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突然换料致牛猝死症案例分析

2019-01-12 03:08马国和吴胜强张美玲李艳娟邓立新王新卫
中国兽医杂志 2019年12期
关键词:换料沙门肺脏

马国和 ,吴胜强 ,张美玲 ,李艳娟 ,邓立新 ,王新卫

(1.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2.伊川县肉牛产业发展研究院,河南洛阳 471300)

牛猝死症是一种致病因素复杂的难治之症,一般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突然死亡,往往来不及治疗,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发生,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1-2]。其致病因素有感染、矿物质缺乏以及中毒等猝死,因牛猝死症病程较短,多数没有治疗过程,通过死后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治疗难度大,死亡率极高,给肉牛养殖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2018 年6 月份河南某大型肉牛场突然换料后陆续发生散发性牛只猝死现象,发病急,病程短,巡圈发现时牛只已经死亡。笔者通过临床检查、尸体剖检和实验室检测等方法,确诊为集团肠杆菌、肠炎沙门菌感染,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史 总牛数1 201 头。其中即将出栏的西杂育肥牛200 头,黑白花奶公牛(育肥)350 头(7 月龄),西门塔尔杂交母牛99 头(成牛),还有夏南牛150 头公母各一半(13 月龄),其余的402 头来自陕西、重庆的地方黄牛(5 -6 月龄)——犊牛引进已经近2.5 个月。2018 年6 月2 日,全群(除去即将出栏的200 头育肥牛和西杂成母牛外),其他牛均防疫商品化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灭活疫苗。牛群均按照常规程序防疫过口蹄疫(FMD)三价灭活疫苗。

2018 年6 月9 日因犊牛料(即南阳波杜农牧有限公司的育成前期饲料,组成成分(犊牛):粗蛋白≥13.5,粗灰分≤12,粗纤维≤20,钙0.8~1.8,总磷≥0.35,赖氨酸≥0.4,食盐0.3~0.8,水分≤13.5)库存缺乏,临时使用育肥牛饲料(同一公司来源)饲喂5 月龄犊牛(育肥后期牛饲料:粗蛋白≥12.5,粗灰分≤10,粗纤维≤18,钙0.8~1.8,总磷≥0.35,赖氨酸≥0.4,食盐0.3~0.8,水分≤13.5),当天上午有12 头5 月龄左右的犊牛出现瘤胃鼓气的症状,兽医随后对之治疗,多数发病牛好转。但当天下午其中1 头5 月龄200 kg 体重牛突然发病死亡(未发生瘤胃鼓气),死前症状不明显,经剖检也未能确诊。当天共死亡2 头牛。6 月10日又有1 头牛发病,病牛突然倒地,口吐白沫,全身肌肉震颤,从发病到死亡仅间隔1 h,同时头天发病牛死亡1 头;无菌采集2 头病牛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组织,送检河南农业大学进行病原检测;同时采集饲料样品和健康牛只血样送检河南海瑞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微量元素硒的检测。6月11 日死亡3 头,6 月12 日死亡2 头,6 月13 日死亡1 头,6 月14 日大群正常。6 月9 -13 日共10 头犊牛死亡。6 月11 日晚更换饲料为犊牛料-育成前饲料。

1.2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犊牛突然死亡,瘤胃鼓气,无其他临诊表现。个别病死牛尸僵不完全,从鼻孔流出淡黄色液体;血液黑褐色,凝血不良。心脏变化不明显,但心包液呈淡黄色,稍偏多。肝脏肿大、易碎,手指轻轻一触就破,脾脏肿大,个别死牛脾脏极度肿大,肺脏含有带血泡沫,胃黏膜变化不大,但肠充血,潮红或有黏膜出血;其他脏器病理变化不明显。

牛场巡视显示,牛群整体状况良好,调查饲养管理,发现存在犊牛料突然更换饲料情况-犊牛突然食育肥牛料。其他无明显变化。

1.3 实验室检测

1.3.1 微量元素检测 依据GB/T 13883-2008 标准,分别采集饲料样品、健康牛全血液送至河南海瑞正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了饲料硒、血硒含量的测定,牛全血硒、饲料硒含量均在正常水平,饲料为0.48 mg/kg,牛为0.13 μg/mL。

