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

2019-01-18 23:22严安林
统一战线学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国家主权事务澳门

严安林

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

严安林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 200233)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将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提出涉港澳事务的外交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港澳的长期繁荣稳定为宗旨,提出涉港澳外交工作要紧紧围绕维护与确保港澳地区的国家主权进行,恰当定位与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实践创新体现为:明确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营造有利于港澳繁荣稳定的国际环境,坚定支持港澳特区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及其活动。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与实践展现出鲜明特色:坚持战略思维,着眼民族复兴;服务国家统一,保障港澳繁荣稳定;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主要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民众权益。

“一国两制”;港澳事务;港澳治理;全面管治权;中国外交

自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后,港澳事务已经完全属于中国内政,是中国政府巩固宪制秩序和履行对港澳全面管治权的重要责任[1]。在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相统筹背景下,有效治理港澳事务,有力反制外部势力对港澳事务的干预,需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和中国发展大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有力服务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方面的新论述及实践,既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治理港澳方略方面的具体体现,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香港与澳门事务关系中国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始终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点关注议题。

一、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的理论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涉港澳事务外交的理论构建上,充分解放思想,积极大胆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将国家统一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总目标,国家统一思想与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则是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早在2000年3月,习近平就表示:“悠悠万事,统一为大。”[2]这八个字充分表达了习近平对国家统一与民族复兴的崇高追求。2012年12月20日,习近平在出任总书记不久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时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我相信,广大香港同胞对此也是念兹在兹的。我也相信,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广大香港同胞,一定会同全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3]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在会见梁振英与崔世安时再次表示:“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的命运始终紧密相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香港、澳门与祖国内地坚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需要港澳同胞与内地人民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共进。”[2]227

(二)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与破坏国家统一的行为

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决维护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维护国家统一。”[4]2016年11月11日,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5]这是中国共产党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策立场的最强音。

(三)提出涉港澳事务外交以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为宗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对英国与葡萄牙的外交活动与外交工作,紧紧围绕香港与澳门回归这个目标进行,最终顺利达成1999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的目标。保持香港与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也是习近平国家统一思想与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的基本要素。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央政府对香港、澳门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6]香港与澳门回归以来,中央对港澳政策的根本宗旨一直强调“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而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央对港澳政策的根本宗旨是“两个并重”,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同等重要,并且创新性地将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与保持香港、澳门繁荣稳定,作为涉港澳事务外交的根本宗旨和指导实践的理论基础。只有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得到切实维护,香港与澳门的繁荣稳定才能得到根本保障。基于这个考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涉港澳事务外交的首要职责就是反对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随着美英对港政策的变化和香港“政改方案”的启动,围绕香港管治权的争夺日趋激烈。防范外国势力对香港事务的干预,成为中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内容。维护港澳社会稳定、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也成为习近平处理港澳事务思维的重要内容,进而成为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成果在于强化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后,中国政府对香港、澳门的管治属于中国内政,所有外国无权进行任何干涉,从而有力地反击了以美国、英国等为首的外部势力对港澳事务的干涉。2014年12月20日,在庆祝澳门回归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要防范和反对外部势力渗透和干扰,巩固澳门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4]426。

(四)提出涉港澳事务的外交要紧紧围绕维护与确保港澳地区的国家主权进行

2013年1月28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4]247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做好外交工作,胸中要装着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国内大局就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国际大局就是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争取良好外部条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共同发展。”[3]299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4]441。

(五)恰当定位与发挥港澳在国家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发挥港澳地区在国家对外交往中的重要作用,是香港与澳门实践“一国两制”的内在要求。创造有利于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稳定发展的对外交往环境,也是涉港澳事务外交的重要职责。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加入亚投行,支持香港与东盟开展自贸区谈判,支持香港与澳大利亚开展自贸协定谈判,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平台,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与葡语国家商贸合作服务平台论坛,支持港澳参加“一带一路”建设等,都是涉港澳事务外交重要职责的体现。对于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参加正当的国际活动和正常的国际交往,中央政府从外交层面也给予大力的帮助和指导。

