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海和浪花一朵”的共同心声

2019-01-16 05:36杨雪
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李谷一首歌旋律

杨雪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的群众游行环节,当最后一个方阵“祖国万岁”通过天安门城楼时,随着《我和我的祖國》音乐前奏响起,全场齐声高唱,声震长空。

首发于1985年的《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成为贯穿全年的流行歌曲“网红”——公共场合的“快闪”,歌咏活动的大合唱,手机微信的朋友圈分享……都在持续增加这首金曲的热度。这一年当中,在城乡的大街小巷,几乎随处可以听到这首歌的旋律。

《我和我的祖国》30多年来魅力不减,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大庆之年热度空前,皆因为这首歌的歌词以及旋律能拨动每个爱国者的心弦。

碰出共情旋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一大批冤假错案被平反纠正,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各领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一个充满生气、昂然奋起的中国,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祝福伟大祖国、讴歌伟大时代的创作热情。词作家张藜就是其中一个。

张藜的艺术创作之路曾经十分坎坷。1950年,刚刚毕业于东北鲁迅艺术学院文学创作专业的张黎,在《东北新歌选》上发表了第一首歌词作品《建筑工人之歌》之后,便以从事文艺创作为终生职志。

1957年秋天,25岁的张藜从沈阳音乐学院调入吉林省歌舞剧院工作,因为给院领导提意见,在“反右”运动中被下放农村劳动改造。直到1979年得到平反,张藜才重操旧业。

从改革开放释放出的澎湃动力中,张藜强烈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看到了国家的希望,因而特别想创作一首歌曲,以抒发自己的情怀——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他的脑海中时常萦绕着一首名为《海滨音诗》的小提琴曲旋律,那是他东北鲁迅文艺学院音乐部的同学秦咏诚的作品。十几年前,当张藜在劳动改造期间听到这支曲子的旋律后,那种充满温情的意蕴,让他久久不能忘怀。

1984年年初,张藜请秦咏诚到家里做客,吃饭时说了自己酝酿已久的一个想法:“我很喜欢《海滨音诗》,一直想为它填词,但这是器乐曲,不太好填,你能否再创作一首风格相近的曲子?”

歌曲创作一般遵循先词后曲的原则。没有歌词提供思想主旨,曲调怎么定呢?秦咏诚感到有些茫然。然而,在听完张藜的心路历程后,秦咏诚深受感动,旋即坐在钢琴前,敲出了有别于《海滨音诗》的下行旋律“56543215……”圆舞曲节奏的优美旋律,让张藜听得如痴如醉。

从定调到谱好曲,秦咏诚只用了20多分钟,可张藜却揣着曲谱半年没有找准歌词的切入点。就在张藜内心焦灼之际,他应邀前往湖南张家界参加采风活动,其间所见的一幕情景触发了他的灵感。

中秋节的清晨,张藜推开招待所房间的窗户,只见远方的天门山云雾缭绕,近处的澧水河岸边农居炊烟袅袅,清澈的流水似浪花激荡……

“好一幅绝美的画卷!”倏然而至的视觉震撼,让张藜有如神助,当即提笔疾书:“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回想起自己的人生道路,尽管跌宕起伏,但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时代的命运休戚相关,张藜积蓄已久的情感喷涌而出:“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浪是那海的赤子,海是那浪的依托。每当大海在微笑,我就是笑的旋涡,我分担着海的忧愁,分享海的欢乐……”因为从小生长在渤海之滨,张藜自然而然地将祖国和个人的感情比喻成“像海和浪花一朵”。

正是这个绝妙的比喻,让《我和我的祖国》成为当时赞颂祖国的歌曲中十分特别的一个——此前的歌曲都注重“祖国”这个主体,而这首歌曲第一次将“我”和“祖国”的关系作为主体。

秦咏诚在听这首歌曲的试唱时,不禁红了眼眶:“这哪是一首歌啊,这就是每个人的心里话!”

唱出赤子心声

在歌曲创作完成后,本来配合默契的张藜和秦咏诚却因为给歌曲找什么风格的演唱者而出现意见分歧——秦咏诚想找一位西洋唱法歌手,可以“唱出气势”;但张藜认为,这首歌唱的是“我和祖国”,一定要唱出“我”的感情。选来选去,他们决定找当时文艺舞台上最红的歌唱家李谷一来演唱。

但对于能否邀动李谷一,张藜心里没底。

没想到,李谷一拿到这首歌,立刻被它的歌词和旋律吸引住了。她觉得,《我和我的祖国》与以往的“红歌”不同——节奏上像华尔兹圆舞曲一般欢快,反映出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精神面貌,而且歌词也优美灵动,两者相得益彰。

李谷一断言:“《我和我的祖国》一定能唱红。”

1985年,李谷一以独特的演唱风格和技巧,对这首歌进行了成功演绎,并将其收入新专辑中。《我和我的祖国》引发广大听众的强烈共鸣,纷纷给李谷一写信,表达自己听到这首歌后的感受。一位听众在信中写道:“我们是和祖国一起成长起来的,祖国的忧愁就是我们的忧愁,祖国的欢乐就是我们的欢乐,但我相信,以后欢乐会更多。”

这份赤子深情不仅在国内流淌,而且很快蔓延到了海外。李谷一无论到哪个国家演出,都会将这首歌作为“压轴”曲目演唱,希望华人华侨多回来看看祖国的发展,让自己的后代不要忘记祖国。

1994年,李谷一去美国硅谷访问演出。她发现,越来越多的华人华侨在海外已不再只是无足轻重的“打工仔”,而是成为各领域的成功人士。那场演出中,李谷一再次演唱了《我和我的祖国》,令她非常惊讶的是,台下的华人都跟着她一起高唱……

演出结束后,一位华人女士握着李谷一的手说:“这首歌唱出了我们的心声,祖国强大了,我们的腰杆也直了!”

跳动时代节奏

因为《我和我的祖国》从创作思路到创作方式都很自由,这也让它的表达方式更具包容性。30多年来,除了李谷一之外,杨洪基、廖昌永、戴玉强等著名歌唱家都以自己的风格诠释过这首歌,带给这首歌更加鲜明的时代气息。而将它推上“流量巅峰”的是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快闪”活动。

2019年2月3日到2月10日,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深圳北站、海南三沙、厦门鼓浪屿、成都宽窄巷、武汉黄鹤楼、广东乳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长沙橘子洲头分别举办了“快闪”活动,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同声唱起《我和我的祖国》,听者先是讶异,随后驻足跟唱,不觉间泪流满面……

短短7天时间,“快闪”的火爆效应充分展现——单期视频上传到网站后,平均点击量超过5亿次。

2019年9月30日,著名歌手王菲重新翻唱了《我和我的祖国》,为同名电影做宣传。配合电影所讲的故事,人们又从这个新版本中听出了在强大祖国的护佑下,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新感受、对美好明天的新期待。正如一位网友的评论所言:“为什么我会循环播放《我和我的祖国》?因为它的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这个时代的旋律。”

猜你喜欢
李谷一首歌旋律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李谷一养生爱吃野菜
Jay—A Revolutionary Musician
李谷一“抢歌”
李谷一“抢歌”
给你的信
李谷一抢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如果还有明天
7月,盛夏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