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实践研究

2019-01-30 02:26钱仲虎
新课程·中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课堂导入

钱仲虎

摘 要: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有了新的提高。中学阶段的科学课程作为该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与科学品质都大有裨益。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当前初中阶段科学课程的实际情况,就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实践问题进行探索,希望为今后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以及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做出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素养立意;科学课程;课堂导入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学生对外界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而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为学生教授自然科学的课程,其在引导学生探索世界、启发学生探索思维的路途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传统教学背景下,由于不同因素的限制,科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在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加强科学课程的完善与提高,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教育事业的进步都颇具现实意义。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实际教学工作的需求,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教学,这也是使命与职责所在。

一、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概述

1.素养与核心素养

通常而言,我们所说的“素养”是指在教育情境的作用下,一个人所沉淀下的对其今后发展有价值的东西。相比于与生俱来的“素质”,“素养”的不同之处也便在此。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素质”是“素养”更为上位的一种概念。对于前者而言,其更关注于与生俱来的禀赋,而对于后者来说,其所强调的则是后天的可塑性。除此之外“素养”的养成也与后天的“习性”“修养”等内容息息相关。所以我们也可以将“素养”理解为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所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

“核心素养”是其他素养的重要发展基础,同时也是一个人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节奏的重要基石。“核心素养”所具备的基础性与关键性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努力方向。能力与品格作为一个人最为宝贵的两种精神财富,就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分析,二者之间的交汇与融合意义重大。而在教育的层面来看待,“品格”主要处理的是人的关系,而“能力”所体现的主要是一些能够伴随学生终身发展的技能与方法。对于新时期“核心素养”的培养而言,核心便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既是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开展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切实需求。

2.科学学科核心素养

对于任何一门学科而言,其核心素养都不是凭空捏造的。学科知识作为学科素养形成的主要载体,任何的学科知识本身都有着属于其自身的符号特征,这些符号特征也是反映与表征人类认知的结果。除此之外,学科本身所特有的逻辑思维形式和对人能力发展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也具有一定的智慧启迪以及认知导向的功能。为了在科学学科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凸显“核心素养”,便需要教育者在内容的组织以及教授知识的选择上强调情境的构建、结构的把握以及责任与观念的塑造。科学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在参与社会生活中,能够高效地应用所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所以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也需要注重学生对科学学科知识的掌握、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3.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導入优化的必要性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而言,科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望而却步。这样的教学活动显然不能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科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为此,教师如何结合教学实践,加强课堂导入环节的优化与完善,这也成为当前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的重中之重。

二、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措施探索

1.实验导入

如上文所示,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通常是十分抽象的,而实验教学作为一种直观有效的教学方式,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中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那么在讲解新的科学知识时,通过实验导入的方式展开教学,往往也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案例1 《物质及其变化》章节中“常见的碱”内容

预习准备:课前布置预习工作,让学生明确碳酸钠以及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过程中会分别出现白色沉淀以及红褐色絮状沉淀这一现象。

实验器材:试管若干、滴管、氢氧化钙溶液、氯化铁溶液、碳酸钠溶液。

第一环节: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的氯化铁以及碳酸钠溶液。随后在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没有看到白色沉淀以及红褐色絮状沉淀(与预习结果不同)。

第二环节: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氢氧化钙溶液,随后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滴加碳酸钠溶液以及氯化铁溶液。

实验现象:分别出现了白色以及红褐色的絮状沉淀

实验分析:氢氧化钙在常温下是微溶的。而相同条件下,氢氧化钙溶液的密度要小于氯化铁以及碳酸钠溶液。所以后滴加氢氧化钙溶液,所滴加的溶液会因密度问题而难以与试管内溶液进行反应。而在调整实验顺序后,实验效果自然也更加明显。

得出结论:碳酸钠以及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的反应过程中会分别出现白色沉淀以及红褐色絮状沉淀。

成效:这一节课通过实验导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意识。

2.设问导入

相关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问题、矛盾以及质疑是思维迸发的导火索。这一点在教学工作中同样适用。如果能够通过有效的设问来进行课堂导入,势必会将学生潜在的求知欲望进行激发,这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也十分关键。在初中科学教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如果教师所抛出的问题平淡无奇,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长此以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保持高昂的兴致,学习的效率不高也便可想而知。所以精心地设计问题,也是课堂导入的有效方式。

案例2 《物质的分类》

问题1:请同学们把所给图片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问题2:大家分类结果不同,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能够踊跃回答)

问题3:那么物质的分类究竟有哪些意义呢?

