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政课微电影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2019-02-03 09:37胡济林李宁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9年12期
关键词:思政理论创作

胡济林 李宁

[摘           要]  微电影教学是集思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创新形式。微电影教学具有亲和力强、实践性强、交互性强、参与率高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深受大学生的欢迎。微电影创作对夯实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起到积极作用。

[关    键   词]  思政课;微电影;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6-0076-02

微电影教学是思政课的一种特殊实践教学形式,具体来说,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思政课的课程目标,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分组拍摄不同题材的微电影,其创作过程主要由学生完成,其结果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考核体系,是集思想性、实践性、探索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微电影教学的特点

微电影教学顺应微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借助大学生手中的手机等基本设备,将大学生推到社会的大舞台,由他们自导自演,深受大学生喜爱的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一)亲和力强

思政课课堂教学主要展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魅力,教育学生仰望星空,胸怀天下,而实践教学则将深邃的理论贴近现实生活,教育学生深入社会、脚踏实地、躬行践履。思政课微电影教学以教学内容为依托,以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为切入点,主题紧紧围绕教学重点而设计,大学生通过微电影这一流行时尚兼顾个性的表现手法,将深刻、严肃的教学内容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也使思政课更加“接地气”,增强思政课的磁场效应和亲和力。

(二)实践性强

微电影教学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打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的“时空隧道”,是大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创新学习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活动载体。微电影的创作主体是学生,学生自行组建创作团队,选择感兴趣的话题作为拍摄主题,团队成员开展个性化分工,各司其职,完成包括解读理论、精选题材、设计开题、撰写剧本、导演、表演、组织拍摄、加工剪辑等一系列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可操作性都很强的教学活动。

(三)交互性强

微电影教学不是大学生一个小分队简单拍摄微型电影的业余活动,更不是大学生“单兵作战”的课外作业,而是教师与大学生团队深入研讨、教师跟踪指导的“团队作战”。教师需要认真审阅、指导学生撰写微电影的开题报告,引导他们确定最佳的微电影切入点、立意和视角;需要培训他们掌握基本的拍摄技术、软件的使用、编辑技巧;需要严谨地审视他们的作品,与大学生一起探讨进一步提升作品的内涵、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在这无数次的师生互动中,增进师生交流和合作,深化对相关热点问题的探究和争鸣。

(四)参与率高

当前,大学生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他们学习的动机更加明确,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愈发显露。当他们积累到一定的理论知识后,他们更愿意通过自身探索的方式,展示他们对某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更愿意通过项目化的方式完成对某个重要教学目标的学习。在微电影创作项目中,需要各种各样的角色,包括组织协调、文稿撰写、创意、演技、拍摄制作等,这就使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特长的学生基本上都能在团队中找到相应的角色,这种“契合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的微电影创作很容易获得较高的认同率和参与率。

(五)操作成本低

以往组织的外出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完成任务,有的距离较远,动辄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回,有的需要租赁许多车辆接送学生,耗资不少,有的是密集参观,相关场馆接待能力有限,人满为患,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之,投入的时间、资源与产出的实际效果不匹配。而创作微电影的要求并不高,完成拍摄和剪辑基本上只要一部智能手机和普通电脑即可,不需要高昂的资金投入。由于学生日常生活中基本上都有自购智能手机,学校图书馆、计算机房可以提供数据资源或者电脑,因此,无需为了创作微电影而专门购买相关设备,创作成本很低。

二、微电影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

微电影创作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理论认知与社会实践、教师指导与学生创作、演绎与拍摄、学生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系,搞好微电影创作将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

