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助推思维力生长

2019-01-11 21:23阙圣东
初中生世界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列表题意表格

■阙圣东

初中学生在解决数学应用题时,往往因为生活阅历有限,对应用题描述的背景和情境不熟,主观地认为应用题很难理解,从而影响了正常的数学思维,导致应用题无法解决。应用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列表将题目的条件直观地表现出来,能解决学生初遇应用题时的畏惧心理。结合教学实践,笔者经历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从填出表格,到会填表格

在以往的考试中,填表类问题一般出现在方程类应用题中。对于填表类的应用题,学生在填写方面失分率很高。不过,我却发现有的学生在表格填写错误的情况下,却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解答。这就说明,有的学生只是把填表当作了另一道题目“填写表格”,甚至觉得和这道题的解题思路关系不大,只想着“填出”表格,并不是“会填”表格,不能真正地体会到“填表”对理解题意的作用。我们要告知学生的是,表格作为一种工具,我们要学会利用它,而不是把它当作一种负担。教师应当利用“表格”将各量都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等量关系,这才是解题的关键。教师还应让学生体会到表格存在的意义,就是可以让各量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化、显性化。

二、从填表,到列表,再到无表

从某个角度来说,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细节上的准确把握和思考深度决定着学生思维素养的高低。我想到之前教七年级时,遇到过这样一道问题:

某工厂现有甲种原料450㎏,乙种原料460㎏,计划用这两种原料生产产品。已知生产一件A种产品,需甲种原料9㎏,乙种原料4㎏,可获利润700元;生产一件B种产品,需甲种原料3㎏,乙种原料10㎏,可获利润1200元。

(1)若正好全部用完甲、乙两种原料,则可生产A、B两种产品各多少件?

(2)共可获利润多少元?

学生在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显得手足无措。这个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很多,而题目中所提到的生产一个A种产品和B种产品的利润在第(2)问中才会用到,这更增加了学生找到等量关系的困难,造成学生理解题意的困惑。在一个班的教学中,我直接给出了表格,学生根据表格填写好各量,很快找到了等量关系并列出了方程,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在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未给出表格)时,依然难以解决。而在另一个班的教学中,我慢慢地和学生一起将各个量以及它们的关系理清楚,利用合理的问题,层层铺垫,引导学生列出符合题意的表格。虽然在课堂上多花了时间,可是这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在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未给出表格)时,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案。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经验的增长,对于此类问题,有的学生甚至不用列表,也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也就是说,做到了“心中有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关注学生会不会填表格,更要关注学生会不会列表格,同时,不能把表格只看作一种固定形式,要让学生在其中体会思维发展的过程,让数学思维显性化。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中深度思考,上课时层层铺垫,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形成经验生长,从而促进思维力的生长。

猜你喜欢
列表题意表格
《现代临床医学》来稿表格要求
学习运用列表法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扩列吧
统计表格的要求
履历表格这样填
表格图的妙用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列表画树状图各有所长
2011年《小说月刊》转载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