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深处享受孤独

2019-01-21 09:42振宇
检察风云 2019年1期
关键词:刘若英亲密关系外界

振宇

我敢在你怀里面对我孤独/倾听你心跳 跟自己倾诉/我俩早已不用 刻意练习共处/你也会 我也该 要跟自己相处

——刘若英《我敢在你怀里孤独》

刘若英的这首歌道出一个横亘人们心里充满神秘的话题——亲密和孤独的相互关系,以及对它的理解影响着千千万万人的生活。

英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唐纳德·温尼科特曾经认为,“关于亲密关系中最完美的相处,就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或许很多人对这句话不能理解。其实这里是有很深内涵的,要慢慢聊起。

亲密关系——两个真我的相遇

首先,我们要先了解到底什么是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Kelly认为,关系是指两个人彼此能互相影响对方,并且互相依赖。在这种共同关系中,当个体能与他人建立起融洽、敞开心扉、支持性的人际关系并且在此过程中不用担心失去自我,同時两个人的互赖性很大,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亲密关系。亲密关系包括认知和感情两个成分。关系的双方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相互鼓舞,充满自信,并且能共同体验到彼此的感情。亲密关系给我们归属感,归属需要的满足决定了我们的幸福感。追求幸福是我们人生的终极目标,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那样热切的追求高质量的亲密关系。

现实中,每个人因为恐惧都带有很厚的防御层,所以相互交往的两个人很难触碰到真正的真我,也触碰不到别人的真我,结果就是我们也无法建立真正亲密的关系,因为真正的亲密,是两个人真我与真我的相遇。所以,我们会觉得真正的亲密关系很难得到,这时我们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孤独,很多人也许很排斥这种孤独,其实恰恰正是这份孤独,它是人格走向成熟的一个关键的转变时机,它能够引导我们找到真正的亲密关系。

孤独体验——亲密关系中的神奇力量

孤独总的来说,是每一个人必然经历的人生体验,它将会在我们的个人成长以及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力。像在刘若英的歌里提到的“孤独”更多的是指一种独处的能力,一种一直存在我们身体中的内在力量。这内在力量和亲密关系就像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样,其实没有任何一方能取代另一方。

静下心来,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的规律。 宇宙有一些风景,是只有你一个人看得到的,是必须你独自去经历的,再默契的两个人,也有无法共鸣的时刻;生活中有些责任,是你无法回避,要亲自承担起来的。这些,都需要我们找到内在的力量,明白这些力量一直在我们体内,从未离开过我们。可能,我们时常被恐惧等负性因素 “遮住了眼”,失去了对这力量的感知,但并不等于它不在,所以在相互依恋的共处中,我们可以看到独处的必要。

换个角度来看,其实并没有一种亲密关系,能完全取代我们自己内在的成长。实际上,是不会有这么一个人,和你完全处于同一频率段,能对你所思所想,你要分享的所有奇妙感受,他都能感同身受;也不会有这么一个人,能一直陪伴着你,分担你生命里每一份让你感到沉重的责任。你想从别人那里获得的绝大多数关于关注、认可、鼓励等支持,你的内在其实都有。所以,你不需要向外,牢牢地攫取,只需要找回你内在的资源和力量就好。

这便是孤独。一种自我的内在神奇力量。

学会把孤独变成独处,自在地享受一个人的独处时光,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活动和思考,这样做对亲密关系非常有意义,具体来说有如下好处:

其一,拥有独立和自理能力:我们明白了我们能照顾好自己,而不需要总是依靠他人来让我们快乐;这种独处的能力还可能会加强我们爱他人的能力,“如果我们总是需要与他人之间的有益的互动才能愉快,就会给他人造成负担,这个负担可能是他们不愿意或不能够承受的”。这能化解很多彼此之间的防御。

其二,更充分地理解自身和生活:独处可以用来发展对我们的自身需要、情感,以及生活态度的理解。我们对自己认识越多,我们就对拥有与他人现实的、可接受的和友爱的关系准备得越充分。我们就能更好的放开自己,放开对方,更好的接纳自己接纳彼此。

其三,自在地面对孤独也可以极大地丰富自身的阅历和内涵,增加自己的能力和魅力。这是相互吸引的基石。

慢慢地我们终于明白,亲密关系是非常需要孤独加以平衡,提供其长久的精神力量。那么,又有人会问,有了足够的内在力量后,会不会就不需要亲密关系了?