“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思政课组织微电影教学无疑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要求学生在理解教材基本理论观点的基础上寻找合适的视角,编撰某个故事情节,通过自身的演绎诠释某个论点,与此同时升华相关的思想认识和理论认同。正确的理论认知是微电影创作的思想基础,后期的理论探究和提升则是微电影创作的必然结果,大学生通过微电影创作对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第一要求,创新能力是新时代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第一要素。微电影创作作为一项复杂的创新型实践活动,创新是评价微电影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部出色的微电影应包括设计方案巧妙、故事情节新颖、人物刻画独特、人物对白台词有创意、拍摄角度新奇、思想哲理深刻等,做好这些工作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大学生在创作微电影的过程中,充分开动他们的大脑,反复打磨他们的作品,有的团队剧本换了几套,有的团队微电影拍了一次又一次,还有团队在后期剪辑的时候反复修改,经过多次的“否定之否定”后,他们迸发出鲜活的创新创造能力。

(三)培养大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沟通协调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走向社会的一张通行证。大学是半个社会,大学生作为“准社会人”,扮演着各种角色,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网”中。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他们的这种社会角色、社会关系更加凸显,他们的沟通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锻炼。在这里,队长起到组织协调的作用,既要让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就各位,也要与教师、学校有关部门、社会组织保持密切的联系;队员則要一起商讨拍摄方案,分工撰写剧本、准备道具、组织拍摄、编辑剪辑、成果汇报等。通过微电影创作,学生体验到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

(四)培养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现代社会,团队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职业素质之一,有时候也成为招聘考试的重要内容。在微电影创作中,团队人数往往比较有限,一般是6人左右,俗话说,人多力量大,但人少更精干。为了高效地完成微电影创作,创作团队必须发挥队员的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念,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为了创设新奇的故事,队员们查阅大量案例,反复比较删选有价值的片段;为了精选台词,队友们一次又一次揣摩创作意图,反复考证相关词汇的含义;为了达到拍摄效果,队友们一遍又一遍地排练,模仿真实场景……通过微电影创作,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感受到家的温馨,他们增进了友谊,他们收获了付出的喜悦。

(五)提高大学生的践行能力

思政课理论课教学主要是对大学生开展理想信念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教育,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统一起来,实现认知与行为的一致性,唯有靠社会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微电影创作则是贯通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形式,是大学生亲自体验社会生活、躬行践履的根本途径。在微电影创作中,大学生要身兼数职,体验多个角色。他们既是组织者又是项目实施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既要准备道具、场地,又要负责拍摄,既要负责文稿撰写,又要负责后期编辑制作,每个学生都在多个“岗位”上得到锻炼,他们将课堂上学到的“责任担当”“诚信求实”“创新奉献”“爱岗敬业”等基本理念一一得到践行。

(六)提高大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微电影创作不是平淡无味的“白开水”,也不是随意发挥的搞笑小视频,而是围绕思政课教学目标,深化理论认识,探究社会生活的实践教学。为了确保教学目标能够顺利达成,提高微电影创作的质量和水平,教师要求各创作团队必须事前撰写开题报告和剧本,递交教师的审核,创作团队根据教师的指导意见,再作进一步修改完善,通过教师的审核后方可开展下一步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创作团队成员需要集思广益、出谋划策,主笔的学生需要根据拍摄主题作系统的构思,结合人物特征作细腻描绘,促进了大学生专业术语的运用、社会化语言的表达、生活化词汇的转换。微电影创作完成后,还有汇报阶段,需要提供书面汇报材料,这又一次锤炼了大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七)提高大学生信息处理能力

在微电影创作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包括摄影、视频采集、视频剪切合成、配音、插入字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大学生的信息能力。经过多次尝试,许多学生克服了胆怯的心理,逐渐亲近各种信息处理设备;许多学生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影视鉴赏水平,他们的信息捕捉能力、甄别能力、重构能力得到加强;他们熟悉了多媒体操作手法,学会使用Photoshop编辑处理照片,使用Premiere等软件编辑视频,使用Flash等软件制作动画。

参考文献:

[1]沙占华,柴素芳.微电影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9):131.

[2]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1804/t20180424_334099.html,2018-04-13/2019-10- 12.

[3]李永杰,吴瑞敏.微电影教学法在德育教学中的应用:以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五年制专科部为研究对象[J].文教资料,2018(25):177.

◎编辑 冯永霞

猜你喜欢
思政理论创作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Jazz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盛满理论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