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9-01-27 06:57苏子开
中国会计年鉴 2019年0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工作

201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财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组各项决策部署,突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坚持抓党建与抓业务建设、抓队伍建设相互融合,聚焦公司整体价值稳步增长,油气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指标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指标持续改善。扎实推进财务工作转型升级,深入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程,突出全面预算引领导向作用,做好资本市场预期引导,强化经济活动分析,健全内部市场化价格传导机制,加快推进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各项工作取得预期成效。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 390.1亿元,利润总额1 105.6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4 041.1亿元。

一、深入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形成价值管理平台

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中央企业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要求,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一系列重要部署,坚持频道不换、力度不减,连续第五年推进开源节流降本增效。中国石油党组审议印发指导意见,以创新理念、改革精神和更大力度打造公司上下齐抓共管的价值管理平台,通过共同努力,2018年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累计增利150 亿元。

(一)创新思路理念,细化工作方案。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程向促进价值提升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入。设定经济增加值(EVA)持续改善目标,聚焦油气产业链核心竞争力指标持续改善、全方位治理现有业务出血点、防止新增效益出血点、推动科技及管理创新、实现全员齐抓共管,提出5方面38 条具体措施。

(二)总结工作成果,推广典型经验。召开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程经验总结交流视频会议,全面总结2014年以来特色做法和取得的显著经济成果、管理成果、精神成果。按月开展开源节流降本增效42 项主要指标跟踪监测,协调媒体,充分利用门户网站、微信平台等多种渠道,加大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宣传报道和典型经验推广。

(三)常态化建设工程,长效化形成机制。2018年开源节流降本增效工作由活动转向工程,由专项工作任务转向长效工作机制,由以管理措施为主转向科技与管理相结合为主,目标把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打造成为长期性工程、系统性工程、价值工程、精品工程,自开展工作以来,五年已累计增利超过1 300 亿元。

二、加强预算管理价值引领、效益导向作用,高质量发展指标纳入考评体系

2018年,中国石油预算管理着眼发展质量持续改善,完善预算指标考核体系,强化预算价值引领;完善并严格施行预算考核政策,预算业绩驱动导向不断增强,将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经济增加值、净资产收益率、自由现金流等效益类高质量发展指标纳入业绩指标考核体系。

(一)深化预算导向作用,加大对竞争力指标考核力度。为提升公司油气产业链竞争力,增强预算的价值引领和效益导向,完善了2018—2020年中期业绩合同,对财务指标体系及权重设置进行了优化调整,年度业绩合同全面考核经济增加值指标,加大对产业链竞争力指标的考核力度,拓展了业务板块间一体化利润考核。

(二)完成各项预算编制工作。按照国资委要求,会同总部相关部门,完成180多家上市、未上市二级单位的国资委报表审核和校验工作,共同编制完成了2018年度国资委预算报表,完成2017年度预算工作总结和2018年预算编报说明,按时保质向国资委上报了2018年度预算方案,获一次性通过。

(三)进行“三供一业”移交补贴方案优化。做好“三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政策支持。按照国资委对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工作有关要求,审核“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协议527 项、市政移交方案4 项、医疗机构改革方案16 项、物业采暖货币化补贴方案25 项,进一步对公共管理服务、医疗机构等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相关费用问题进行研究。

(四)继续完善对外捐赠预算管理。根据《集团公司管理体制改革框架方案(试行)》建立分级授权管理体系及机关职能优化与机构改革要求,研究起草并正式下发《关于加强对外捐赠分级授权管理的通知》,明确集团公司总部、专业公司和地区公司对外捐赠管理的相应权限和对外捐赠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完善了预算管理。

三、开展亏损企业全面治理工作,有效降低企业债务负担

(一)总结典型经验,建立扭亏解困长效机制。2018年,按“统筹规划、分类实施、一企一策”原则分企业制定债务处理方案,对所属10 家债务沉重“僵尸”特困企业实施与企业减亏增效、“两金”压控、自由现金流管控相结合的注资减债政策,建立“僵尸”及特困企业扭亏解困长效机制,确保企业按时完成国资委确定的专项治理目标,完成处僵治困资金支持工作任务。

