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2019-01-21 03:23纪金雄雷国铨
关键词:融合度安溪县关联度

纪金雄, 雷国铨

(1.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6; 2.福建省安溪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协同创新中心,福建 泉州 362406; 3.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而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已成为地方政府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之一。茶叶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经济作物,传统茶叶产品竞争日益激烈。从需求市场来看,国内茶叶需求市场变化加速,功能性消费、个性化消费和品牌化消费的需求不断发展,导致传统茶叶产品积压日益严重,茶产业整体效益下降。在茶产业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的现实环境下,中国茶产业发展出现了显著变化,从茶产业链的拓展来看,茶产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延伸拓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文化、旅游有机融合越来越紧密。安溪县是中国重点产茶大县,截至2017年底,其茶园种植面积40 726 hm2,茶叶产值45.4亿元[1]。安溪县茶产业的发展直接或间接地拉动了茶叶加工、茶叶机械生产、茶叶包装设计、仓储物流、旅游产业等行业的发展,这为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基于安溪铁观音品牌强大的影响力和完善的茶产业链,安溪县积极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了一批茶庄园、茶香人家、茶叶观光工厂、茶文化主题公园等茶文化旅游景点,2017年接待国内外游客681.8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6.79亿元[1]。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使茶产业链从第一、第二产业延伸至第三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茶产业资源和旅游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两大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程度及其各环节的互动融合程度等有待进一步验证。

一、文献综述与问题的提出

随着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不断推进,农业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国内外学者对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日渐深入。国外学者侧重于以某个区域为案例,具体分析当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效应。Forsyth以泰国北部为例,分析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条件,以及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给当地环境造成的影响[2];Sharpley等研究发现英国东北部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面临着从业者身份转换、旅游吸引物缺乏、季节性明显等问题[3];Ohe以日本的水果自摘活动为研究案例,运用GIS技术来衡量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效应,认为融合程度与市场需求呈正相关,影响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户的经营与营销策略[4]。国内学者侧重于从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涵、作用、路径、机制、模式等方面进行定性研究。张文建分析指出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本质属性是产业融合与城乡互动,表现为一系列的内涵转变和形态创新[5];杨阿莉分析指出农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相互延伸融合形成乡村旅游这一新业态,其中,农业提供资源,旅游提供服务[6];杨振之分析指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有助于延长产业链条和增加产业边际效益,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进一步促进新兴产业和边缘产业的诞生[7];丁雨莲等实证研究芜湖大浦乡村世界的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分析指出旅游产业与现代农业的融合不仅包括资源融合、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还包括资本融合、人才融合和组织融合[8];刘圣欢等利用外部性理论对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外部性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探索建立了产权激励、规划引领、特许经营、生态补偿、产业融合等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9];张进伟基于对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互动发展的前提条件、动力机制和多重效益的分析,提出农业文化创意旅游、农业文化遗产游览、农业科技科普、农业生态养生、休闲农场体验等5种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的互动发展模式[10]。

近年来,学界关于农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融合度的定量研究也逐渐增多,主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熵权层次分析法、向量自回归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测量农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但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产业融合度测量方法,可见产业融合度的测量具有一定的难度。目前,学界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集中在融合的动因、机制、模式、路径、策略等方面。吴文浩等分析指出茶业资源的旅游价值、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市场的交叉性、旅游市场需求等因素促进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11];张苏等分析指出消费者需求、经济利益、政府支持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12];刘春丽分析指出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根据当地的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特征等,采用分层次、多方位的发展模式[13];张耀武等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分析提出通过旅游加强茶区与市场的链接、通过旅游带动配套环境的改善、通过“茶旅一体化”打造品牌等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14];侯玉霞等在梳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全产业交叉渗透、全产品有效供给、全要素整合重组、全市场需求驱动、全过程深度体验等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策略[15]。学界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定量研究较少,如易开刚等通过构建耦合函数模型对浙江省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效果进行测度[16],但其仅利用茶叶产值、产量、人均产量、茶园面积,以及旅游经济收入、产业规模、就业等指标来评价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耦合协调度,未能从产业链视角深入衡量茶产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与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互动融合发展的程度。刘祥恒分析指出产业关联是产业融合的前提,产业关联与产业融合之间的差异在于产业间能否突破产业边界产生新业态[17]。显然,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已形成茶文化旅游这一新业态,以关联度来衡量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具有可行性。因此,本研究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定量关系进行测度,以挖掘分析两大产业各环节的互动融合程度,对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二、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与研究方法

