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01-14 03:24李秀研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19期
关键词:依那普利叶酸内皮细胞

李秀研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 362000)

H型高血压主要是指原发性高血压的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L。并且原发性高血压中,血压升高的同时,往往会伴随着Hcy的升高,会对心血管疾病产生不利影响,易出现心血管意外,导致患者身体功能障碍,严重者会危及生命[1]。因此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仅仅降压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欠佳,应当在进行降压的同时对Hcy进行相应降低处理,而叶酸对于降低Hcy具有明显临床效果[2]。所以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实施依那普利片联合叶酸进行降压、降Hcy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治疗效果。以下是本次研究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5例。2组均使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依那普利的基础上加用叶酸进行治疗。所选患者均经临床确定诊断,并且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L;年龄分布在 44-70 岁,平均年龄(53.69±3.38)岁;其中男性患者 93 例,女性患者57例;病程6个月-20年,平均病程(9.87±4.97)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头痛、肢体活动不灵等临床表现。所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获取所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属于继发性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出现异常;心、肝、肾等功能不全;既往有精神异常病史;患有其他重大疾病,预期寿命小于1年;妊娠期或者是哺乳期妇女;对本次使用药物过敏或者既往服用能够降低本次使用药品药效患者;在接受治疗前3个月使用过维生素B12以及叶酸的患者[3-4]。

1.2 方法

所选患者若接受本次治疗前2周内未服用降压药物直接进入实验,若在2周内服用过降压药物,需停止服用降压药1周后,方可进入实验。所选患者均使用依那普利(10mg,qd)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使用依那普利的基础上使用叶酸(0.4mg,qd)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可依据患者病情,加用降脂、利尿剂等药物联合使用。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异常情况,及时予以对症处理。

1.3 观察指标

使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所选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测量时间为治疗前以及进行规律性治疗24周后,早上6点-晚上22点,每隔30min,对患者血压进行检测,使用d24进行代表;晚上22点-早上6点,每隔60min,对患者血压进行测量,使用n24进行代表。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cy、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颈动脉内膜厚度(IMT)、血管内皮素(ET-1)以及一氧化氮(NO)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均经SPSS18.0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为平均值±标准差(±s),组间及组内比较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显著且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压变化情况

从表1获悉,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降低,观察组患者早上6点-晚上22点、晚上22点-早上 6 点的血压分别降至 (130.2±6.5/84.1±5.4)mmHg、(124.5±3.2/77.6±1.2)mmHg,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2.2 血管内皮功能治疗前后比较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Hcy、sI-CAM-1、IMT、NO、ET-1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体见表 2。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血压变化对比(±s)

组别舒张压d 2 4 收缩压d 2 4 舒张压n 2 4 收缩压n 2 4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治疗前1 0 0.2±8.6 9 9.6±9.9 0.3 6 5>0.0 5治疗后8 4.1±5.4 8 9.3±4.1 9.3 3 8<0.0 5治疗前1 5 9.3±9.1 1 6 0.1±9.6 1.0 2 4>0.0 5治疗后1 3 0.2±6.5 1 3 8.1±4.6 1 1.0 5 4<0.0 5治疗前9 3.2±2.8 9 3.6±3.5 0.0 9 5>0.0 5治疗后7 7.6±1.2 8 1.3±2.9 9.4 4 1<0.0 5治疗前1 5 3.9±8.6 1 5 2.8±7.8 1.3 2 8>0.0 5治疗后1 2 4.5±3.2 1 2 8.3±3.4 1 2.0 3 4<0.0 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cy、sI-CAM-1、IMT、NO、ET-1 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Hcy、sI-CAM-1、IMT、NO、ET-1 效果比较(±s)

注:与治疗后的对照组相比,*t=5.418,P<0.05;#t=4.343,P<0.05;△t=2.402,P<0.05;☆t=3.674,P<0.05;◇t=4.422,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H c y(μ m o l/L)1 5.9±4.6 7.2±3.4*1 6.0±3.8 9.7±2.1 s I-C A M-1(μ g/L)4 8 8.5±3 9.6 3 3 9.2±3 5.4#4 8 7.6±4 0.1 3 6 4.2±3 5.1 I M T(m m)1.2±0.8 0.9±0.4△1.3±0.8 1.1±0.6 N O(μ m o l/L)4 7.2±9.2 7 9.5±9.1☆4 6.8±9.6 7 4.1±8.9 E T-1(n g/L)9 8.3±1 0.2 5 2.1±8.9◇9 7.6±9.7 5 8.6±9.1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伴Hcy升高可明显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因此,对于H型高血压患者,仅仅对其进行降压,临床治疗疗效不明显,应当在进行降压的同时,增加叶酸降低Hcy值,能够明显增强临床降压效果,并能够增加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Hcy升高会对血管内皮造成一定损害,而血管内皮受到损害后会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发生脑血管意外。依那普利属于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主要是通过降低血管内紧张素II的含量,致使全身血管舒张来达到降压的目的。而叶酸含有的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是叶酸进行代谢的关键酶,它可以通过增强甲基四氢叶酸的含量去提升MTHFR的活性,促使Hcy甲基合成蛋氨酸,用以降低Hcy水平[5]。而MTHFR对于ACEI类降压药最敏感,两者合用才能够加强临床降压治疗效果,降低Hcy值,保护患者心血管内皮细胞,延缓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患者心脑血管。本次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早上6:00-晚上22:00、晚上22:00-早上6:00的血压水平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治疗后 Hcy、sI-CAM-1、IMT、NO、ET-1 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可见使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能够明显提升降压疗效,增强对于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减慢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减少患者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针对H型高血压患者,在给予依那普利进行降压的基础上,加用叶酸降低Hcy,能够明显提升临床降压治疗疗效,保护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助于患者的恢复及预后,可以加强其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依那普利叶酸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分析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正在备孕的你,叶酸补对了吗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准备怀孕前3个月还不补叶酸就晚了
缺叶酸 多吃蔬菜和豆类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依那普利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组织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