二、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的实践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涉港澳事务的外交实践中,主动运筹、积极有为,取得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践成果。

(一)明确反对任何国家干涉中国内政

这是中国政府在港澳事务问题上的原则立场,也是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的具体实践。2017年3月,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港独’是没有出路的”。这从国家层面表明了中央反对“港独”的底线。张德江也表示,针对“港独”分裂国家的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主动释法,充分表明中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坚定决心和反对“港独”的坚定立场。

(二)营造有利于港澳繁荣稳定的国际环境

随着2012年后香港“政改方案”的启动,外部力量介入、非法“占中”事件出现,香港政治发展进入新的纷争阶段,涉港澳事务外交政策的重要任务就是防范国外敌对势力通过港澳对中国主权与发展利益进行侵犯。为此,涉港澳事务的外交实践进入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反对他国干涉港澳事务,特别是防范在香港政改纷争中介入最深的美英等国。2014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在与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会谈中明确指出,香港“占中”行为是一个违法事件,中国政府坚决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依法处置,维护香港社会稳定,保护香港市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7]。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外国不应该以任何方式干涉,而且中国政府还要保护外国公民和企业在香港的合法权益,依法维持香港的治安。2015年10月,习近平在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与奥巴马会谈期间指出:中华民族对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高度敏感。希望美方恪守有关承诺,不支持任何旨在损害中国统一和稳定的行动。可见,中国最高层领导人对涉港安全的外交问题高度关注。在其他涉港澳事务的外交层面,中国外交部也积极表态,并在中央的指导下推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进一步压缩了“港独”的活动空间,营造了有利于港澳繁荣稳定与中国完全统一的国际环境。

(三)坚定支持港澳特区参与有关国际组织及其活动

香港与澳门回归后,港澳地区的国际参与不断得到扩大。它们不仅每年派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与国际民航大会,甚至参与国际刑警大会。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提升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参与国家双向开放、“一带一路”建设。中央政府支持香港举办“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后的首个国际论坛,支持香港成为亚投行的正式成员,支持澳门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旅游部长会议与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等[8]。港澳回归以来的历程表明,一个日益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断提高的祖国,是港澳繁荣发展的保障,也将给港澳拓展国际合作提供更大舞台和更多机遇。

三、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的鲜明特色

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与实践,立足全局、谋划长远,突出战略、讲究策略,展现出一系列鲜明特色。

(一)坚持战略思维,着眼民族复兴

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是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来谋划的。所谓战略思维,是指依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并做出准确判断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的特色在于高瞻远瞩、统揽全局。2013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主持学习并讲话,强调加强战略思维[9]。同年11月,习近平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所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习近平指出:“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以世界眼光去认识政治形势,把握经济走势,了解文化态势;用战略思维去观察当今时代,洞悉当代中国。”[10]2014年8月,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再度指出:“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战略上判断得准确,战略上谋划得科学,战略上赢得主动,党和人民事业就大有希望。”2017年7月,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全党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11]。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把握时代和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提出和确立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习近平在全局性问题上是这样思考,在涉港澳事务问题上也是如此谋划。始终从战略高度来谋划与实践,是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的一大特色。习近平把港澳问题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整体目标中思考,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来谋划,放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的高度来谋划。涉港澳事务外交政策与工作的阶段性特征明显,既需要全方位推动各层面、各领域的工作,又需要以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进行顶层设计,也需要战略定力、战略自信。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坚持营造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国际环境,始终是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思想的使命任务。

(二)服务国家统一,保障港澳繁荣稳定

国家统一攸关中国国家主权与民族尊严。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属性,是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内外事务的权力。港澳事务事关中国国家核心利益,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始终是涉港澳事务外交的本质要求,也是涉港澳事务外交政策与工作的主要目标。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也始终在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被摆在十分突出的工作日程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指出:“任何危害国家主权安全、挑战中央权力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权威、利用香港对内地进行渗透破坏的活动,都是对底线的触碰,都是绝不能允许的。”[1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固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时刻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尤其在进行战略与政策的实际谋划时,不仅底线清晰、体现中国特色,而且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这一政策特色在国际场域的具体表现就是坚定“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不给“港独”活动任何空间,始终抓准抓住反分裂斗争的重点。

