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高职学生无聊倾向干预方法探讨

2019-01-25 12:28加卫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期
关键词:干预高职学生

加卫

摘要:通过对近500名高职学生的无聊倾向性调查分析,其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专业满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种情况造成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偏低,职业发展规划薄弱。因此,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缓解学生的无聊情绪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职学生;无聊倾向;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04-0266-02

一、背景和意义

通过采用黄时华编制的大学生无聊倾向性问卷,选取本地区三所高职院校,共计45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245人,占53.96%;女生209人,占46.04%。结果显示,“95后”高职学生无聊倾向性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及专业满意度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这一调查结果说明当前的高职学生无聊倾向普遍存在,他们不同于本科生,学习生活中“无聊”似乎已经成为他们的口头禅,常常抱怨“学习无趣,生活无聊”。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不同于高中阶段教育,课程安排形式也不同,出现课下空余和自我管理的时间增多。由于他们不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常常出现课上睡觉、玩手机,甚至迟到、旷课等一系列因无聊情绪产生的不良行为,这种不断蔓延和滋生的无聊感,严重影响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认知能力。因此,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影响他们无聊情绪产生的因素并提出积极的干预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无聊情绪产生的因素

无聊情绪的产生有多种因素,无聊与消极情绪、不良行为、注意力、认知等方面都有一定关系。通过对95后高职学生无聊倾向性调查研究,其产生无聊情绪的因素分析如下:

1.无聊情绪与其他负性情绪。生活中各种情绪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负性情绪的叠加会加重无聊情绪的感受。有研究显示无聊与挫败感成正相关,而95后升学不理想产生的挫败感正是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根本原因。现在本地区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两类:一类是通过参加当年高考招收的普通高中生;另一类是通过自主招生招收的应届高中生和已毕业的中专生。其中,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每年高职院校在高招中的录取批次及分数划段,主客观上都必然造成“低分学生进高职”,且很大一部分是被动选择,这种现象在农林类的高职院校更为凸显。这些学生由于高考分数的不理想,心理上已经历一次打击,产生挫败感,再次被动进入高职院校,又一次从心理上遭受打击,负性的消极情绪不断蔓延,这就为“无聊”提供了“土壤”。

2.无聊情绪与注意力。无聊情绪一个显著的外在表现就是个体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和意义,注意力涣散,导致对现有的状态和事物不感兴趣。研究显示,无聊倾向与注意力缺陷呈正相关,而注意力缺陷会提高个体的无聊体验。调查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单调性、孤独感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且高年级学生得分高于低年级,分别为37.86±11.27、14.22±6.18和35.58±13.09、12.71±6.54。这一数据恰恰反映出经常体验到无聊、孤独感的个体明显会出现较多的手机依赖等不良行为,常常出现“人机合一”的状态,从而对外部刺激兴趣减弱,造成注意力涣散,学习主动性差,专业兴趣偏低。

3.无聊情绪与认知。无聊情绪对大学生的认知会产生一定影响,其一定程度上更多体现于对自己所学专业认知不足,导致认同感下降。针对学生专业满意度调查显示,其单调性、孤独感和外部刺激及总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对专业不满意、基本满意、满意的总分值由高至低,分别为115.48±28.52,108.35±22.26和98.88±27.32,说明对专业不满意的学生无聊倾向性最高。通常专业的满意度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投入度,当学生对专业不满意时,会认为外界环境刺激是单调无趣的,在茫无目标时更容易深陷于无聊的漩涡之中。

4.無聊情绪与时间管理。有研究显示,时间管理与无聊情绪呈现显著负相关。调查结果显示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时间管理行为效能存在显著差异(p<0.05),一、二、三年级学生得分均值由高到低,分别为16.63±3.78,16.21±3.4,15.95±3.62,这恰恰与对无聊倾向性的调查研究相一致,呈现出负相关。即善于管理时间的大学生,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空闲时间培养多种兴趣,参与各项活动摆脱无聊情绪的体验;相反,不善于管理时间的大学生,对外部环境刺激感受较低,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学习生活显得被动盲目,进一步增强了无聊情绪的体验。

三、无聊情绪的干预措施

无聊感的产生伴随着诸多消极心理过程,对个体的认知能力、情绪状态以及行为反应均会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为了预防无聊体验的频繁发生,在清晰分析无聊产生的多种因素基础上,结合内、外部应对措施,共同建立消除和缓解无聊状态的干预对策。

1.开展专业认同感的教育,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大多数学生进入高职学院就有抵触心理,消极的负性情绪表现突出,因此对所选专业了解很少,更谈不上兴趣。而“专业认同感”是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去学习与探究。因此,对于刚从普通高中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培养专业认同感至关重要,且需要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培养过程。即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专业认同感教育应贯穿始终,建议一年级开展专业初体验教育,介绍专业建设、学科发展、职业发展领域等,使学生对所选专业有一个清晰的、宏观的认识;二年级开展专业实践体验教育,以专业实训体验为主,通过教中学,学中做,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对专业产生兴趣,增强专业认同感;三年级开展职业体验教育,通过安排学生对口专业的实习岗位,专业教师的实习跟踪指导,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真正形成专业认同感,为毕业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指导学生学会管理时间,不断提高学习自律性。时间管理水平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中在抑郁和焦虑情绪上的影响最为明显。时间管理水平高的大学生通常能够把生活与学习安排得井井有条,很大程度上避免负性情绪的感染,而低效率的大学生不能有效地管理时间,学习生活显得杂乱无章,自律性较差。因此,要从培养学生时间管理意识入手,而后教会学生时间管理技巧。如果我们的学生有时间管理意识,即便时间管理的技巧欠缺,也能够通过短时的后期培训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提高学习自律性,克服学习生活中的负性情绪,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

3.加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确认识职业发展方向。根据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的定义,职业规划就是对职业生涯乃至人生进行持续的、系统的计划的过程。对于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往往投入不足,职业准备不足,没有接受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多是毕业前的就业指导教育。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由职业定位、目标设定和通道设计三个要素构成。我们的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从未考虑过,造成在校学习目标设定不明确、没有清晰的职业定位,更不知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因此需要开展对学生在校期间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他们职业发展的计划性、针对性和可行性。

4.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各项有益的比赛。高职学生的年龄多在18—22岁之间,求知欲旺盛强烈。三年的大学生活,有两年到两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完成课程学习。因此,应该抓住这个主阵地,营造优秀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各项有益的比赛和文化活动,如围绕专业特色的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活动、就业创业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各类学生找到其胜任和有兴趣的活动,获得自我展示的平台,从中找到学习和生活的乐趣。通过这种不断增强外部环境刺激的方法,将“无聊”的市场逐渐缩小。

参考文献:

[1]周浩,王琦,董妍.无聊:一个久远而又新兴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2,20(1):98-107.

[2]宁侃.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无聊情绪的关系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3:21-24.

[3]赵玉新.95后高职学生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14):184.

[4]车晓彦.浅析当代大学生“无聊倾向”的现状及对策[J].新西部,2014,(33):101-109.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boredom tendency of nearly 500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the differences in gender,grade,place of origin of students and satisfaction degree of major were all significant (P < 0.05),which resulted in their low sense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The trend of weak career development planning.Therefore,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take correspond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alleviate students' boredom.

Key words: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Boredom tendency;intervene

猜你喜欢
干预高职学生
犹太法则与教学公平的矛盾体现及其控制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理危机防范快速反应机制研究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积极想象在音乐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