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分析

2019-01-21 09:41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刘 平

(宜昌市森林资源监测站 宜昌 443000)

1 公园基础情况

1.1 自然条件

清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境内,以风景如画的清江为轴,向外辐射到县内的国有林场、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及现有的大部分旅游景点。

森林公园最高海拔1 800 m以上,位于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区,最低位于龙舟坪镇水库库区,海拔约200 m。境内碳酸盐岩系分布广泛,山间、峰丛、槽谷、溶蚀洼地错落叠置,溶洞、峡谷星罗棋布,属于典型的鄂西山地河谷地形地貌,地势西高东低,且高低悬殊,境东多浅丘河谷,境西多高山峻岭。

土壤具有明显的地带性,主要有黄壤、黄棕壤、棕壤三个地带性土类,石灰土、紫色土两个岩层土类区,潮土、水稻土两个人工熟化土类。气候属典型的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常年平均气温8~16℃。

森林公园位于中亚热带,地处我国东南低山丘陵与西南高原的过渡性地带,该区域地形复杂,北有秦岭、大巴山做屏障,从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以来,几乎没有受到第四纪大陆冰川的侵袭,生态环境得天独厚,因此保留着大量第三纪遗留下来的古第三纪植物区系和第三纪古植被,森林覆盖率达58.53%。

1.2 资源特色

清江森林公园山高谷低、河流切割深度大,景观资源丰富,园区内高山、峡谷、丘陵、水网、森林、天象、以及人文遗迹等诸多自然景观类型组成良好。现有风景资源特征如下:

(1)江水横贯呈画廊。森林公园以长江在湖北境内的第二大支流清江为轴,自西向东横贯全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有的地貌条件使得水系特别发达。江水清澈,而且常年云雾缭绕,因而有了“清江画廊”之美誉,更有平洛峡、巴山峡、伴峡,风景秀美,有“清江小三峡”之称。自然水交换、循环在这里极度频繁,小溪、泉水不计其数,使清江国家森林公园呈现魅力四射的水景奇观。

(2)物种丰富且多样。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森林公园内孕育和保存了十分丰富的生物物种,植物种类达2 600余种、各种动物种类达1 000余种,其中有珙桐、红豆杉、银杏、苏铁、水杉、金钱豹、金雕、大鲵、小鲵蟒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植物。随处可见各类蓊郁坚实的次生林,其中高海拔有人工针叶纯林;次高山有大面积针阔混交林;中山地带有各类阔叶林;低海拔谷底河床沿岸广布小乔木、芭蕉、棕榈、竹、苇等灌木丛。

(3)雾幔云海显奇观。森林公园的槽形地貌使南下的冷气流在清江峡谷上空通过时,给峡谷内带来负压,负压将东南方向的暖湿气团吸入清江峡谷,然后带动暖湿气团继续升腾,暖湿气团沿着峡谷爬升至2 000多米时温度迅速下降十几度,水汽云团中的单个水分子开始聚合,就成为视觉能够看到的朵朵云团,江面上的暖湿气团汇聚成为森林公园特有的雾幔云海奇观。

(4)历史人文远流长。清江是巴人的发祥地,土家儿女的母亲河。这里历史悠久,有著名的“长阳人”遗址、巴国故都、土家发祥地——武落钟离山,巴人祖先廪君在这里繁衍生息,给这里留下了厚重的历史文化史诗;这里文化璀璨,土家人在饮食、居住、婚丧、节庆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山歌、南曲、巴山舞是长阳“文化三件宝”,还有哭嫁、跳丧等众多的奇异风俗,长阳被誉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里还有红色旅游的元素,如枝柘坪红三军遗址、麻池红六军革命旧址、七十七烈士纪念碑等,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1.3 区位优势

清江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鄂西南清江中下游,处于武陵山余脉向江汉平原过渡地带,蜿蜒分布于古朴的清江两岸。G50沪渝高速、318国道、S323省道和宜万高速铁路从森林公园北部穿过。宜黄高速公路与之毗邻,距鄂西最大的航空港三峡机场28 km,距宜昌火车东站32 km,距长江港运码头26 km。从宜昌到景区只要1 h车程,十分便捷,从武汉到景区驾车也只要4 h,便捷的公路及铁路网络很自然地将三峡、清江、柴埠溪、张家界、恩施连在一起,形成了独有的喀斯特地貌黄金旅游圈。

