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

2019-01-17 06:00姜波
新课程·小学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导图微课文本

姜波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这一手段,创建高效化的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服务。思维导图是当下教学中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使用思维导图开展教学,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为思维导图开展提供良好的契机,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更好地锻炼、发散思维,开启智慧,延伸思想,产生不同的学习体验,掌控文章关键词,有效体会文本内涵,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水平,创建高效小学语文课堂。基于多年教学经验,就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提出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枯燥、乏味的传统语文教学早已被时代淘汰,无法满足小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紧跟时代发展,将信息技术引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以便引领学生更好地使用思维导图学习语文知识,学习更好地阅读文章,掌握语文学习技能,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并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便于学生今后借助思维导图自主学习语文知识,成为“敢于吃螃蟹的人”,主动捕获语文知识,汲取文化营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那么,具体该如何开展语文教学呢?

一、微课助力教学,抓关键词理解文本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面对枯燥、乏味的语文学习之时,他们难免会出现“走思”现象,在教师深情投入教学过程中之时,学生却“三心二意”“东看老鸹西看燕”,根本不专心听讲,那么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可想而知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会出现手足无措之感,他们不知该如何下手去进行阅读学习,理解不了阅读文本的关键词句,更不要说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了,这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低效的原因之一。为解决这一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为语文教学提供新鲜的血液,为学生开辟出新的教学方式。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微课作为信息化时代的教学手段,是当下比较潮流的一种教学方式,微课时间控制在5~8分钟,借助信息化技术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呈现出碎片化的学习内容、过程以及教师拓展的素材结构化数字资源,教师教学之时可充分利用微课去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抓文本的关键词句,深入分析,降低阅读文本的难度,促使学生精心把握阅读学习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效率。

比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课时,为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抓住文章的中的关键词句等理解文本,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微课帮助学生构建阅读文本的思维导图,掌握阅读文本的内涵。首先,笔者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把控整篇文章,让学生找到本文的关键词,如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学生只要概括出关键词“赛马”即可,这可以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词,进而向外不断延伸,如延伸出“和谁赛?比赛结果如何?”“第二次比赛,和谁赛?比赛结果如何?”接着,笔者让学生归纳文本中所出现的表现人物心情的词语,如垂头丧气、轻蔑、挖苦等,在微课教学中,这些词都可以借助比较形象生动的画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同时,引导学生将其放在思维导图中的人物形象归纳中,有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多媒体辅助思维导图,完善思维导图内容

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小学生有效掌握语文文本知识,以图文、符号或颜色的结合简化、形象语文知识,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主题、脉络、以及重点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但是,多数的思维导图是教师尊重学生自己意愿进行创建,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在理解问题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所偏颇,进而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漏洞,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声文并茂、图文共存的优势逐步完善思维导图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逐步完善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教学《将相和》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将这个《史记》中的小故事记录下来,部分学生直接借助思维导图将本文分为三大分支,分别是“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等,这样的思维导图正可谓说简单粗暴了。为帮助学生完善思维导图,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四条线索,即以“将相和”为中心词,延伸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和“和”四个分支,并将每一个故事做了细化,延伸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等,在“和”的一项中分支出人物、国家、大局大体、勇于认错、改过、包容、宽恕等,在展示之后,给了学生一些启发,学生按照自己之前的思路,逐步添加一些思維导图内容,逐步完善内容,给学生今后使用思维导图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学生完成思维导图之后,还可以将学生中优秀的思维导图作品用多媒体展现给全班学生看,一方面树立该类学生的自豪感,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掌握更多语文知识;另一方面,给其他学生树立起良好的榜样,让其他学生懂得吸取别人的优势,逐步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善于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研究工作,以便让学生知道借助文本的关键词句等掌握文本内涵,理解文章结构,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帮助教师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朱小英,马德俊.基于多媒体技术的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电教,2010(Z1).

[2]万宏珍.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61.

编辑 王彦清

猜你喜欢
导图微课文本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