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中的“生本理念”刍议

2019-01-30 02:26张修林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核心理念评价体系自学

张修林

摘 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新的教育观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牢笼,做到了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贯彻生本教育思想,把各种教育因素、理念、行動效果等综合起来考虑,学生自身得到了全面合理的发展,教学过程也变得不再枯燥。只要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核心理念;评价体系

生本理念(又称生本教育理念),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首先是郭思乐教授在2001年提出的。生本教育实验在国内百多所中小学开展后产生良好效果和巨大社会影响,引起了教育界的强烈回响。李庾南老师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中明确提出:“自学·议论·引导”核心理念的深处正是“以生为本”的教育观。

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教育的乐趣和学生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本文将围绕生本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所引起的一些课堂变化来谈谈自己对生本教育理念的认识。

一、从“生本教育”模式看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生本教育,顾名思义,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理念重新评估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使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价值从属于学生的发展需要,而不是学生的学习活动从属于教师的教学活动。为教而学不再被认为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地位应有的价值体现,相反,为学而教才是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本分。也就是说,教开始成为一种由学的需要所引导的动态生成,而不再是原来我们所理解的固定的程式化设计和表演。当然,学生的学本身也应当是一种由师生的互动所激发的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学应当是自主的,这种自主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同时又必须是具有某种规定性的:它必须是从教材所圈定的学习对象开始的旅程,但它允许这种旅行依据学生自己的发展能力走得更远或在较低的起点开始这次旅行。换句话说,学生智力发育的水平决定了他们可能完全不处于同一起跑线上,教师作为学生智力发育的助推者,必须同时关注并主动服务于学生的差异性需求,在教学活动的过程性预备中充分参照此前所观察到的学习水平差异做好必要的差异化的引导准备,同时必须使自己的实际引导活动具备动态生成性,而不是重新陷入固定的程式化模式。

所谓实际引导过程中的动态生成性,就是不以过去的印象为学生必然的学习反应,而以学生在差异化引导中实际的表现作为活动过程中最重要的关注,由学生设定教师的引导方向,教师依据学生设定的引导方向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进行智慧的点亮。与传统教学模式的预设与生成相比较,这是一种对不确定因素的智慧型应对活动,考验的是教师灵敏的反应能力,而这种灵敏的反应能力要求教师始终处于智慧型思维过程之中,始终保持自身思维形式的开放性和思维效果的穿透性。这无疑是对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如何实现自身有效发展提出的崭新要求。

与这种教师专业化成长相适应的教师师德素质表现应当是:教师必然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乃至“学而益乐,诲人益智”的。从而,教师将改变自身原来可能难以避免的对学生发展潜力难以开掘的焦虑和由这种焦虑所导致的焦躁,教师将由易怒型转变为始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是一种教学过程中有实质可以触及的“爱”的体现,而不是从前那样的缺乏具体所指的空洞或者模糊的“爱”的表白。

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本教育实际上并不只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的一种全新定位,而首先应当是师德范式的一种全新转变。当然,这种提法是会受到质疑的,如同我们前面使用的那些概念如果没有前述的具体界定,就会遭到依据自己原有的事实上并非其本质性规定的思维定式的质疑一样,本质上,我们向来不会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能力动态化生成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对自己的修养境界诉求视为自己师德的一种必要规范,而是觉得我认真地备了课、我认真地按我备的课、我认真地批阅了作业、我对未能达到我的教学期待的学生已经采取了我所认为合理的促进方式肯定是我们师德圆满的标准。但事实上我们可能一直在忽视我们所谓的认真备课以及合理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步的催化,实际上是远离学生发展的实际诉求的。我们没有把教学活动首先界定为学生发展需要所引导的一种满足服务要求和服务能力的活动,我们在很远的地方站着、走着,对我们的学生拼命地喊叫:“Follow me!Follow me!”而不是忽而在前指给走得快的继续快进的方向,忽而在中搬开他们绕不过去的一块石头,忽而在后托起他们的手快步直行。直白地说,我们不是依照学生诉求的引导在引领学生,而是为了我们自己希望达到的目标在引领学生。

比如我们教学生学习幂的运算的时候,如果我们按照课本顺序一步一步地往下演示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同底数幂的除法,并让学生反复背诵它们的计算法则,我们以为这样演示了、背诵了,学生在实际的综合运用中就自然地学会了,而作业本一交上来我们却是满眼的失落,和他们一沟通才忽然发现,原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虽然把计算法则背得滚瓜烂熟,但这些人连什么是“幂”也还没有搞清楚哎!

问题出哪儿了?

