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群文阅读 拓展语文思维

2019-01-17 06:00赵彦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策略

赵彦

摘 要:群文阅读是当前阅读教学中深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教学方式,规定时间内,师生在共同构建的一组文本中,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教学,实现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标,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小学生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重视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策略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观念的影响,阅读教学与文本脱离,单纯分解传授知识,割裂了文本内容之间的关联,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因为只是枯燥机械地分析,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教学效率低下。在新课程标准下,老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运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审美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从而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篇目丰富,文体特色鲜明,在教学中,老师可就课内多个文本整合一起设计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关联文本之间的相似性,对文本重新进行组合,设计开展群文阅读教学。

一、教材内多篇文本整合的形式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体例上,以单元为主线,围绕主题进行教学,一般来说一个单元组合的文本有四五篇,这为群文阅读教学的进行提供了可能。在教学中,老师可整合单元文本进行重新组合,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在进行教材单元内的多文本群文阅读教学时,最主要的是要做好文本的重新编组,在整合文本时,为了同一主题的需要,可就单元内的文本或跨单元的文本进行组合,只有这样,群文阅读教学才能顺利开展。

1.确定同一“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是统帅,是群文阅读执行的先决条件。目前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时,以人文主题进行文本关联,由于选文跨度大,范围广,导致一个单元内篇目之间的相关性较弱,人文特征不明显,所以在进行群文阅读设计时,老师一定要做好教材的重组,使文本之间的相关性增强,范围变小,人文主题特征更明显,这样极有利于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学生对群文素材的意义理解才能具体。比如在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了《曹冲称象》《玲玲的事》等几篇关于儿童生活的文章。在教学中老师会发现,“儿童生活”这个主题范围太大,而且文本之间的关联性也很弱,因此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老师可对单元主题进行调整,将群文阅读的议题变为“勤于思考,善想对策”,这样一来文本之间的主题相关性变得更为具体,学生通过文本内容的阅读理解,引导他们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思维能力。

2.重组文本顺序

因为是对教材文本进行组合作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素材,所以在确定同一主题之后,为了有序开展教学,必须要进行文本顺序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群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比如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写景文章都安排在第一、五单元,但是第一单元是关于自然景物类的,第五单元是关于建筑物类的,这两个单元的文章都有很大的相似性,基于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设计为群文阅读,把自然景色和建筑类景物文本设计为对比学习素材,让学生对写景类文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做好文本扩展选择

在将教材内的多篇文本设计成群文阅读教学素材时,因为教材的文本数量有限,为了群文阅读教学的进行,这时根据确定的主题进行文本素材的扩展,增加群文阅读的文本数量,形成阅读合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就要求老师在选择文本时不能局限于教材,而要做好课外文本的引入,让其更好地服务于主题。比如关于描写春天的文章,在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共选了四篇文章,可是在北方学校教学时,三月的春天季节特征不够明显,这时老师可对文本进行拓展,引入一些写初春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语文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作为老师要教好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在教材选文的基础上做好调整和扩展,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阅读教学,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三、多文本“群文阅读”教学的效果

1.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小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的成绩来检测教学效果,语文考试中可能出现与教材相关的内容,或者直接以课文作为考试的材料,这就要求老师在群文阅读教学时,要有效拓展教学资源,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艺术手法,理解文本的内涵,将知识迁移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在这点上,群文阅读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群文阅读的多文本,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了学生阅读素养,提升了阅读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把握文本内容,处理文本信息,所以利用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可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

2.减轻老师的教学负担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是以单篇目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导致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长,加重了老师的教学负担,而采用群文阅读教学的方式,老师在教学时,可将多个文本进行调整、组合,在同一议题之下,在单位时间内完成了教学任务,提升了教材的使用价值,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了文本内涵,提升了学生的阅读素养,让师生在轻松高效的环境下,完成了教学目标,提高了学习效率。

比如六年级第三单元的原教材人文主题是“心灵之歌”,教材的主题比较抽象,在进行教学时可进行主题的调整,变换为“乐于助人”,艺术手法学习确定为“故事里的伏笔”,这样一来,可利用《别饿坏了那匹马》《唯一的听众》《用心灵去倾听》《穷人》这四篇文章作为同一议题进行群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明确了帮助别人的正确方法,掌握了文本的艺术手法——“伏笔”的运用。

总之,群文阅读教学是现行语文阅读教学中得到人们普遍认可的一种高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要借鉴并运用好这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实现高效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傅丽.浅析群文阅读中的“议题”[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

編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