(一)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分析

产业融合并不是将原有产业价值链要素简单组合,而是要对原有产业价值链进行解构和重构,重组成新的产业价值链,从而给原有产业带来融合价值的提升。茶产业价值链贯穿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产业链环节;而旅游产业价值链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6个要素,没有确切的上下游投入产出关系[18]。但从旅游资源属性来看,茶业资源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且茶叶市场与旅游市场存在交叉性[11],这使得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存在共同的融合点。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主要表现为以茶业资源为基础,以旅游服务为表现,茶产业价值链与旅游产业价值链之间相互渗透和交叉,即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服务有机融合,从而延伸出茶文化旅游产业链,丰富了原有产业价值链。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路径来看,茶产业从茶叶种植生产,到茶叶产品的初加工、精加工,再到茶叶市场销售等环节均可以与旅游产业的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交通、旅游购物等要素在资源、功能、技术、市场等方面进行渗透融合,从而实现两大产业资源的价值提升、功能拓展、技术创新和市场共享。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结果来看,茶产业出现茶庄园、茶香人家、茶叶观光工厂、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新业态,而旅游产业则形成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区、旅游餐饮、旅游酒店、旅游购物、茶艺表演、会展旅游等新业态。

(二)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根据不同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接近程度来判别序列之间的关联是否紧密,曲线的几何形状越接近,相应序列的关联度就越强,反之就越弱[19]。该方法适用于“贫信息,小样本”的不确定性系统,能够通过分析部分已知的信息来实现对全部事件的描述,因而常用来分析系统变量之间的关联度或影响程度。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内部存在灰色关系,且由于旅游产业相关统计数据不健全,采用该方法可以弥补一般数理统计方法的缺憾。目前,国内学者较多采用邓聚龙提出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各种产业之间的关联度[20],但使用该方法计算出来的关联度会因数据变换方式、分辨系数、参考序列等不同而存在差异[21]。因此,本研究采用刘思峰等改进的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22],对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进行测算。

1.灰色绝对关联度。灰色绝对关联度是根据变量的时间序列在对应时段曲线的变化速率的相似程度来计算关联度[21]。设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中第i个变量在不同时点t上的时间序列为:

Yi={yi(t)|i=1,2,…,n;t=1,2,…,T}

(1)

其中,Yi表示茶产业的第i个变量,yi(t)表示茶产业第i个变量在t年的赋值,i表示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序列编号,n表示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的个数,t表示时间单位,T表示时间长度。

则茶产业的第i个变量Yi的始点零化像为:

(2)

同理,设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中第j个变量在不同时点t上的时间序列为:

Xj={xj(t)|j=1,2,…,m;t=1,2,…,T}

(3)

其中,Xj表示旅游产业的第j个变量,xj(t)表示旅游产业第j个变量在t年的赋值,j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序列编号,m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的个数,t表示时间单位,T表示时间长度。

则旅游产业的第j个变量Xj的始点零化像为:

(4)

则茶产业第i个变量与旅游产业第j个变量的灰色绝对关联度为:

(5)

2.灰色相对关联度。灰色相对关联度主要反映各变量的时间序列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的相似程度[22]。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Yi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Xj的初值像分别为:

(6)

(7)

其中,Y′i表示茶产业第i个变量的初值像,Yi表示茶产业的第i个变量,yi(1)表示茶产业第i个变量的初始值,i表示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序列编号,n表示茶产业发展指标变量的个数;X′j表示旅游产业第j个变量的初值像,Xj表示旅游产业的第j个变量,xj(1)表示旅游产业第j个变量的初始值,j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序列编号,m表示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变量的个数。

