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幼儿,生成微课程
——以班级微课程《萝卜的故事》为例

2019-01-11 20:50唐明霞
好家长 2019年8期
关键词:龙龙铺路课程内容

文 唐明霞 刘 玲

一、幼儿是班级微课程的生成者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幼儿作为班级共同生活的主人,在一日生活中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幼儿参与和决定班级的活动,鼓励他们在与同伴、与游戏的互动中探究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获得主动发展。在照料萝卜的过程中,我向幼儿提出了问题:叶子上为什么会有洞洞?萝卜的生长速度一样吗?你觉得萝卜还有哪些秘密呢?幼儿开始了探索活动,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打开萝卜的“肚子”:用放大镜观察,用力在桌子上敲,用刀切,放在膝盖上折断……当幼儿用不同的操作方法把萝卜的“肚子”打开后,他们进入了一个全新未知的世界,萝卜“肚子”里有不同的花纹,有黑色的小圆点……活动中,教师通过层层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主动思考,在“感知——实践——操作”的过程中获得新发现。

二、环境是班级微课程的支持者

蒙特梭利强调一个自由有准备的环境可以满足幼儿内在成长发展的需要。可见,幼儿的发展与环境有关,环境是必要条件但不起决定性作用。在班级微课程建设中有哪些环境可以利用呢?

(一)适宜良好的物质环境,激发兴趣与需要

根据我园的地理环境,结合幼儿园“以追寻幼儿心中的百草园”的课程理念,我们把户外环境分割成了种植区、花草区、草坪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幼儿可以在这些区域中设计和开展自己喜欢的游戏。

户外种植园地中幼儿种植的萝卜慢慢长大了,幼儿发现播种的时候需要铺一条路,方便照顾萝卜。用什么材料铺路最理想呢?通过搜寻,幼儿发现墙角边有一大堆大小不同的石头。铺路工作开始了,幼儿开始分工合作,有些负责搬运石头,有些负责铺路,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中小路很快就铺好了。在这项力所能及又富有挑战性的铺路工作中,幼儿需要思考哪种办法是最适合自己的,并在活动中体验到快乐和满足。

“幼儿园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环境中进行的,旨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历程。”在开展班级微课程中除了户外环境的支撑,室内环境也能对微课程的生成和开展起到推动作用。我们还在室内环境中通过照片、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记录了幼儿统计萝卜、保卫萝卜、移栽萝卜等系列活动的过程,在环境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出活动开展的过程,更可以欣喜地看到幼儿在活动中的情绪体验和成长变化,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为下一步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

(二)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生发互动与交流

高瞻课程方案认为表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表征被整合进班级课程的一日生活中,就是众所周知的“计划——工作——回顾”环节。在班级微课程建设中有效利用这些环节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深度学习。

在一次回顾环节中,昊昊和龙龙用表征的方式画下播种萝卜的经历。昊昊说:“当我不知道撒几粒萝卜籽的时候,龙龙帮助了我。”而龙龙说:“因为我奶奶有种萝卜的经验,她告诉过我撒5 ~ 7 粒就可以,我就告诉了昊昊撒7 粒就行。”一个简单的游戏回顾环节,我感受到了龙龙在种植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储备。在这样良好的语言环境中,他们想说、敢说、大胆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以此来促进班级微课程的完善。

三、教师是班级微课程的梳理者

幼儿在与萝卜的互动中生成了很多课程,如何让这些课程开展得扎实有效、有条理性呢?这就需要教师对这些课程进行梳理,如对幼儿经验的梳理和对课程内容的梳理。

学习故事、哇时刻的记录方式是对幼儿经验进行梳理的好方法。用“注意——识别——回应”的思路理解幼儿的学习,将教师的视角从聚焦幼儿的薄弱环节转变为关注幼儿的兴趣点和优势。

当班级微课程内容随着游戏的开展而不断丰富时,作为课程引领者的教师需要思考的是:我们生成的微课程是否都适合幼儿的发展?哪些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微课程开展的主线是什么?在梳理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地把握教师与幼儿的角色定位,关注环境与课程的关系,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我们通过对幼儿的经验微课程内容的梳理,生成了《我和萝卜的故事》班级微课程网络图。

古希腊作家普鲁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炉。”幼儿教育只有让教育回归幼儿的日常生活,从班本课程的实际做起,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班级才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地方,才会绽放出教育活力。

猜你喜欢
龙龙铺路课程内容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画与理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龙龙去买菜
龙龙的理想
小蚯蚓找朋友
我不当喷火龙
为青年农民致富铺路
幼儿园艺术课程内容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