1.3.2 病原微生物检测 细菌培养及鉴定:将采集的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等样品分别接种于厌氧肉肝汤培养基,37 ℃培养18 -24 h,再取菌液培养物接种于产气荚膜梭菌检验培养基即SPS 培养基,在厌氧培养箱中培养18-24 h,没有发现任何菌落。

需氧培养:无菌操作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制成乳液或混悬液,以接种环取乳液或混悬液分别划线接种于绵羊血培养基、巧克力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和麦康凯培养基,置37 ℃培养24 -48 h,检查菌落,见几种培养基上均有少量透明菌落;经过革兰染色镜检,为革兰阴性杆菌。

将分离出的细菌培养物送至河南省进出口检疫局,通过细菌自动鉴定仪检测后,确定为(病牛肝脏分出)集团肠杆菌,肠炎沙门菌(溶血型)和肠炎沙门菌属(不溶血型)。

1.3.3 动物致病性试验 将分离纯化的(3 种)细菌原液混合对18~20 g 体重小鼠进行腹腔注射,小鼠6 h 后死亡,取小鼠肝脏进行细菌分离,分离的细菌与注射的细菌相同。

将细菌原液进行10 倍稀释,72 h 后,小鼠未死亡,剖检后发现肺脏出血明显,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变,取肝脏、肺脏、脾脏分离,均为攻毒细菌。

2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实验室系统检验结果,本次发生的西门塔尔牛猝死症为换料应激协同集团肠杆菌,肠炎沙门菌(溶血型)和肠炎沙门菌属沙门菌感染所致。致病性沙门菌可产生毒力质粒、外毒素和内毒素,毒力质粒能增强沙门菌在肠道黏膜的粘附作用,帮助完成整个侵袭过程;外毒素可导致肠道上皮细胞受损,引发肠黏膜损伤;内毒素主要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引发中毒型败血症,引起体温升高,黏膜受损,血糖含量下降,甚至出现休克。本次致西门塔尔育肥牛猝死,与牛只在疫苗免疫应激和换料应激的双重作用下,沙门菌感染;同时在集团肠杆菌(也可致败血症导致动物急性死亡)的协同作用下致牛急性死亡。

牛猝死症的原因有感染性因素,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沙门菌等细菌性感染和冠状病毒、腹泻病毒的感染;也有微量元素硒、铜等缺乏以及中毒等[1-6]。笔者起初也怀疑因炭疽感染导致牛猝死,但按照国家炭疽检测标准,并未检测到炭疽杆菌,因而,排除炭疽感染,何况该厂从未有炭疽病史。细菌分离和鉴定也排除了巴氏杆菌和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死亡。同时也怀疑缺硒引起牛猝死,随即采集饲料、饲草以及抽血进行了硒微量元素检测,结果饲料和牛血液含量均正常,排除硒缺乏引起的猝死。但实验室检测发现了集团肠杆菌和沙门菌,犊牛死亡与之相关。几种细菌接种小鼠试验,其致死性也证实了该案例牛死亡的原因。但有研究文献显示,精料过多可导致牛猝死[3]。本案例中,犊牛突然饲喂育肥牛料,饲料突变本身对牛就是应激,加之育肥牛饲料能量高,引起牛瘤胃鼓气等病理反应,最终导致死亡。本案例中这种原因也不能排除,因此笔者结合突然换料产生应激,协同集团肠杆菌、沙门菌感染引起牛只猝死。这是首次报道突然换料协同集团肠杆菌和沙门菌感染致牛猝死案例报道。我国部分牛场的管理应予以加强。

最后依据检测结果对症状缓慢和早期发现的病畜,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辅助中药进行清热解毒,有效控制了牛只继续死亡。

猜你喜欢
换料沙门肺脏
江西部分省级医院食源性疾病沙门菌监测与分子分型研究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AP1000机组装换料水体传输控制的分析和优化
蛋鸡换料讲科学
肺脏超声在新生儿肺不张 肺实变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猪屠宰检疫中肺脏病理变化与处理分析
给青年鸡换料不能急
华东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论耳与肺脏的相关性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