没有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没有注意这种差异对我们课堂教学设计的要求,没有在课堂教学环节中留给学生暴露自身弱点的机会,没有把学生学习时的困难作为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的依据,没有把学生当堂的反馈作为我们必要的关注。

不同的课程需要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同一种课程的不同学习对象,也会有适合它们的不同教学形式。盲目地推广一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害的,正如可以用某一种教学模式为主而必须辅之以其他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被单一化为这种综合的教学模式的一部分是有害的一样。我们这里提到的幂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法则的教学,就需要以讲述、演示为先导,以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为继续,以教师再次的讲述和演示为破冰之刀,学生课后练习才有可能不出现知识运用的困难。但如果是一堂习题课,学生课前已经尝试过解决其中的问题,就完全可以是学生演示和讲述引导下的学生讨论,教师参与这种讨论时化身为最后的迷津指点者。

二、生本教育理念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的核心理念

生本教育理念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功,主要就在于生本教育能够抓住教育问题的关键,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本。这种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做法,让我们开始重新认识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所处的位置。这是教育界对师生之间实质上所存在的一种关系的深入剖析之后对教育的本质的重新认识。

教学的主要目的既然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和相应的能力,只有“教”没有“学”自然达不到目的,因此“学”者的主体地位必须处于显著位置。“自学·议论·引导教学”以“以生为本”贯穿始终,就是对学习者主体地位的突出。

自学当然不是没有教师引导和帮助的自学。即使是成年人的自学,不也需要有适当的辅导材料才会有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吗?关键的问题在于,学生对于需要学习的对象如何发生关注的兴趣,并试图通过自己对学习对象的文本的自主阅读,检测自己的了解水平和理解能力,发现自己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帮助,将这种需要反馈给老师,使老师引导的方向清晰化,使引导的方法及时获得必要的调整,而不是依旧处于预定的程式化思路。

兴趣的发生是需要必要的引导的。那种认为学生天然的具有对一切问题都会有强烈的求知欲的想法是不符合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会感慨自己教学生的热情很高,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有东西都教给学生,而学生却总是没有兴趣跟着我们走。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教学实践中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做过非常多的探索。比如:情境化设计,以情境中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教学实际中,大家对这种方式用得也最多。又如:问题导向设计,用学生自己面对的或可能会面对的现实问题被发现,激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它,在解决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从而对老师帮助下解决问题产生渴望。这一种既可以是对共性问题的引用,更是对个体问题的引用。

数学学习的兴趣可以这样激發,而这个过程是不是正好满足“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核心理念?

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是开放的思维模式,生本教育理念可以以某种教学模式的形式来体现,但绝不应当只是一种教学模式的体现,它应当是多种模式创造乃至无限个模式的统一名称,只要我们所创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发展所要求的。

三、生本教育理念教学价值评价体系

生本教育要求课堂教学必须是生动活泼的,因为生本教育本来就是生动活泼的。一种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如果是强制的、枯燥的、非自我兴趣指向的活动,本来就不是生本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师生同时处于创造性劳动的冲动,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质,在创造中不知疲倦反而乐在其中,学习活动才会是可持续的。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创造并不总是指向在做前人未曾做过的事,只能是指向学生未曾做过的事。而为了使我们所做的事足以产生某种规律性的发现和对这种规律性的发现的熟练思维,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当然不能不重视某些活动的适度重复进行和向课外的自然延伸。这就是我们传统教育中早就有的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因为生本教育理念不是将传统教育的一切合理经验推翻,重起炉灶,而是扭转一种以教师价值实现为唯一导向的教学价值评价方式。

目前,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不争的理念,却未必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正如杜威所说的,常有一些教育理念,为人们在理念上完全认同,而在实践中却彻底违背。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事实就会发现,违背“学生主体观”的情形比比皆是。譬如教师讲风太盛,一讲到底;譬如多媒体呈现过多,喧宾夺主,使学生眼花缭乱,难以消化,更无暇迁移;再譬如公开课上教师淋漓尽致地“秀一秀”个人的“优异”素质,使听课教师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到教师身上,教师并没有从“主体”的平台上有所后退,甚至于不自觉地成为课堂的“霸主”,使学生一言不发。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抓住了教育的关键,是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教育观念。这种新的教育观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念的牢笼,做到了真正关注学生自身的发展,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贯彻生本教育思想,把各种教育因素、理念、行动效果等综合起来考虑,学生自身得到了全面合理的发展,教学过程也变得不再枯燥。只要我们能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相信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的教学才能既久且远,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郭思乐.以生本教育促素质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4).

[3]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7.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核心理念评价体系自学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以师为本:学校发展的核心理念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广州市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六个核心理念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常见误区及核心理念阐述
MOOC的核心理念、价值及实践反思——基于网络学习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