成效: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物质的分类》的相关内容学习,也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此时学生的思维已经被有效调动,而这已经是一堂成功课堂的良好开端。

3.诗意导入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时至今日很多文字优美的古诗词都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其自身已经掌握了很多的古诗词,这些意境深远的古诗词中本身也富含着很多的科学知识。如果能够将古诗词应用在课堂导入中,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势必值得期待。与此同时作为一种新颖的课堂导入方式,如果在科学课堂上用古诗词进行导入,不仅会起到耳目一新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效果也必然十分理想。

案例3: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其中一句“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中便蕴藏着科学的知识。弓箭在发射的过程中,弓弦会随之发出声音。弓弦的震动与声音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声音的响度又与什么有关?“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又是什么因素造成开花的时节不同呢?教师利用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科学知识的延伸,这无疑也是对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方式。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科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失为一种积极的探索。

4.生活实例导入

自然科学本身就是对生活现象的总结与归纳,所以对于初中科学教学而言,强化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法。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广,初中科学教学中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也成为重要的教学途径。让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科学,在科学学习中走向生活。为此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趣事导入,本身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体现。

案例4:在学习《代谢与平衡》的相关内容时,能够应用的生活实例也十分丰富。教师可从学生当天的饮食入手,而后通过对不同食物所富含的营养物质在体内的流通过程及消化产物进行课程内容的导入。而就实际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归纳我们也发现,在初中科学的课堂导入环节中,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应用,一方面较高效率地提高了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之间紧密无间的联系。这对于课堂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都至关重要。

5.类比导入

在初中阶段的科学教学中,一些科学知识、概念以及原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都相对深奥与难以理解。所以教师在讲解新的概念与知识时,可以选择以往类似的知识来进行引入。这作为一种有效的课堂导入方式,对于学生科学学习效率以及核心素养的养成都十分有效。

案例5:在讲解电流的相关知识时,电流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电流,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先回顾一下水轮机的工作原理。当水流经过水轮机时,水轮机开始转动,但是如果在没有水压的情况下,水流也就不会产生。同样,电流中的闭合开关也是决定电流的重要因素,小灯泡之所以会亮起来主要原因便是存在电流。而电流流通的主要原因则是因为存在电压。由水轮机引出的电压问题,既消除了学生对陌生知识的恐惧与陌生,也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与知识。

三、素养立意背景下初中科学课堂导入的反思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科学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在过去的教学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往往因为自身经验的匮乏,忽视了课堂导入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有效组织。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则通常以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以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没有进行科学有效的课堂导入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也是应试教育背景下必然的选择。但是其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却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时难以适应教学内容,更难以做到知行合一,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之中去。为此在今后课堂导入乃至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都需要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则。以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以及学习主动性作为验证教学工作成败的重要标准。特别是对于科学这种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学科,更需要强化课堂导入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学习知识。而这也是实现高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为此在今后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内容,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际的观察实验与探索。积极开发高效的教学方法与课堂导入方式,大胆摒弃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思想。只有如此,学生的科学学习乃至其他科目的学习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这本身也是学生自身发展与成长的必然需求。

2.学生是教学工作的主体

在以往传统教育的意识形态下,很多教师都错误地认为自己才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应该把握课堂的节奏,学生参与其中只需要被动地接受知识就可以了。在这样的思维影响下,实际的教学工作便很容易变成了“填鸭式”的教学,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多教师忽视了对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与优化。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落实,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更新与发展。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被愈发重视。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在科学教学的实践中,也需尽可能照顾学生的感受与接受水平。积极开展形式丰富多样的课堂导入教学,引导学生展开知识的自主探索,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3.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也在不断地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于初中阶段的实验教学而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极大程度上缩减教学的成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说在课堂导入教学以及常规课堂教学的开展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客观而言,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科技教学手段是一把双刃剑,其在为课堂导入教学工作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会存在有较多的问题。在以往的课堂导入教学的组织与开展中,很多教师便会陷入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的误区。实际上如果一味地依赖多媒体技术,便会脱离课堂教学的本质。对于教师而言,当其以过多的精力去参与课件的制作时,其对于教材知识的挖掘与理解便会受到影响。而随之带来的便是教学效果的变化。同时多媒体课件的过度应用,尽管极大程度上缩减了老师板书或是实验准备的时间,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便会像看电影一样走马观花。这样的学习效果显然也不是我们所期望的。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需正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客观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

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是树立学生终身科学意识的有效保障。对于新时期的科学教学工作的开展而言,单一刻板的教学方式显然难以满足学生自身的发展需求。为此,在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中注重对课堂导入的丰富与完善,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关注的问题。希望为今后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及素质教育事业的完善做出有价值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阳志长.素养立意 整体把握单元教学[J].中学数学,2019(17):5-7.

[2]刘小芳,马骏.平稳常规考查能力 立意新颖重视素养:2019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Ⅲ科学选择题评析[J].中学科学教学参考,2019,48(15):52-56.

[3]郑成绩,曹义才,郑志强.素养立意下的初中科学教改与创新:科学新思维教学建构[J].科学教学,2019,41(7):51-53.

[4]潘智,方林,许新胜.能力立意 素养凸显:赏析2018年4月浙江选考加试科学卷压轴题[J].科学教学,2018,40(9):70-72.

[5]杨青华.基于科学核心素养立意的考试评价与启示:以2017年4月浙江科學高考(选考)典型题目为例[J].科学教学,2017,39(10):60-63.

[6]王炎峰.初中科学课堂导入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7]包宇.初中科学概念教学课堂导入方式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8]李美娜.新课标下初中科学导课策略的研究与实践探讨[D].延边大学,2014.

[9]郭雅芬.高中科学课堂导入艺术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10]顾丹萍.新课程标准下初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11]钱耀清.开放式教学在初中科学实验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s5):262-263.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课堂导入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活化”课堂,让英语教学更精彩
谈中职数学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高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