(三)坚持问题导向,把握主要矛盾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认真研究解决重大而紧迫的问题,才能把握历史脉络,找到发展规律,推进理论创新。只有不断地强化问题意识,在事物发展变化中抓住与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战略谋划与应对、实施中抓住重大关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变局中站稳立场,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开创新局。涉港澳事务外交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中国内地自身的发展。习近平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国内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是解决统一问题、反“独”促统的坚实保障。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清醒认知,中国政府始终把提升中国自身实力作为维护对港澳行使主权、维护领土完整的根本保证。

(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民众权益

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政党属性的本质要求。民众利益至上,维护港澳民众在海外的合法权益,是涉港澳事务外交的基本要件。涉港澳事务外交既是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政治问题,也需要注重保护在海外的港澳同胞的利益。港澳同胞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承担重任,不可缺席。涉港澳事务外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要切实帮助解决港澳同胞在海外面临的困难。中国外交部及驻港公署积极推动和协助香港深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各领域的交往合作,支持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并为香港同胞提供全天候领事保护和服务,还将进一步做好公共外交工作,让香港同胞更多了解国家,感知、支持和参与外交。

四、结 语

2019年6月以来,香港“反修例风波”爆发,暴乱活动不断演化升级。“反修例风波”的主要特征之一是外部势力介入香港事务、干涉中国内政。“反修例风波”是非法“占中”的“2.0版”,是西方干预香港内部事务、干预中国内政的香港版的“颜色革命”,是企图通过搞乱香港、遏制中国发展的重大政治事件,本质上是双方围绕对香港的管治权之争[13]。为了捍卫中国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采取多重举措进行应对,既坚定不移地实施“一国两制”方针,又充分运用法律、舆论、组织、政治、经济特别是外交手段,正告西方收回干预香港的黑手,敦促它们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习近平涉港澳事务外交的理论与实践将继续为推进“一国两制”在港澳的成功实践,确保中央对港澳的全面管治权,营造港澳治理的良好国际环境,妥善处理其中的国际因素,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港澳政策的充分理解与支持服务。

[1] 骆伟建.论特别行政区实施基本法的宪制责任——以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实践为视角[J].港澳研究, 2019(1):29-36+94.

[2] 孙兆震.福建省人大代表说,悠悠万事 统一为大[EB/OL].(2000-03-08)[2019-06-29].http://www. chinanews.com/2000-3-8/26/21059.html.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26.

[4]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44.

[5]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解放日报,2016-11-12(2).

[6]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J].求是,2012(22):3-25.

[7] 刘华.习近平同奥巴马在中南海会晤 强调要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N].人民日报,2014-11-12(1).

[8] 中共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党组.引领“一国两制”航船破浪前行——党的十八大以来港澳工作成就回顾[J].求是,2017(20):39-42.

[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础[N].人民日报,2013-01-30(1).

[10] 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6:20.

[11]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李克强主持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出席[N].人民日报,2017-07-28(1).

[12] 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上的讲话(二〇一七年七月一日)[N].人民日报,2017-07-02(2).

[13] 饶戈平.“一国两制”在香港成功实践的启示[G]//陈广汉,黎熙元.当代港澳研究.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6.

D613

A

2096-3378(2019)05-0005-06

10.13946/j.cnki.jcqis.2019.05.001

严安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全国港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港澳问题咨询专家。

严安林.习近平涉港澳事务的外交理论与实践创新[J].统一战线学研究,2019(5):5-10.

责任编辑:林华山

猜你喜欢
国家主权事务澳门
北京市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云”彩纷呈北京市机关事务管理局
河湖事务
澳门:“一带一路”上的璀璨之城
基于改进乐观两阶段锁的移动事务处理模型
澳门回归日
一种Web服务组合一致性验证方法研究
人权:个体权利与集体自决
论国家主权维护与投资者保护的适当平衡
欧元危哉
发生在澳门的几场微型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