则茶产业的第i个变量初值像Y′i的始点零化像为:

(8)

则旅游产业的第j个变量初值像X′j的始点零化像为:

(9)

则茶产业第i个变量与旅游产业第j个变量的灰色相对关联度为:

(10)

3.灰色综合关联度。灰色综合关联度不仅反映茶产业发展指标Yi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Xj的接近程度,而且体现了Yi与Xj相对于始点的变化速率的相似程度,是综合衡量Yi与Xj之间关联是否紧密的指标[22]。Yi与Xj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

εij=φγij+(1-φ)λij

(11)

其中,εij表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φ表示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绝对关联度的关心程度,φ∈[0,1];γij表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绝对关联度;λij表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相对关联度。为平衡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对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的反映,取φ为0.5。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的融合度可通过对比它们之间关联度大小所在区间进行判别(表1)。

表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判别Table 1 Discrimination of the convergent degree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4.灰色关联综合指数。灰色关联综合指数表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整体融合发展的程度。本研究利用熵权法确定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变量的权重,进而对Yi与Xj的灰色综合关联度εij进行加权求和,从而计算出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关联综合指数η,以此衡量它们之间的融合度。

(12)

三、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度测算

(一)指标选取

根据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内在机理以及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且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茶叶种植面积(Y1)、茶叶产值(Y2)、茶叶加工业增加值(Y3)、茶叶市场交易额(Y4)等4个指标分别衡量茶产业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发展水平。其中,茶叶市场交易额只统计安溪中国茶都茶叶市场交易额,这主要是缘于安溪中国茶都是安溪县茶叶交易的重要平台,实现该县约1/3的茶叶产量交易和1/4的茶叶总产值,选取安溪中国茶都茶叶市场交易额作为衡量安溪县整体茶叶销售情况的替代指标具有较强的可行性。由于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较强的产业,现有旅游统计尚未有关于旅游六要素的直接统计数据,因此,本研究选取旅游总收入(X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X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X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X4),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X5)等与旅游六要素关联性较强的指标用以衡量广义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且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所选取的指标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合理性。本研究所涉及数据均来源于2011—2017年的《泉州统计年鉴》《安溪年鉴》《安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及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网站。为了消除物价影响,选取2010年为基期,利用各年GDP平减指数计算出各变量的实际值(表2)。

(二)融合度测算

茶产业发展指标Yi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Xj的始点零化像曲线具体如图1所示。

根据公式(5)和公式(10),可分别计算出安溪县茶产业发展指标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的灰色绝对关联度ij和灰色相对关联度ij(表3)。

图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始点零化像曲线Fig.1 Starting point zeroization curve of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表2 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情况Table 2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Anxi County from 2010 to 2016

表3 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灰色绝对关联度和灰色相对关联度Table 3 Grey absolute correlation and grey rel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Anxi County from 2010 to 2016

根据公式(11),可计算出安溪县茶产业发展指标与旅游产业发展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ij(表4)。

表4 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Table 4 Grey comprehens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ea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Anxi County from 2010 to 2016

根据熵权法计算出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的权重。其中,茶产业发展指标中,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值、茶叶加工业增加值、茶叶市场交易额的权重分别为0.292、0.237、0.236、0.235;旅游产业发展指标中,旅游总收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的权重分别为0.215、0.221、0.179、0.169、0.216。

根据公式(12),可计算出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灰色关联综合指数η:

(三)结果分析

1.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融合度较高。根据表4可知,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大于0.5,表明本研究选取的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均存在较大的相互关系,指标选取具有合理性。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灰色关联综合指数为0.734,表明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在整体层面上关联度较强,两大产业间的融合度较高。从安溪县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对茶产业的带动作用来看:批发和零售业、旅游总收入、营利性服务业对茶叶产值的带动作用较强,这是茶叶生产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度最高的直接原因;住宿和餐饮业,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对茶叶加工业增加值的带动作用较弱,这直接导致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度最低。

