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助力初中生道德发展

2019-01-31 14:26邢娟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生中学

◆邢娟

(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马兰屯镇第二中学)

一、目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功利化,教师积极性不高

目前,一部分教师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相对于语、数、外这些主要课程其重要性不高,在中考中占据的比例也较低,导致任课教师对此门学科教学并不是很重视,尽管在刚结束的两会中特别提高了有关教师和编制问题的讨论,但是针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却比较少,任课教师存在感和价值感不足,对教学有所懈怠。

2.重书本知识,轻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教育

在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因为部分教师缺乏法律方面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只能依赖教材,按照教材内容进行照本宣科,枯燥的法律知识讲授无法和学生的情感及价值感相联系,学生听完可实际收获却很有限。尤其是针对该学科教学评价机制的不完善,导致很多学生只能死记硬背知识点,而联系生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3.课程理念与实践没有及时更新

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授课方式仍是单一的讲授法,新课改后《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如何把握课程的性质、抓住教材内容的本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这都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如果仍是按照旧有的理念和实践进行教学,那么必然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

二、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措施

1.培养初中生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的能力

当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科产生一定兴趣时,他们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基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下学生学习效率才会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知识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新时代的“文盲”不再是那些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新课改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实践中,这是培养其自主学习道德与法治能力的基础。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一些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有必要进行改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选取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生动有趣的案例,或在教学中主动穿插与他们年龄段相同的事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培养他们对教师的好感,调动起他们学习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兴趣,自然会推动教学更有效地开展。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中学序曲》中,为了让学生可以懂得中学时代的独特价值与意义,了解中学生活学生要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高他们融入新集体、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小组交流法来进行教学。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小学生与中学生的角色扮演对话,引发学生对两种身份的思考,带来学生去发现两种生活的不同,帮助刚刚进入中学的初一新生去更好地适应自己的角色。这是教师进行语言导入:“上了中学,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嘛?为什么?你对自己的中学生活有怎么的期待呢?请前后为一小组进行了解,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面对小集体、熟悉的对象更容易敞开心扉,四人的小组可以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他们通过主动地自我表达和倾听,实现对这一话题的交流。在交流结束后,教师注意总结:“无论我们想不想长大,钟表的指针都不会停止摆动。如今我们已经从小学生成才为了一名中学生,在新的起点上,我们都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成为一名自信、自主、独立的少年!”通过体会在集体中扮演的角色,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引导他们树立一种独立、自信的品质,这种方法很好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都能积极主动学习道德与法治。

2.改进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提升师生互动实效性

传统的初中课堂往往以“灌输”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式地接受新知识。忽略了学生本身的情感交流,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新课程改革下的《道德与法治》,应该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注意师生互动和了解,打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

在实际教学中,提升课堂师生互动实效性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情景模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例如,在七年级上册《友谊的天空》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关于友谊的经典影视片段,如《玛丽与马克思》,尽管它以动画片的形式出现,但本片如同它的灰暗阴沉的影像色调一样,充满了黑色幽默,用简单的影像讲述了简单的故事,但是却让我们感受到友谊的伟大。在视频结束后,我鼓励学生们互相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也借助这样的交流机会去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现在的初中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通过交流我惊讶地发现他们总是喜欢通过打游戏来度过休闲时间,这也催生了很多“网瘾少年”。借助科技手段,我们活动空间越来越大的同时,可心灵的空间却越来越狭窄,狭窄到我们有时都蜷缩在网络之中,正如同影片中的玛丽,瞪着一双无辜的眼睛偷窥着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所以说,一定程度上玛丽和马克思的故事就是我们这个现实世界的一个缩影,影片中主人公是用写信交流感情,而现在则是用网络编织神话。这一节课的交流环节,引入了影视也联系了现实,很多学生表示深有感触和启发,我鼓励他们走出课堂,多结交朋友,而不是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

其次,教师可以沿着自主探究式教学,在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鼓励学生主动地去研究某个课题,形成自己的知识构建,同时在合作中提示自身组织协调和交际能力。例如,在《友谊的天空》这一单元中,其教学重点为“交友要讲原则”。进入青春期后,学生对友谊非常渴望和向往,但由于误读友谊、交友不慎会产生消极作用,学生需要这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因此,教师可以以“如何交到真正的朋友”为话题,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写出一份“交友计划书”,内容包括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交友方法等,提升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3.掌握学习道德与法治途径,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当学生掌握了道德与法治的理论知识时,学生就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他们在活动中受到启发。

例如,在《我与集体共成长》这部分教学中,我就鼓励他们走出课堂、走近社会,去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有的学生走上街头,去了解城市清洁工这一群体,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劳动,在与他们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这一职业的艰辛与伟大,城市的清洁离不开这一群体的努力,很多学生感叹地说,以后再也不随地乱扔垃圾了。有的同学则走进了社区,帮一些家里年轻人在外的老人做一些家务活,谈心,发扬了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通过开展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获取道德与法治知识,得到教育和启发。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不断完善,我国民众的法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法治意识培育,逐渐成为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教育者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对初中生的法治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初中生中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谈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初中生学练太极拳四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