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9-01-27 06:57巩祎昌,刘国红
中国会计年鉴 2019年0期
关键词:创效财务管理

2018年,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石化集团)财务系统按照“四个坚持”兴企方略和“改革、管理、创新、发展”工作方针,推动效益实现大幅提升,资金状况持续改善,财务状况保持总体稳健,法人压减任务圆满完成,财务基础不断夯实,为促进石化集团全面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2018年,石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29 368.41 亿元,同比增加5 365.60亿元,增长22.35%。实现利润总额967.38亿元,同比增加385.33亿元,增长66.2%。实现净利润724.85亿元,同比增加335.25亿元,增长86.05%。实现利税总额4 168.76亿元,同比增加337.71亿元,增长8.82%。

一、突出价值创造导向,财务绩效全面改善

(一)预算引领作用有效发挥。编制战略规划财务预算方案。提出公司“两个三年”和“两个十年”滚动财务预算方案,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强有力的财务支撑。优化财务滚动预算机制。建立三个月滚动预算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运行监控,进一步提高预算精准性,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创新完善财务分析。首次从5 个维度11 个绩效指标,全面分析石化集团的经营成果、资产运营质量,推动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二)成本管控持续强化。强化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持续推进全员成本目标管理,成本精益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立主要指标监控机制,每月跟踪成本费用利润率、重点成本费用等关键指标,定期分析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对差异大的指标剖析动因,提出解决措施。修订全员成本目标考评奖励办法,突出激励约束功能,首次引入行业通用功效系数法,从优化指标、强化对标管理、突出重点企业以及重点成本项目等方面进行修订完善,优化考评奖励,推动企业比学赶帮超。强化战略成本管控,组织各板块持续挖掘原油采购、物资采购、税收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降本潜力,对标先进企业水平,强化考核激励约束,降本减费取得明显成效。

(三)资产分类创效取得积极进展。采取建立工作体系、完善创效方案、落实提质增效计划等举措,常态化推进资产分类创效工作。按照责权利相统一原则,进一步明确总部、事业部(专业公司)、企业3 级管理界面,建立并持续完善分层级的资产分类创效工作运行体系。制定2018年资产分类创效工作方案,明确资产分类创效工作目标、内容及要求,提出7 大类创效措施,指导企业推进资产分类创效。发布石化集团资产分类评价标准,组织企业开展分类评价工作,形成年度资产分类评价工作报告。开展固定资产专项清查,建立健全资产分类管理体系,细化完善评价标准,深入开展资产分类评价,扎实推动资产流转盘活。低效无效负效资产规模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总资产报酬率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

二、突出防范化解风险,资金管控更加有力

(一)降杠杆减负债扎实推进。采取提升效益、压降债务规模、加强投资管控、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等措施,深入开展降杠杆减负债工作。2018年末,石化集团资产负债率51.83%,较年初下降0.38 个百分点。付息债务余额4 446.54亿元,较年初减少542.49 亿元。

(二)“两金”压降成效明显。坚持“落袋方能为安”理念,通过规范系统内资金结算、挂牌督办清收系统外应收账款等方式,建立完善“两金”管控机制,多措并举清存量控增量,连续3年自由现金流盈余。在全年国际原油价格平均上涨30.3%的情况下,年末“两金”占用余额2 844亿元,完成国资委管控目标。

(三)资金运作成果显著。以资金预算为抓手,每月召开资金平衡会,定期通报资金预算执行情况,密切跟踪预算进度,持续强化现金流管理要求,推动年度资金预算目标落实。严格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境内外资金池作用,严控银行账户资金日限额,提高境外资金归集力度。运用内部委存委贷、内外部票据池、债券融资等方式,挖掘资金管理效益,融资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全年财务费用0.33 亿元、同比减少41.5亿元。综合融资成本率3.35%,保持行业领先水平。2018年,年金运营收益在国内特大型中央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财务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落实财务风险防控责任,狠抓债务、金融、资金安全等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加强利率汇率管控,密切关注资本市场动态,定期发布资金风险提示,制定利率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完善涉伊结算风险应急预案。组织资金安全和金融风险全面自查,重点排查委托理财、融资性贸易、空转、走单贸易及内部集资等违规业务风险。组织金融子企业从产融结合、资产质量、管理控制、资金运用、依法合规等方面进行全面自查和复查,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修订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和应急机制。

三、突出精准分类施策,改革攻坚扎实推进

(一)法人压减任务提前完成。紧紧围绕年度目标,采取周报告、月通报、季总结、红黄牌警示、领导约谈、重点单位督导等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提前7 个月超额完成国资委下达的20%的法人压减任务。截至2018年,石化集团累计压减法人322 户,其中国资委考核范围内294 户、超额完成11户、压减比例20.75%。

(二)亏损子企业治理取得重要进展。坚持把亏损子企业治理作为标志性工程来抓,发挥牵头和统筹作用,全力推动任务落实。通过现场核查,逐户摸清各级子企业底数,针对不同亏损原因,按照管理机关、科研单位、经营性亏损、项目公司、特殊实体等细化分类,有针对性地制定治理措施,对经营性亏损单位着力优化生产经营和内部管理,对壳公司等非正常经营单位持续加大清理注销力度。建立红黄绿运行大表和督办机制,按月通报治理进展,强化考核引导,狠抓责任落实。截至2018年底,国资委决算口径全级次亏损单位118户,亏损面18.9%,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亏损单位汇总亏损额523.8 亿元,同比减亏437.5亿元。