2.茶叶种植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根据表4可知,通过加权求和计算出的茶叶种植面积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27,表明安溪县茶叶种植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可见,茶园种植规模是影响安溪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够为茶文化观光休闲旅游提供丰富的本底资源,且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促进茶园种植规模的扩大,该结论与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各项指标数据(表2)呈现的逐年递增的整体发展情况相符。根据图1可知,X3、X2与Y1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X5、X4与Y1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次之,X1与Y1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最低,这与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表4)中茶叶种植面积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一致,即安溪县茶叶种植环节与住宿和餐饮业(0.933)融合度最高,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745)和营利性服务业(0.719)融合度较高,与批发和零售业(0.647)中度融合,对旅游总收入(0.609)的贡献不大。由于安溪县茶叶种植规模较大、茶文化旅游发展较好的乡镇(如祥华、感德、长坑、龙涓、剑斗、虎邱、西坪、大坪、蓝田等)均位于偏远山区,导致前来观光休闲、商务旅游的游客对住宿餐饮、交通运输、文化娱乐等其他服务业的需求较大。同时,安溪县近几年引入庄园经济经营理念,致力于打造“茶庄园+”旅游模式,依托拥有较大茶园规模的茶叶企业开发建设茶庄园(如华祥苑、高建发、添寿福地、三和等),这些茶庄园成为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但是从茶叶种植面积与旅游总收入灰色综合关联度不高的情况来看,茶园规模面积的扩大并没有带来较高的旅游经济效益,表明安溪县茶园建设仍以满足种植生产为主,总体仍处于茶园观光初级发展阶段。

3.茶叶生产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根据表4可知,茶叶产值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91,表明安溪县茶叶生产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根据图1可知,X4、X1与Y2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较高,X5、X2与Y2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次之,X3与Y2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最低,这与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灰色综合关联度(表4)中茶叶产值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的灰色综合关联度排序一致,即安溪县茶叶生产环节与批发和零售业(0.966)融合度最高,但与住宿和餐饮业(0.637)融合度最低,其余均处于较高融合水平。一般来说,茶叶产值与茶叶生产水平紧密相关,因而可以用茶叶生产水平替代茶叶产值指标分析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关系。从以上数据可以判定,茶叶生产水平是安溪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较高的茶叶生产水平不仅能提高茶叶产值,而且能够提升茶园的经营管理水平,进而提供良好的旅游景观环境,增强茶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安溪县每年持续大力开展生态茶园建设,实施茶山生态修复,累计建成高标准生态茶园23 333 hm2、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2 632 hm2,茶叶质量和茶园旅游景观持续提升,吸引大量游客和茶叶采购商前来观光休闲、体验茶事、采购茶叶,这也可以从茶叶产值与批发和零售业,旅游总收入,营利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具有较高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中得到印证。同时,安溪县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茶叶销量和茶叶产值的增加,这也可以从2010—2016年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表2)中得以佐证。但是茶叶产值与住宿和餐饮业融合度不高,表明安溪县在茶叶生产环节不够注重旅游住宿和餐饮设施的建设,导致住宿和餐饮业未在茶叶产值提升方面发挥较大作用。

