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花公子与哲学家

2019-01-28 03:21思郁
读者 2019年3期
关键词:贝尔斯花花公子海德格尔

思郁

科耶夫

亞历山大·科耶夫是一位俄国流亡者。他于1902年生于俄国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1920年,科耶夫远赴德国海德堡,师从卡尔·雅斯贝尔斯。但这位花花公子型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学习并不专注,他花费了大量时间研习东方的语言和宗教,甚至还想修读一个物理学学位。在跟随雅斯贝尔斯学习的同时,他甚至感觉到自己没有时间去学习胡塞尔,连海德格尔是谁都不知道。

科耶夫在柏林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另一位法国哲学家亚历山大·科瓦雷。当时科耶夫与一个大他10岁的女人相爱,而这个女人恰好是科瓦雷弟弟的妻子。科瓦雷原本打算约见科耶夫对他进行一番羞辱,结果发现这位富家子弟竟然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深刻的见解,两个人一见如故,长谈至深夜。1926年,科耶夫来到巴黎后,一方面仍然延续富家子弟的优渥生活,另外一方面通过科瓦雷的引介,也进入了巴黎的学术圈,开始阅读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1929年之后,科耶夫面临着各种危机,他花完了所有的钱,在巴黎的学习也总是主题多变、兴趣不定。在科瓦雷的帮助下,他最终从法国高等研究实践学院获得了学位。1933年到1939年之间,科耶夫在研讨班上开设了一系列关于黑格尔现象学的课程,被后人誉为“戏剧性地塑造了这个世纪法国知识分子的视野”。

科耶夫讲课不用讲稿,不用笔记,直接把德语的句子翻译成法文,并逐字逐句地解读,避免诉诸任何书面文字。对许多法国知识分子而言,这种方式的解读是如此新颖,以至让他们对各种新观念和新词汇应接不暇。他们似乎觉得永远赶不上科耶夫的思路,只能沿着他思想的方向奋起直追。

1945年之后,科耶夫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路——他放弃在大学教授哲学的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成为法国经济部门的一名官员。他也是欧盟和关贸总协定最早的设计者之一。面对很多朋友的质疑,他的回答也显得神秘莫测:“我只是想知道历史是如何演进的。”

科耶夫总是乐此不疲地实践着冒险历程,他花花公子般的生活,变成了实践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

1967年,科耶夫拍摄的中国

猜你喜欢
贝尔斯花花公子海德格尔
浅谈“海德格尔”存在主义
暮年左宗棠
智珠二则
凡·高的鞋踩出一个罗生门
我们家的“花花公子”
荷兰74岁前首相仰面摔在红毯上
美媒狂揭“屠村”士兵老底
格拉斯及其作品《狗年月》
从疲惫中被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