2 公园现状分析

2.1 管理模式

为确保清江国家森林公园各项保护、建设、管理等目标的顺利实施,完善森林公园内部管理体系,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府领导下,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林业局统一管理、协调森林公园保护、旅游建设与运营工作,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业主经营”为原则,以明晰产权为基础,积极探索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园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森林公园管理制度,构建了两权分离的创新经营管理模式。

2.2 保护与建设概况

防火方面,建有森林消防储备物资专用仓库,建立了以护林员为主的半专业防火扑火队伍,森林公园所在的乡镇、村都有一支20人以上的扑火队伍,保证了一有火情,及时出动,打早打小。特别强化了森林公园范围内的文物古迹保护。根据森林公园主要节点的地理特征布点,共布设310个界桩,并在公园内重要的11个拐点设置了界碑,为森林公园的保护与合理利用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3 基础设施现状

(1)道路交通。森林公园游玩除了沿各景点交通线观景之外,还有游船可选,现有大型仿古游船12艘,最大游船能载客500人,其余小型客船及快艇几十艘。

(2)供电与通讯。各景区区块居民点附近区域、景区接待、服务设施全部通电。区域内已接入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信号,景区已实现无线通信全覆盖,居民区用户和部分农村用户也已光纤到户。

(3)给、排水。森林公园内接待设施尚未建成污水处理系统,产生污水多为就地排入污水池,雨水排放主要通过自然散排排入附近水渠、水塘。消防用水主要靠从清江取水,其它离清江远的主要靠山上的水塘、水池等。

2.4 旅游现状

公园以美如画的“八百里清江”及两岸优质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形成了清江画廊、清江方山、麻池古寨、巴国故都等各具特色的主要游览景区,吸引了本土及周边大中城市的众多城市居民前往游览。据统计,2016年,森林公园范围内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同期分别增长17%和12%。

总体上看,森林公园部分景点旅游开发起步较早,旅游建设和运营积累了一些经验,能为今后更好地发展提供一定借鉴,但目前的旅游资源缺乏系统的整合和提升,旅游活动缺乏深层次的挖掘和串联,大多停留于景点观光和场地拓展活动,亟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3 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上一轮规划编制于上世纪90年代,在近20年时间里,很好地指导了清江森林公园的发展建设,规划基于当时社会经济情况,建设内容以自然景观的观光为主,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变化,单一的观光游览景区将向集观光、度假、休闲、科普、运动等为一体的综合型森林旅游区转变,原有规划已不适应旅游市场发展需求,因此有必要在本轮规划根据森林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增加度假、休闲、科普、运动等景观与服务功能设施。

同时,上一轮规划期限至2010年,再加上为了满足长阳县的整体发展需要,森林公园已于2015年对经营范围作出了相应调整,因此有必要根据新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规范》要求重新修编总体规划,便于指导森林公园跨越式发展建设。

4 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4.1 规划性质、原则与年限

(1)规划性质:根据清江森林公园区位、旅游资源特点、旅游发展前景,将其性质定为集观光游览、度假休养、娱乐健身、科普教育和科学探险为一体的多功能滨水型国家森林公园。

(2)规划原则:保护优先,生态修复的原则;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系统配置,突出特色的原则;功能多样,康养结合的原则。

(3)规划年限:根据清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旅游资源特色,结合森林公园的自我发展能力,将总体规划期限设为10年,即2017~2026年,分近期和中远期:近期为2017~2020年;中远期为2021~2026年。

4.2 总体布局与结构

根据清江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形地貌特点,森林旅游资源现状,以及道路交通、地理位置条件,将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按清江画廊景观区、美丽乡村建设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珍稀物种保护区进行划片,在每个片区内设有功能齐全的若干景区,再分别按管理服务区、生态保育区、核心景观区和一般游憩区划分功能区类型。各类功能分区及景区划分详见表1。

表1 湖北清江国家森林公园功能分区及景区划分方案

4.3 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

4.3.1 总体控制

(1)保育:森林公园内按植被现状类型主要分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三类。这些植被多为本地区地带性的植物群落,是构成清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景观主体,因此必须加强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针对缓坡立地条件良好或景观重要节点地带,进行科学抚育,而对于郁闭度低的一些林分则选用景观型珍贵树种进行增彩扩绿。在主要视线区域、景观空间和节点、景观游线等地方,与森林公园的造林、残次林改造和抚育间伐等工作相结合,综合采用多种营林措施培育森林景观。