4.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处于中度融合水平。根据表4可知,茶叶加工业增加值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665,表明安溪县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处于中度融合水平,这可从图1所示的X1、X2、X3、X4、X5与Y3的变化趋势相似程度不高中得到验证。安溪县茶叶加工环节除了与旅游总收入(0.816)、批发和零售业(0.732)融合度较高外,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612),营利性服务业(0.610)以及住宿和餐饮业(0.555)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均低于0.7,处于中度融合水平。茶叶加工厂既是制作茶叶成品的主要场所,也是展示企业品牌和茶文化的窗口。安溪县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非常注重茶叶品牌与茶文化的推广,如在茶叶加工场所向游客开放展示现代化制茶工艺、设立茶文化展示区向游客传播茶文化等,不仅提升了安溪铁观音品牌的影响力,也扩大了旅游客源市场。目前,安溪县拥有安溪铁观音集团凤山创意馆、魏荫铁观音文化园、三和茶文化博物馆等茶文化展览馆,八马茶业观光工厂、三和茶业观光工厂、国心绿谷观光工厂等3家省级茶叶观光工厂,这些场所已成为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线路的重要节点,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可见,安溪县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总收入、批发和零售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高。安溪县规模以上的茶叶加工企业主要位于县城,由于免费开放和较少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等,导致茶叶加工环节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利性服务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较低,从而拉低了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对旅游产业的拉动效应不明显。这说明安溪县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主要还停留在资源融合阶段,较为注重传统茶叶产品的生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茶叶的精深加工。

5.茶叶销售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根据表4可知,茶叶市场交易额与旅游产业的灰色综合关联度为0.752,表明安溪县茶叶销售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较高,这可从图1所示的X1、X2、X3、X4、X5与Y4的变化趋势整体较为接近得到验证。安溪县茶叶销售环节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0.818),批发和零售业(0.760),旅游总收入(0.753),营利性服务业(0.716),住宿和餐饮业(0.703)的融合度均相对较高。安溪铁观音以其独有的兰花香特性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每年吸引大量国内外客商慕名而来,不仅扩大了茶叶销售市场,而且带来了大量旅游客源。安溪县茶叶销售主要集中在安溪中国茶都、特产城、茶博汇、海峡茶博园等全国性、区域性茶叶交易市场,特别是安溪中国茶都已成为一个集茶叶贸易、信息交流、品牌展示、茶文化传播和旅游购物等为一体的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线路的黄金节点。同时,安溪县连续举办了七届中国茶都(安溪)国际茶业博览会,不仅为茶叶全产业链提供了展销平台,而且融入了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由于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市场交叉性,游客往往也是茶叶的消费者,安溪县采取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茶叶销售模式和会展经济模式,在提高茶叶销售量的同时,也推动了旅游收入的快速增长,这是安溪县茶叶市场交易额与旅游产业各发展指标灰色综合关联度均较高的重要缘由。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本研究选取茶叶种植面积、茶叶产值、茶叶加工业增加值、茶叶市场交易额等茶产业发展指标与旅游总收入,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等广义旅游产业发展指标,采用灰色综合关联分析法和熵权法对安溪县2010—2016年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程度进行测度,得出以下结论。

1.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融合度较高。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渗透融合,茶产业各环节为旅游产业提供旅游吸引物、旅游接待设施、旅游商品、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支持,且茶产业通过旅游产业的融入,延伸了茶产业链,拓展了茶产业的收入渠道。但安溪县茶产业价值链未能与旅游产业价值链实现深度融合,仍存在较大的融合空间。

2.安溪县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存在差异。安溪县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度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种植环节、加工环节。其中,茶叶加工环节与旅游产业处于中度融合水平,其余环节与旅游产业融合度均较高。从茶产业各环节与旅游产业各要素的融合发展情况来看,茶叶种植环节与住宿和餐饮业的融合度最高,茶叶生产环节与批发和零售业的融合度最高,茶叶加工环节与批发和零售业的融合度最高,茶叶销售环节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融合度最高;茶叶加工环节对旅游总收入的贡献最大,茶叶种植环节对旅游总收入的贡献最小,而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环节与住宿和餐饮业的融合度均较低。