(二)落实关于法人压减安排部署,推进降杠杆减负债。截至2018年底,累计压减法人538 个,压减法人户数在央企排名第三,实现了“三年压减、两年完成”的目标,有效处置了历史遗留问题,理顺了各层级管理关系,降低了人工成本和管理费用等支出,股权投资收益率大幅提升。积极推进降杠杆减负债工作,制定下发降杠杆减负债实施意见,明确集团公司、各业务板块、各企业降杠杆减负债管控目标及主要工作措施、工作要求。同时,集团公司与各专业公司、地区公司签订降杠杆、减负债目标责任书。

四、持续深化资金紧平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价值和效率

(一)推进新资金配置政策推广应用。引导地区公司加强现金流管理、优化生产经营及投资管理,促进效益及自由现金流持续稳定向好。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通过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长效机制,借助资金在经营管理中的支点与杠杆作用,促进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及投资管理。2018年实行新资金配置政策的地区公司累计上交资金近687 亿元,有效缓解了总部资金压力。

(二)实现日资金计划全面上线运行。日资金计划模块在102 家上市企业、51 家未上市企业、24 家托管企业、22 家矿区服务事业部全面上线应用,进一步优化了付款及资金计划流程,降低了总部及内部金融机构头寸备付需求,为持续控债减息及金融企业增收创效提供了支持,有力提升资金使用价值。

(三)完成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票据池建设和全面实施。鼓励票据顺转、支持内部金融企业再贴现,降低整体资金成本。加强票据集中管理,完成中国石油股份公司票据池建设,制定下发票据池暂行管理办法、流程及账务处理方案,实现票据池全面落地实施。

(四)持续强化“两金”管控。优化“两金”考核体系,加大欠款清收力度,实施存货有效管控,有效降低资金占用。健全完善“两金”考核指标体系及配套实施细则,将“两金”压控责任层层分解。

(五)不断优化债务结构,确保有息负债可控。根据公司融资方案,及时跟进金融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发展变化,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缓解资金紧张局面,助力控债降息工作。成功进行债券发行及授权,拓宽融资渠道,低成本发行4只债券,共募集资金350 亿元。

(六)完成年度国际评级审议工作。穆迪、标普、惠誉三家评级机构对中国石油2018年评级结果与中国主权评级保持一致。

(七)重组企业年金管理机构。中国石油集团养老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9月28日正式揭牌,开创了中国企业年金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企业年金基金规模突破1 000亿元,累计收益274.37 亿元,累计投资收益率69.29%。

五、推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决策支撑作用

(一)根据新规定、准则,做好业务衔接工作。2018年,根据财政部印发修订的多个会计准则,结合实际情况,研究讨论准则变化的影响,针对涉及的重要会计政策变化、会计处理、科目设置、报表变化等事项形成准则实施方案。

(二)组织完成中国石油股份公司2018年度法定信息披露工作。按照三地上市监管要求,全面高效地完成年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美国版20-F年报、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的编写及披露工作,并就2018年度报告和2018年半年度及季度报告填写上交所XBRL 报送系统。

(三)不断完善财务决算体系,有效发挥服务作用。持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报送效率,不断增强财务服务支持能力。2017年度财务决算工作继续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中国石油股份公司连续18年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四)发挥财务监督职能,进一步强化财务合规管理。按照财政部专项审计工作组的要求及时全面提供审计所需资料,对审计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汇报,对专项审计所提出各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加强“小金库”等日常稽查,及内部各监督检查部门的横向协同,做到联防联治。

六、有效开展资本运营,促进产融结合良性发展

(一)积极做好资本市场工作,持续提升公司良好形象。公司信息披露继续获得上交所A 级评价,得到资本市场和监管机构高度认可。推动香港联交所变更市值计算方法,惠及所有A+H公司,提升公司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金融企业市场化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遵循金融行业发展规律,稳步推行金融企业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改革和职业经理人试点。

(三)产融结合区域协调机制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集团公司产业与金融企业结合,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产融结合区域协调机制全覆盖,夯实了产融合作基础,提升了产融合作水平。支持内部金融企业发展,组织地区公司与昆仑银行、财务公司合作开展再贴现业务。

