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里的丝绸之路

2019-01-11 20:49方曲韵
初中生世界 2019年41期
关键词:阳江长安城纽带

文 方曲韵 杜 芬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有一条不寻常的纽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在赤野沙漠中,或是在茫茫大海上,一程一程传递着文明的薪火,引出了无数传奇故事,也点亮了东方和西方的世界。这条纽带有一个浪漫的名字——丝绸之路。

通史晓今,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早已蕴藏在了数千年的深厚历史之中。甚至,翻开中小学语文课本,便能够寻得答案。

“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丝绸之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见证了中国人走出去的历程。

受汉武帝命,张骞西出阳关,历经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终于打通了中西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从此,悠悠驼铃在这条道路上经久不绝,各国商人在这条道路上络绎往来。

有交流,便会有融合。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并序》,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3)琵琶虽然属于我国传统民乐,但它的发源地却不在中国,而是从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浔阳江头,一把圆润优雅的琵琶,一曲《霓裳》,一曲《六幺》,唱出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丝绸之路故事。

浔阳江头夜琵琶,长安城下尽笙歌。千里之外的长安城中,是李白笔下“胡姬招素手,延客醉金樽”的繁华市集。东西二市货品琳琅满目,西方的琥珀、玛瑙、毛织品,南方的柑橘,各国奇珍异宝……为了方便海上丝绸之路货物的运输,长安城甚至专门修筑了转运潭。繁华的长安城,尽显开放的大国气度。

历史,总是以独特的密码记录下东西方在古丝绸之路相遇相知、共同发展的动人历程。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和其他民族的交流互通中,逐渐形成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这种精神早已印刻在中华民族的骨子里,内化在中国人的基因里。

猜你喜欢
阳江长安城纽带
我拥有满地的落叶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阳江开放大学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阳江十八子集团有限公司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唐长安城的那些胡商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