(二)对策

根据研究结论可知,当前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尚未实现最佳融合状态,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大力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1.转变茶园经营理念,完善茶庄园休闲功能。茶庄园不仅承载着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功能,也是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能够为旅游者提供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服务。因此,安溪县在茶园经营理念方面,应将体验经济理念融入传统茶园的改造升级和经营管理中,充分利用茶园的自然生态资源、茶业资源和茶文化资源,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推进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与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的渗透融合,开发集采茶、制茶、赏茶、品茶、购茶、茶艺、茶食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茶庄园,促使茶园由单一的茶叶原料提供功能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元化功能转变,满足旅游者的茶园旅游观光、休闲体验、文化科教等需求,从而提升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拓展茶叶衍生功能,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多元融合。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均可以与旅游产业的多个要素进行有效的关联对接,从而产生融合效应。因此,安溪县应注重茶产业与旅游要素的融合,特别是要进一步创新茶叶精深加工技术,拓展茶的食用、生态、文化、科普、养生、休闲等多种功能,将茶产业贯穿于旅游产业链中,通过茶与餐饮、观光、酒店、创意、养生、教育、影视、购物等行业的交叉渗透融合,采用“茶+体验旅游”“茶+观光旅游”“茶+休闲旅游”“茶+节庆旅游”“茶+康养旅游”“茶+修学旅游”“茶+影视旅游”“茶+购物旅游”等多元融合模式,开发出多层次、多样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动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由资源融合逐渐向技术融合、功能融合、市场融合发展。

3.加大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茶文化旅游供给品质。安溪县应在茶叶生产主产区加大旅游设施的建设力度。具体包括:(1)强化旅游餐饮的特色性。深入挖掘安溪传统特色小吃和茶餐饮,在县城、景区等区域建设茶主题旅游餐饮街区,为游客提供茶宴、茶小吃、茶食品、茶酒等特色餐饮服务。(2)增加旅游住宿的多样性。积极构建和完善融不同层次结构、浓郁闽南特色于一体的茶文化主题酒店、民宿、露营地等住宿设施,将茶元素嵌入住宿设施、环境和服务中,提升安溪县旅游住宿的接待能力和服务质量,满足游客多样化的住宿需求。(3)提升旅游道路的通达性。改善安溪县城通往茶庄园、茶文化旅游景区的道路交通设施,构建和完善安溪茶乡的道路交通网络,提高安溪县茶文化旅游景区的可进入性。(4)丰富游览线路的主题性。根据安溪县茶文化旅游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优化整合现有的茶业资源和旅游要素,围绕茶叶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组织设计一批涵盖观光、休闲、体验、康养、修学、购物等主题类型的茶文化游览线路,丰富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线路产品。(5)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意性。基于茶叶精深加工技术的改良,开发保健茶、茶酒、茶食品、茶工艺品、茶用品等一系列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精深加工产品,并进一步融入创意元素,打造以茶为特色主题的系列创意旅游商品,扩大茶产品的消费领域;同时,在安溪中国茶都、特产城、茶博汇、海峡茶博园等建设专门的旅游购物商店,改善安溪县的旅游购物环境。(6)增强旅游活动的娱乐性。在茶庄园、茶叶观光工厂、茶文化主题公园等开发一系列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强的娱乐活动,如茶事体验、品茗斗茶、茶艺表演、茶歌茶舞等活动,增强安溪县茶文化旅游的娱乐性。

4.发展全域茶文化旅游,推动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全域茶文化旅游强调以旅游产业为龙头,通过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交叉渗透、资源要素的重组整合,引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在全产业链上深度融合发展。安溪县全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1)制定全域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根据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编制全域茶文化旅游发展规划,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茶旅产业一体化”为载体,整合优化茶产业资源与旅游产业资源,不断拓展两大产业链,大力发展茶加工、茶包装、茶配套、茶会展、茶创意、茶文化旅游等业态,以旅带茶、以茶促旅、茶旅结合,最终形成全域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格局。(2)发展茶文化旅游新业态。依托安溪县的优势资源、产业基础和消费市场,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将茶以及与之关联的衍生内容纳入旅游项目开发中,形成茶香人家、铁观音文化小镇、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茶文化主题公园、茶文化研学旅游基地、茶文化休闲度假区、茶文化康养中心等茶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猜你喜欢
融合度安溪县关联度
跟妈妈学做菜
游鼓浪屿
做冰镇小吃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中国制造业产业关联度分析
懂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