找到内在的力量,并不代表我们该永远待在绝对安全的自己的世界里,不与外界发生爱的交流。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活在我们的精神国度里,我们自给自足,一切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想象和安排,一切都照我们的意志来决定,可能隔绝了被伤害、失望,但是也因此变得孤单了。时间久了,我们会渐渐怀疑一切都不过是自导自演的幻觉,会产生失去参照物后对存在的怀疑和深深的寂寞感。我们还是需要和外界的联结,世界可能不完全由我们的意志决定,但正是与外界的这些不同,成了印证我们独一无二的存在性的参照物。我们从与外界的差异中、从不由自己意志决定的那部分世界里,找到了我们关于自己的界定。所以,亲密的共处能够发展我们,在反思和改进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感知幸福——亲密深处享受孤独

我们以前一直误以为,亲密关系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到频率相同、能完全理解彼此的人,或者以为培养内在力量就不必与外界交流。其实恰恰相反,培养亲密关系的过程是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与外界的差异、更好地接受自己的独特性和他人的独特性的过程;培养内在力量的过程中,我们反而更能体会自己与万物的连接性,理解到我们并非宇宙间孤立的碎片,而是紧密的结合体,这样才能更幸福更完美。

现代的心理学客体关系理论认为,人的两大动力是亲近与疏远。与人亲近,尤其是与自己喜欢的人亲近,是我们一大动力。但同时,有时适当地与人疏远,保持一种孤独,给自己一个空间,这也是我们一大动力。如果亲近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产生创伤。如果疏远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一样也会产生创伤。前一种创伤,即“被抛弃的创伤”,后一种创伤,即“被吞没的创伤”。我们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一定要追溯到我们的童年,我们和妈妈的依恋关系。客体关系理论认为,我们成年后的人际关系模式,其实是童年时的人际关系模式的再现。我们很多亲密关系中,很害怕爱人变心,出轨,分手,那是因为我们内在有“被抛弃的创伤”,我们因为恐惧要牢牢抓住对方,紧紧地共生,而爱人因为这太紧的关系,就会引起他“被吞没的创伤”的担心,所以他要挣脱,逃离,所以最初浓浓的亲密关系慢慢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很多婚姻走向失败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在原因。而另一类人,在童年,妈妈照顾的太好了,事事操办,他有了深深的“被吞没的创伤”,他需要自己的空间,自己的存在,但被深深地压抑着。成年后,一旦遇到很依恋的亲密对象,有很强的控制感,他就会担心被再次创伤,逃离这份亲密,让自己永远都不要真正进入一段亲密关系。

所以这个角度看,孤独跟亲密其实是同一件事。孤独能使自己与自己更亲密,一个孤独的人要学着跟别人更亲密,在生命的深刻处,与人相遇,与人分享,当自己有能力跟自己亲密,才有能力跟别人亲密。所以,愈能享受孤独的人,愈能融入人群。

每个唯一的个体,其个人的世界都有部分是特别和未知的。这种未知会创生一种孤独,正是这样的未知和孤独,才更显示出亲密关系的可贵与必要。对亲密关系中孤独状态的承认,也是对对方的独立性的承认。只有尊重对方精神世界的独立性,也就投射到自身精神世界的独立,也就感知到两个独立的精神世界的相伴,进而体会到一种“温暖的孤独”。

能共处又能独处,在亲密的深处能够享受孤独,的确是莫大的幸福,人生贵在于此。

猜你喜欢
刘若英亲密关系外界
Outpatient hybri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with SOUTEN for early gastric cancer, followed by endoscopic suturing of the mucosal defect: A case report
外界诱惑大 让你转钱必有诈
亲密关系不会真的无疾而终
聪明的人善于经营亲密关系
刘若英 寻找真爱 寻找自己
刘若英开启2020《飞行日》全新巡回演唱会
暴力 亲密关系中的致命毒瘤
刘若英:用快乐穿越孤独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设计的外界包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