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走出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践的思考

2019-01-18 22:52曹慧赟赵永生方燕翎陈环宇
天津科技 2019年6期
关键词:走出去所有制民营企业

曹慧赟 ,赵永生,曾 骥,方燕翎,陈环宇

(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 天津300450)

1 混改是企业“走出去”的有效选择

在“一带一路”大背景下,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我国企业对外业务增多,极大地激发了活力。国有企业在技术、人才、融资、资源配置与管理方面占优势,民营企业在机制、效益、效率与监督方面具有优势。企业在“走出去”投资过程中,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国企及央企在对外投资时,身份较为敏感,审批程序也很复杂;民营企业虽然没有央企、国企的身份障碍,但其局限性及特殊性限制了投资和融资的来源,这是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1]。如果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将中央企业、国有企业及民营企业的优势结合,组建混合经济所有体,可将公有经济及私有经济组合、将金融机构和私营实体组合、将产业链上游及下游组合在一起,通过打造混合所有制,助推我国企业走出去,更好地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2 “走出去”企业的混改之困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乘船出海,业务逐渐覆盖至“一带一路”国家。尽管民营企业实力渐强,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国企改革的推进又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但这些优秀的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

2.1 政策环境的制约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在于让民营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以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为企业打造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治理体系,促使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按照产权理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明晰的产权基础上,才能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但混改过程中,国有资产的价格评估和交易规则没有明确,混改后的产权也没有明晰,国企和民企往往因为投资比例、经营管理权、收益分配等原因,导致多方面的顾虑。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投资和经营环境还不尽如人意,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部门,多头管理实际上必然沦为无人管理、无序管理,缺乏可操作性强的政策及运行机制。

2.2 国有企业混改动力不足

国有企业资金来源渠道多,成本低,且拥有政府背景,使得在经营中的风险很低,因此国有企业偏好谨慎保守的商业模式。加之近些年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市场低迷的影响,国有企业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国企混改动力不足。

2.3 民营企业自身制约

有些重资金行业,项目开发前期投入大,投资回收期长,企业自身难以满足巨大的资金需求,资金投入压力巨大。对于一些海外投资,融资渠道大部分是通过国内的资产抵押,向银行申请贷款。然而我国现有担保法规要求,企业境外项目贷款多实行“内保外贷”,目前企业国内担保资源严重缺乏,境外资产不能充分盘活,十分不利于企业境外投资的规模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大部分民营企业都是以个体的形式对外投资,使得一些民营企业无论是在技术上、管理上还是资金实力上都显得有所不足[2]。

3 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之策

当前世界经济和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都需要转型升级,保障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在国家制度层面保障下,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顺势而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携手联合共同应对经济发展问题是时代发展趋势的有效选择[3]。

为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3.1 搭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平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①搭建政策服务平台,制定和出台适合区域发展的操作性强的政策,及时提供服务和政策指导,减少企业家在政策及制度上的顾虑,探索适合我国发展实际的混合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和机制。

②搭建信息和项目对接平台。建立具体的实体对接平台,也可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互联网等手段,充分发挥对接服务中心的作用。以项目为载体,召开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会,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到混改中,服务中心做到实时跟进互动交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项目对接成功率。

③搭建政务服务平台。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增强政府工作的开放度和透明度,优化社会环境,大力宣传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方面的先进典型,对优秀企业和企业家进行表彰,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3.2 合理确定混改企业的股权结构及利益分配,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释放市场活力

①在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合理确定混改企业股权结构,规范混改主体间的权责关系,保障非国有股东的平等权利,处理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关系,实现混改企业地位平等、财产权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权责对等,实现利益制衡,运转协调,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②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经营机制,强化企业市场主体地位,释放企业市场活力。对于国有企业,需要调动各层级干部职工积极性,通过“市场化招聘、合同制管理、绩效性薪酬”等手段,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管理制度;通过员工持股、股权分红等中长期激励举措,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充分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更大程度的实现企业市场化运营,释放企业市场活力。

3.3 通过创新手段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①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引导企业在园区集聚,实施集群发展、走出去发展。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突破所有制结构、行业界限、地域界限,采取股改、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组建更多的大型企业集团,达到强强联合、优势扩张,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向产业高端发展。

②推进改制上市,规范发展混合所有制。国有企业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上市模式,通过改制上市实现混改,或上市后以定向增发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发挥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资源整合平台作用,健全现代公司管理体制,规范公司治理。

③对产业相关、行业相近及主营业务相同的混改主体,允许民营企业以知识产权或高新技术等生产要素作为股权,参与国企改制,通过并购、划转等方式加快整合重组步伐,搞活一批混合所有制企业。

3.4 加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国有企业最有利的优势。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坚守政治原则,坚定政治方向,发挥国有企业的既有优势,稳妥处理好企业党组织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将党的领导融入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治理体系中,把党的领导和企业治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加快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混合所有制企业制度,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程。

②政府统筹制定各地区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成立重大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实地调研、开展项目协调会等方式,加强对重点混合所有制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的协调推进作用,以研究和协调解决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猜你喜欢
走出去所有制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思考
发改委:鼓励非公资本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
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混合所有制改革破题在即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