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学习过程 优化评价设计

2019-01-17 06:00徐燕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历程线段习题

徐燕

“学习历程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的背景下,基于学生立场,围绕某一相对独立的学习单位,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专业化预设的方案。借助学习历程案,教师把学生的学习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学生沿着一定的路径可以自主探究要学习的内容。然而,学习历程案有别于其他教学研究的是,它的评价设计也是有讲究的。学习历程案中的评价,可以是一道练习题,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更可以是一个活动。评价形式的不唯一,评价所指向的学生的能力要求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一、学习历程案中评价的特点

什么是学习历程案的评价?学习历程案的评价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借助几个课例,谈谈学习历程案评价的特点。

1.评价紧扣驱动问题

学习历程案中评价的设计,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驱动问题,完成了学习目标,因此,我们设计的评价必须紧扣驱动问题。以“认识人民币”为例(如图1),评价1:它指向的驱动问题是“你认识人民币吗?”老师们想一想,这个评价,能反映学生对人民币的掌握情况吗?要想解决这道评价题,学生必须要认识人民币,还要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计算。而且这道题目中,涉及的面值比较丰富,除了1元纸币外,其余面值的人民币都有了。因此,评价1是考查学生是否认识了人民币。

2.评价有较强的综合性

《认识人民币》一课,原先,我们设计的评价是一道多个问题多个信息的实际问题(如图2),但是,这样的评价不能让学生经历购物的过程,所以,我们回看教材,有两道题考查学生购物和付币的掌握情况(如图3),于是对评价进行了修改。活动形式的评价(如图4),不仅要求学生在开放的、真实的情境中经历购物过程,还需要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情况的付币,综合性比较高。

3.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评价的综合性强,但我们老师也不能一味地求难,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认识人民币”的评价2中(如图4),学生已经认识了人民币,会人民币的简单计算,会付1元人民币,因此,学生是完全可以独立完成这个活动的。然而学习历程案的评价要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但又不能拘泥于现有水平,所以我们还期望学生在经历评价的过程中有所提升,或者是有新的收获,因此,这个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经历购物的过程,学会付几角、甚至是几元几角。

二、学习历程案中评价的设计

从“认识人民币”和“24时记时法”两节课,我们对学习历程案中的评价设计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这些评价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选取低年段的5节课例谈一谈。回想一下,刚刚两节课的评价设计遇到困惑时,我们怎么办的?是的,翻开书本,研读教材,有时候,甚至要通读几个版本的教材。当教材中习题评价点类似的时候我们要做减法,评价点不同的时候做加法,甚至有时候还需要根据评价内容和學生的实际情况,研发创造性的新评价。

1.评价点类似做减法

“认识分数”中,指向“比较分数大小”的评价,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两道题:

这两道题都是要求学生在同一个图形中表示出不同的几分之一,根据涂色部分的面积大小,比较出分数的大小。然而书上的指向性太明确,学生不太能够感受到,为什么要在同一个图形里表示不同的分数,再进行比较。因此,我们把这两道习题整合成了一个问题:“你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前面学生想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大小吗?你是怎样比较的?”期望学生在自主经历想办法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感知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数学思考。我们在理解分数含义的时候,学生要在不同图形中表示同一个分数,把握分数含义的本质;而在比较分数大小时,为了好比,我们必须统一单位“1”,因此要在同一个图形里表示出不同的分数,这样就能一眼看出大小。通过这两个课例,我们发现,评价点类似的时候,我们对习题进行整合,做减法,可以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但是达到的效果远比两道题的效果好。

2.评价点不同做加法

在平时的习题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四基,我们不仅需要整合评价点类似的习题,评价点不同时也需要整合。在“认识线段”一课中,教材中的第1题指向线段的简单识别,第3题指向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这两道题的评价点不同,但是评价方式比较单一,难度较低,因此,我们把这两道题进行了整合,评价改成:

学习历程案中的评价变成了一个实际问题,要想帮助虫子解决问题,学生要能在众多线中识别出线段,并且知道两点之间只能画一条线段,且线段长度最短。另外,在比较长短的过程中, 培养学生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曲为直,就能比较出曲线与线段的长短。虽然两题合成了一题,但达到的效果远比两题要好。

3.创造性研发新评价

将教材中的习题进行整合,有时可以做减法,有时可以做加法,更多的时候,我们需要根据书上习题的素材,自主研发新评价。

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一课中,教材有两道巩固口算方法和口算技能的习题:

但是这两道题的指向性太明确,没有把两种方法都考查到,综合性也不强。因此,我们编出了这样的题组:

既考查了新学习的拆数法,又能让学生在找出规律后填出第3组算式。然而,第3组题里也暗藏玄机,不仅可以延用拆数法计算,还可以用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口算,一道题融合了两种口算方法,但是不同的学生,可以在这道题中展示不同的水平,1道题的效果远大于2道题的效果。

关于什么是评价?很多人都会误解,认为评价就是习题,或者说约等于习题。新课标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它以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为依据,体现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在学习历程案中,我们不仅精心设计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更对学习评价进行了优化。结合问题和任务,教师设计的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以及学习延伸都有了一定的考查,检验学生是否真的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学习力的生长。

编辑 李博宁

猜你喜欢
历程线段习题
从一道课本习题说开去
抓住习题深探索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
数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