(三)配合“四供一业”分离移交任务顺利完成。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争取、财务政策制定、会计账务处理、实物资产交割等工作,保障分离移交工作稳步推进。针对分离移交涉及的资产、土地处置工作,组织专项研究、完善方案、定向督导,2018年底资产移交完成率、土地移交完成率均超过90%。推动实施非供暖区域供暖业务社会化市场化、住宅维修基金缺口、移交后矿区核算体系调整等支持政策。

四、突出质量效率并重,财务共享率先建成

(一)年度共享上线任务圆满完成。建立总部、企业及共享3 方参与的财务共享工作协调机制,明确工作协调沟通的基本原则和各方职责,推动解决上线企业难点问题,协调解决共享与企业间争议问题,确保上线进度按计划稳步推进。对照时间节点,紧盯上线任务,通过督导、现场会等措施,全力开展上线推广工作,全年完成上线116家、累计完成213家,境内企业财务共享上线任务基本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二)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组织17 家企业进行财务共享实施效果调研,汇总形成151 个问题,通过规范业务操作、完善信息系统等,协调推动解决问题。逐项梳理和优化财务共享后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标准、企业与共享服务的职责界面、财务共享各层级职责定位和管控体系、共享操作标准和流程,全面整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累计修订1 100 个业务场景,财务共享业务操作标准体系更加完善,顺利通过财务年终决算大考。

(三)流程化、智能化建设加快推进。全面推广业务端直接提报,取消费用报销企业端财务初审,财务共享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加快推进财务共享系统与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的集成应用,集成率超过50%。积极探索应用记账机器人处理往来清账等业务,手工工作量不断下降,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共享服务规模化优势逐步显现。

五、突出合法合规经营,利好政策逐步释放

(一)落实优惠政策取得实效。全年争取到处僵治困资金、新增建设用地、企业改制重组土地增值税和契税3年减免、页岩气财政补贴、居民与非居民用气价格并轨等政策支持,财税优惠的利好政策进一步落实到位。

(二)财税管理得到全面加强。组织境内区域财税协调座谈会,启动境外区域财税协调机制建设,设立首批4 个境外区域财税协调小组。加大境外风险排查力度,组织境外税务风险排查,梳理形成石化集团4 大类12 项风险清单,并制定应对策略。深入调研成品油消费税1 号公告实施情况,积极推动国家强化对地炼的税收监管。

(三)内外部价格机制持续优化。出台内部成品油市场化定价机制,积极调动产销双方积极性,遏制成品油经营量尤其是零售量持续下滑趋势,推动炼油产能释放。建立总部大楼费用和信息化费用等分摊机制,调动各单位降本积极性,规范财税管理。

六、突出问题整改见效,基础管理明显加强

(一)财务基础管理年活动扎实有效。开展财务基础管理年专项活动,组织4 万余人参与会计法答题,财务人员会计政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结合近3年来各类内审外查,梳理财务管理案例2 300 多个,按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细化分类,建立企业财务管理问题案例库,重点对企业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薪酬管理等7 个方面59 类、共计75 个具体案例进行剖析,提出整改建议措施。根据年度调研计划,进驻10 多家企业现场帮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和改进措施,业务流程得到进一步优化,财务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信息化、制度化建设不断完善。统一支付平台上线应用,会计集中核算系统(AIC)3 期建设完成,财务指标报告管理系统(FIRMS)深化应用部署上线,资产调剂平台上线运行,固定资产模块完成优化提升。先后发布税务管理办法、境外区域财税协调管理细则、成本管理考评奖励办法、金融衍生品业务管理制度等11 项管理制度,整合形成了统一的《会计手册》。

(三)财务基础管控持续强化。坚持月度会计工作考评制度,按月通报企业的报表质量、会计业务规范、系统规范运行等情况,提出整改要求,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配合审计署完成专项审计,发布财务动态通报,实行问题整改销号管理,对委托理财、融资性贸易等高风险业务的管控力度不断加大,财务监督管理不断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持续提升。

七、突出练就过硬本领,队伍素质稳步提升

(一)财务系统党的建设取得新进展。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始终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坚持学到底、入到心、用到位,通过持续学、跟进学、反复学、贯通学,财务系统干部职工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理论水平得到明显提升,不折不扣做到“两个坚决维护”,贯彻落实党中央、石化集团党组决策部署更加坚决,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二)总会计师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认真落实好干部标准,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利用组织选拔、公开选聘等形式,调整补充企业总会计师45人,公司各下属企业总会计师基本配齐。强化企业总会计师履职管理,组织企业总会计师现场述职两次、共计29 人,近两年参加述职人数达到85 人、占企业总会计师的71%。利用举办“政治坚强、本领高强、意志顽强”总会计师培训班等措施,积极推动总会计师素质能力提升,广大总会计师的大局观念和转型意识、业务素质和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财务队伍素质能力得到新提升。组织开展财务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制定财务人才五大岗群15 套人才评价标准,全面分析盘点财务队伍现状,形成财务人才盘点报告和财务人才发展规划。制定财务专业人才库管理办法,选聘财务专业人才96 名,财务专业人才在总部组织的困难企业帮扶、财税政策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强化财务人才培训,总部举办各类培训班21 个、2 180 人次参加培训,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创效财务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如何以巡察监督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和创效能力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创新创效 铸就高端园林绿化品质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石化企业集团财务创效模式探索与实践
创业创新创效的企业家 尽心尽职尽责的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