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经济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

2019-02-03 09:32李倩瑶
科技风 2019年25期
关键词:经济数学价值引领师生互动

李倩瑶

摘 要:各学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教改的重要方向,只有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高校经济数学课程中包含了丰富了思政元素,所以本文对经济数学的“课程思政”改革做了一系列的思考。

关键词: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师生互动;价值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工作中强调只有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在一起,才能实现思政教育的全方位渗透,要用好课堂这个渠道,将思政工作和其他课程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经济数学是绝对不失为一门隐性的思政科目,数学家们艰难的求索历程、看似乏味的数学知识点其实都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经济数学课程思政创新课堂的改革方法要遵循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原则,借助知识点、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的属性以及数学史、典故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1]教育的功能之一是知识传播,而只有将其隐形功能价值引领落到实处,两者有机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效,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数学的“课程思政”创新教学改革工作,促进应用型高校適用型人才培养,发挥通识课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确保教学效果同我们的改革初衷一致,应在改革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大学影响力理论认为,高校教师想要其课程有较大影响力的根本就在于促进学生同自己在情感、认知上产生一系列的共鸣。本质上“课程思政”是一种师生互动形式,是一种具有召唤的,有关学习的对话实践。[2]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可以充分挖掘教学各个环节的精神内涵,把老师强迫压制学生学习的状态,转变为学生在受到思想启发,心智不断成熟的过程中,主动求索的过程。同时老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学生,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更优秀的人,就要关注学生的内心,加强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二、注重课程的合理优化

重新审视教学过程,把整个教学过程看成是以书本知识为基础来进行合理拓展的过程。[3]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在信息网络发达的社会,学生自己也能收集到各式各样的教辅资料,在这种现实情况下要吸引学生到课堂认真听课,就对老师讲课的趣味性和老师知识的广博程度有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更多的是理性思维,老师不妨在上课时候融入一些文学观点,给理性思维注入一些感性的智慧。同时数学又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其只有依附于一门具体的应用型学科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拓展数学在经济学、计算机等领域中的应用,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求知欲望。让学生感受到精彩纷呈、妙趣横生的数学课堂才是有价值的。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考出了一个优异的成绩,而是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三、考虑经济数学的实质特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

数学是一种方法论,学习数学有助于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用缜密的数学思维去解决问题。解决很多现实中的问题其实就像解数学中证明题的过程一样,首先明确要达到什么目的,现有哪些条件,然后再在大脑中搜索有哪些可行的路径,并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达到。所以教学过程中想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要转变老师主讲的教学模式,一定要认识到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一个课题抛出来后,不断引导学生去思考,像警察破案一样地去找线索,串联系,推理过程,演变出结论。当然穿插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时政问题,例如中美贸易战发生的历史原因,并以史为鉴,从历史上更大的贸易战中思考中美贸易争端的出路,都是有助于提升经济数学教学质量的逻辑思维训练过程。

四、把“洋气”的专业课程变得“接地气”

微积分是在十七世纪由牛顿和莱布尼兹逐渐建立成型,所以微积分中很多理论的奠基者都是外国学者。大名鼎鼎的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等,很多同学听到这些“洋气”的名字,未见其内容,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斗志。所以我们老师可以把“洋气”的专业课变得“接地气”,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把经济数学变得更亲民。2018至今国家主席习近平对阿联酋、西班牙、阿根廷、葡萄牙、意大利、摩洛哥、法国等多个国家进行了国事访问。在讲课过程中老师就可以跟随主席的出访步伐,介绍该国有名的数学家的故事,著名景点,民风民俗等。比如对摩洛哥的美景、法国的浪漫主义情怀进行讲解。学生见识广了,格局就会更大,内心就会更包容,对新鲜事物就会少一分畏惧。

五、价值引领

将努力奋斗,坚忍不拔的拼搏进取精神,“中国梦”,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品牌、中国制造等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穿插在各章节知识点中。在线性代数中会讲到一个重要的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高斯消元。有数学王子美誉的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高斯曾经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经历,他的导师在给其布置作业时候,不小心把自己最近正在研究的难题夹在了给高斯的题目里面。当时高斯花了一晚上的时间解决了这个两千多年来阿基米德、牛顿也没解开的数学悬案,让导师十分惊讶,夸其为天才。而高斯事后回忆起来说,要是他事先知道那是一道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可能永远也没有信心把他解开。所以真正的困难不是困难本身,而是我们对困难的畏惧,所以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要有解决困难的勇气和信念,就一定能战胜困难。

充分发挥学科潜力,做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升学生成长的收获感,惠及学生成长,这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转变观念,以学生未中心,教师从关注“教”到关注“学”,注重学生“学得好”:一则是知识技能获得成长;二则是价值观等人格发展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刘淑芹.高等数学中的课程思政案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36-37.

[2]刘隽,范国睿.高校“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师生互动对于学生自我收获感与满意度的影响机理——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9(05):117-123.

[3]张微.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大学英语教学创新思考[J].才智,2019(14):49.

猜你喜欢
经济数学价值引领师生互动
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建设的探究
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分析中的应用
浅谈高职高专经济数学投入产出分析教学改革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多元价值观背景下的价值引导与美德塑造
浅谈思想政治课中负面案例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