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产业升级的进行时

2019-01-22 08:09张博
中国有色金属 2019年2期
关键词:低端海绵产业链

本刊记者 张博|文

自国家提出产业结构升级战略以来,钛产业也初步展现出一些变化,产业活力增加,产业升级已初见成效。虽然速度稍慢,但低端过剩产能不断出清且仍在持续。规模小、技术落后企业不断退出,行业集中度在过去3年从不足50%提升至60%~65%。环保成本增加导致低端产品利润下降,促进新产品研发提速。地方政府对投资有所取舍,限制低端项目重复建设的同时,加大对高端项目及人才引进的优惠力度。

在过去两年间,我国钛产业大型新建、改造升级项目数量共有9 项,其中5 个项目采用了新技术,其产品均为此前国内的空白或短板。例如,近年来我国航空工业发展迅速,但航空材料的生产一直是产业中的短板。随着航空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投入资金进行相关技术研发。目前,部分企业的产品已经可以实现替代进口,进入产业链中的高价值领域。此外,一直被国外封锁的氯化法技术也有所突破,初步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未来几年中,我国航空工业、船舶、海洋工程等领域对钛产品的需求仍将保持较好的增长势头,在民用领域中,越来越多的家电产品开始使用钛管替代铜管,这都将为钛产业提供有效且坚实的增长点,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行投资。目前,这些投资多瞄准在产业链终端与部分中间的空白领域,对中上游的投资相对滞后。随着终端领域的产业升级,中上游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也在明显增加,且目前市场发展空间较大。仍以航空钛材为例,近两年我国航空钛材产品不断问世,且得到国内外相关企业的资质认证,但生产航空钛材的原料——航空级海绵钛产品仍然落后。我国海绵钛产量占全球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国产航空级高端海绵钛生产水平的滞后,我国每年需要大量进口该类产品。随着航空业需求的增长,2015年我国从海绵钛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终端钛材产品取得了突破的同时,却依然要使用国外的高品质海绵钛做原料,未能完全摆脱对国外产品的依赖。

在产业链上游,这种情况更为明显,无论是海绵钛还是氯化法钛白粉,都需要优质的钛渣、金红石等富钛料作为原料,而我国优质富钛料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由于产品质量存在差距,我国富钛料产品接受度不高。一方面是国内产品销量不佳,行业开工率不足50%;另一方面是国内下游企业以高出国内30%以上的价格进口国外产品,且依然没有受到市场及企业关注。

笔者认为,钛产业由于体量较小,且以民营企业为市场主体,来自于市场及政府方面的关注度都不高。整个产业的体量仅有一千多亿元,近两年也没有引导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而其他热门有色产品每年都有若干条产业政策。这就导致我国钛产业的升级动力来自于市场需求的引导。例如航空钛材的发展源于我国航空市场的快速发展,而航空钛材及航空级海绵钛正处于国产化的进程之中,对市场尚未形成足够带动效应,进而导致产业链上下游发展不均衡。与下游产品相比,上游产品单价低、利润薄且技术开发所需投入同样较大,若无政策引导,民营企业在初期难以获得市场收益而获得发展空间,这种趋势在未来两三年不会出现改变。产业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难以完全依靠市场内生动力来实现,随着我国钛产业的持续发展,未来产业链上游行业对政策引导的需求将逐渐迫切。

猜你喜欢
低端海绵产业链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浅议中职学校“低端”学生的教育
SILICON SAGA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