(四)持续开展前瞻研究,不断拓展股权融资渠道。制定实施资本运营“十三五”中期调整专项规划,完善2020年发展目标和工作任务,展望2035年和2050年远景目标。两次成功发行共计300 亿元可交换公司债券。

(五)强化基础管理工作,推进股权管理制度体系建设。修订完善1+N 股权管理制度体系,修订下发股权管理办法,加强全过程股权管理,落实了股权管理主体责任。加强股权投资源头管控,严控非主业股权投资和低效投资项目。

七、推进资产结构优化,提升资产管理效益

(一)推进资产结构优化,夯实资产质量基础。完成资产报废净值196 亿元,对外处置资产净值13 亿元,完成“三供一业”、企业办社会资产移交净值50 亿元。实现评估备案审核效益合计6.12亿元。优化土地资产配置结构,完成210宗、64 826 亩低效无效土地处置,超额完成土地盘活处置收益8亿元工作目标,为油气生产和管道建设用地提供保障。通过压缩投资、处置低效无效资产、盘活运营土地资产、闲置资产调剂、“三供一业”资产移交、优化物资采购管理等措施全年实现轻资产1 707 亿元。

(二)完善资产管理体系建设,闲置资产调剂平台上线。闲置资产调剂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可以满足所属单位各层级之间,以及公司所属二级单位之间的资源共享。修订形成集团和股份趋同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并下发执行;组织推进资产目录及转资指南修编项目,形成制度保障。

(三)深化商业保险集中管理,提升可保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集中度。组织内外部保险机构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商业保险集中管理工作方案,落实保单签署及完成总部统保险种保费集中支付工作,协助推动补充医疗保险集中管理。

八、加强财政税收政策研究执行,持续优化价格管理机制

(一)抓好公司税收筹划,加强财税政策执行。通过落实国家石脑油连续加工乙烯、芳烃免征消费税政策、进口天然气增值税先征后返政策等,促进全产业链协调发展,明确下一步税收筹划。

(二)推动内部价格市场化,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持续推进内部价格市场化改革,制定2019年成品油内部价格市场化机制,推进炼销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发展。配合做好国家成品油价格机制评估,推动加强市场监督。建立与市场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出台轻烃定价与国际油价挂钩机制,建立超计划汽油出厂价格与国内市场价格衔接的动态调整机制,确定高标号汽油出厂价格与标准品价格的价差。

(三)编制海外税制、纳税筹划报告指引。编制《分国别纳税筹划指引》《国别税制报告》,为企业依法筹划纳税提供支持。

九、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从单点转向系统性构建

(一)财务共享建设取得实质进展、驻陕7家单位共享服务试点全面完成。按照党组关于构建综合型共享服务组织架构,坚持业务主导、先行开展西安片区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完成驻陕7家单位试点上线,整体运行平稳。

(二)海外财务共享服务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通过现场访谈、问卷调研、视频会议、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编制完成海外财务共享服务现状需求报告,结合不同海外业务地域、环境、产业链环节、合作模式、股权结构、核算体系等方面的现状,初步搭建海外财务共享顶层架构。

十、打造符合价值管理要求的人才队伍,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

(一)坚持“抓业务从党建入手,抓党建从业务出发”,将党建与业务相融合。以“三会一课”制度为抓手,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财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中践行“四个诠释”。

(二)开展财务金融人才工程建设。面向所属各层级单位,组织开展全口径财务金融人员信息调查,掌握了财务金融人员全面信息以及各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处长队伍建设情况,为设立人才库及后续队伍建设提供了数据保障,完成20 多家企事业单位财务队伍结构优化分析报告。

(三)加强财务培训工作。按照业财融合要求,首次举办生产管理者财务培训班,为财务更好融入生产经营奠定基础。继续加强国际化财务人才培养,选派21 名财务人员赴美国进行为期6个月的国际税收管理培训。

(四)加强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机构负责人管理。组织开展2017年度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述职评议,继续加强财务机构负责人双重管理,实施年度考核结果备案制,确保企事业单位财务机构负责人整体素质和规范履职。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工作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不工作,爽飞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