(2)生态修复:在森林公园内,对破损山体、自然损毁、水土流失的区域运用植物的季相变化,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目标化植被和景观的营造。

4.3.2 分区施策

为契合森林公园不同功能区各自功能的有效发挥,需要在总体控制前提下,对植被与森林景观规划进行分区分类施策。

4.3.2.1 植被规划

(1)管理服务区:该类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较密集,植被配置根据不同建筑物风格基调和其预留的绿化空间环境、位置、大小、形状而作相应规划,品种选择上以本土常用绿化苗木为主,少量采用大苗,适当引入色叶和花卉苗木。

(2)生态保育区:该类区域是森林公园内人为活动较少的林区,主要位于二墎岩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内,植被景观以原生态保护为主,采取封山育林措施。

(3)核心景观区:该类区域现状森林植被覆盖率高,且分布有清江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旅游资源,植被规划以生态功能提升为主要目的,在采取与生态保育区同样的林相改造措施基础上,于游步道两侧及一些交通节点等位置适当配置部分乔木与灌木、针叶与阔叶、常绿与落叶、绿叶与彩叶等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有机搭配。

(4)一般游憩区:该类区域现状森林覆盖率也相对较高,林地类别多样,林相较为复杂,生态敏感性相对较低。规划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参照自然群落模式,通过抽稀、移植、补植等改造手段,使区内现有的乔木和花灌、常绿和落叶,绿叶和彩叶等植被形成品种多样、自然镶嵌的混交林模式,逐步实现森林公园内现有植被的“自然化”改造。

4.3.2.2 森林景观规划

(1)清江画廊景观区:森林公园内大小岛屿达100多个,旅游名点武落钟离山、北纬30度岛、清江大佛、佷阳古街等构成了清江画廊“5A”级景区特有元素。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为主题,通过对公园内植绿增彩,完善基础设施,营造以区域特有的珍稀植物为特色的景观森林。

(2)美丽乡村建设区:以丹水和242县道沿线风光及人文景观为基础,打造富有现代元素和土家特色的乡村。主要是高家堰镇魏家洲村沿溪河两岸、五爪观和向日岭瀑布、兰草谷、清江丹水、天柱山道教胜地和天柱山避暑山庄一带的森林景观资源。

(3)民俗文化展示区:围绕巴土民俗文化建设,依托享誉全国的岩松坪椪柑产业景观,结合香炉石历史文化遗址、盐井寺、盐池温泉、蜜蜂洞、伴峡等景点自然风光,打造巴国故都景区。主要以现有的椪柑园为主色调,配置以观花、观叶和季相错叠的植物,形成特有的森林景观。

(4)珍稀物种保护区:充分利用鸭子口杨溪村、火烧坪溜沙口村、榔坪二墩岩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土地岭林场等沿线珍稀物种资源优势加以保育,促使以山毛榉为主的高山植物景观林带、以二墩岩生态保育区的珍稀植物为主的森林植物群落;以高山杜鹃、红花玉兰、紫玉兰、鹅掌楸、珙桐、南方红豆杉、天狮粟等为主的村庄庭院绿化特色林景观,共同形成高山多层次森林景观。

4.4 游线组织规划

根据森林公园的旅游及景观资源特色,为突出旅游线路鲜明的阶段性和空间序列变化的节奏感,同时兼顾游客行、食、住、娱等内容,按游客在森林公园内逗留时间和游览侧重点的不同,总结整理出能代表森林公园典型景观特征的森林生态摄影采风之旅、宗教文化信仰禅心之旅、土家民俗风情体验之旅、革命历史教育红色之旅四条主题游览线路。

5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森林公园已然成为了人们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公共活动场所,为此,森林旅游也日益受到关注。作为森林旅游的重要载体,森林公园不仅能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游玩环境,健身、科研、教育等活动地域,促进当地居民或游客们的身心健康,还能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建设好清江国家森林公园,充分发挥其“八百里清江美如画,三百里画廊在长阳”的森林旅游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全面提升公园的“宜昌都市后花园”知名度和旅游品质,使之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土家特色国家级森林公园。

猜你喜欢
清江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
张文胜《清江帆影》
森林公园历险记
东台黄海国家森林公园:以绿之名,拓荒出“养心”景致
清江月
森林公园游记
基于文本挖掘的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鱼跃清江 广场舞
论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历史由来和文化特色
游温州森林公园 享自然山水美景
《福建省森林公园管理办法》颁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