙口袋里拽出皱皱巴巴的纸票给我。我更担心这个时候被同学看见了,他们会知道我有一个修鞋的母亲。

岁月并没有因为我的自卑自私而跳过一日,一不留意,母亲的“作业车”已经换了三辆:平板车换成了脚踏三轮车,脚踏三轮车又换成了电动三轮车。母亲还是那样风里来雨里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任劳任怨地在岁月的路上颠簸前行。有时,她还会骑着车去邻村“遛乡”,一去就是大半天。通常,她都是带点干粮和水。到了庄上,准有很多人拿出要补的鞋给她,她都认真地帮人家修补,却只收很少的钱。那些人待母亲特别友善,逢人就夸母亲鞋补做得好,还会给母亲一个西红柿或者黄瓜之类的解渴。可我还是不想多跟母亲接触,不太爱跟她说话。我嫌弃她的手艺活。有同学来我家,我都迅速地找来大口袋把修鞋机盖住,生怕让他们瞧见。

还记得一个冬日的夜晚,我起来上厕所,发现母亲的屋子还有亮光,以为母亲睡着忘记关灯了。于是,我轻轻地走过去。那个时候,风冷飕飕的,可母亲还坐在机器旁。她右手摇动机器的把柄,左手扶着鞋边,机器有节奏地引领针脚忽上忽下。母亲低着头,弯着腰,倾斜着身子,眼睛专注着机器上的鞋子,很平静。柔和的灯光下,母亲全身似乎泛着光芒,暖暖地照过来。我已经多久没有仔细看看母亲了?一不留意,我固执地与母亲隔开了好大距离,而我任性地从不靠近。

借着光亮,我看着母亲。岁月无情地染白了母亲的鬓角,她的脸上爬满了深一道、浅一道的皱褶。她干裂的嘴唇紧闭着,手指上缠满胶布,指甲又黑又脏……我的心一阵紧,一不留意间,母亲已不再年轻。母亲看到我,抬起头,放下手头的事情,招呼我过去坐在她边上,让我帮她剪一下指甲。她说起又可以赚多少钱,到年底可以给家里添置什么……起初,母亲是用大剪刀剪,我建议用指甲剪剪。脆脆的声音划过夜空,也划疼我的心。母亲的手多粗糙啊,手指有的变了形,已无法正常弯曲,指甲上还有被砸后留下的伤痕。我的眼睛模糊了,抬头看母亲:她的眼球多红啊,里面布满了血丝。冬夜灯下,母亲给人家修棉鞋,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肩膀硬了,脖子歪了。为了给孩子攒生活费和学费,她选择这样的苦活,我有什么理由嫌弃她?

母亲用孱弱的身子挑起了生活的重担,用汗水和勤劳筑起了温暖的爱的城堡。

曾经自以为是的我,一不留意间长大了。从那以后,我再也不害怕同学的眼光,也不屑同学的风言风语。每次放学,我都会特意去母亲的摊位前面,远远地,我可以听见母亲与同行的谈笑声。母亲是快乐的,虽然她处于社会底层,干着苦活;母亲是不屈的,虽然她身材矮小。她用身教赢得了自尊,也指引我如何面对生活与学习中的艰难困苦。不管我在岁月的深巷如何迷失自己,总有一股力量让我回头。

一不留意,母亲做鞋匠已有十来个年头……

新题练笔

1.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生活中,我们以为无法做到的“难事”往往并不难。很多时候,真正让我们感到为难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那颗尚未开始就已经退缩的心。

要求:①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题目自拟;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④不少于600字;⑤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请以“我也想成为一束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人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猜你喜欢
藤萝母亲文章
藤萝之歌
藤萝架下的童年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一不留意(二)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公家之藤萝
给母亲的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