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任务引领课堂

2019-02-06 03:56陈雍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心得任务驱动法初中数学

陈雍

【摘要】任务驱动法则是以学习任务为教学组织核心,以教师设计和提出任务、学生探索和完成任务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作用,故而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之一.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讨,其中重点是学习任务的科学设计,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初中数学;具体实施;教学心得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模式的弊端愈来愈明显,其最大的缺点是忽视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至很大程度上使学生沦为了“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任务驱动法则是以学习任务为教学组织核心,以教师设计和提出任务、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方式完成任务为主线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学习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作用,故而成为新课标背景下备受重视的教学方法之一.笔者在自身教学实践中对该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积极尝试,并总结了其实施的基本流程及每一步所应遵循的原则、策略及方法,以下拟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较为细致地探讨,希望对相关教学工作者有所助益.

一、学习任务的科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以任务为课堂组织核心,以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为主要线索,任务的设计是备课阶段的重头戏,是直接决定最终教学效果的核心关键,因而,该段的讨论也是本文的重心所在.通常来说,课堂学习任务的设计要以教学目标为基本导向,即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也就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这是最基本的设计原则.但是,学习任务并非只是单纯的教学目标的另一种表达,从本质说,教学目标强调的实际上只是“学到什么程度”,而学习任务的设计则应还应包涵“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学习的核心素养,这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指引,让学生知道学什么,怎么样以及学到什么程度,这三个问题是自主性学习必须重视的核心问题.具体设计上,学习任务一般是一组若干个,要有合理的梯次,由易到难,兼具低入性和挑战性,从而为学生的学习思维顺畅开展,并获得足够的驱动力.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依循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方式,学练结合,循序渐进.基于这样的原则,本文案例的学习任务可设计如下:

任务一:按照以下步骤自主画出y=x2的图像:第一步,根据下表中x的值写出对应的y的值;第二步: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上表中点;第三步,将各点连接成一条光滑的曲线,得到函数的图像.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优版本.尔后,先独立思考教材上32页议一议中的问题,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总结二次函数y=x2的图像特点与基本性质,最终形成书面答案.

任务二: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一题,要求解答清晰规范,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

任务三:按照探讨y=x2图像与性质的思路,思路画出函数y=-x2的图像并总结其图像特点、基本性质,而后与函数y=x2进行比较,总结异同,最终形成书面答案.

任务四:先独立完成习题2.2中的第二题,然后小组长组织大家对照答案,确保答案一致后选出最后版本.

任务五:小组内讨论交流,合作探索y=ax2与y=ax2+c的图像与性质.提示:在探索y=x2,y=-x2的思路的基础上加以延伸和拓展,可参看教材下一课时的内容.

显而易见,以上五个任务较为突出地体现了前述的任务设计原则,任务一和任务二指向最基本的二次函数y=x2的图像和性质,分别侧重学与练两个方面;任务三和任务四则指向y=-x2的图像和性质;任务五则涉及下一课时的内容,重在延伸和拓展,保证了整套任务的挑战性.整个任务体系循序渐进,与教材上的知识呈现方式保持一致,每一个任务的表述中也清晰显示了如何完成任务,从而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学习指引.

二、课堂上的具体落实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第一个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促使其带着较高的主观能动性投入到新课学习中来.教材中是采取“开门见山”的导入方式,即直接提出问题:“在二次函数y=x2中,y随x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你想直观地了解它的性质吗?”进而开始对y=x2图像的探索.因为前一节刚学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定义,这样的导入方式可以说顺理成章,是一种合适的方式.不过考虑任务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为主,为最大限度地激发其好奇心和探索学习兴趣,可通过适当创设情境来进行课堂导入,比如,利用课后读一读栏目中生活实例.一般来说课堂导入是比较容易,多数教师也都重视和善于创设情境,这里只是指出其必要性,就不在具体论述.

(二)合理分组,呈现任务

导入新课后,即将学生合理分组,分组方案应在课前备课阶段制订好,课上直接宣布,分组的基本原则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分好组后,结下来就是采取合理方式呈现任务.呈现任务的方式同样是在课前设定好的,一般而言,呈现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全部一次性呈现,当采取这种方式时,通常是课前打印好学习任务单,课上每个小组下发一张,让各小组照这学习任务单完成一一任务,最后教師根据各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教学;另一种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投影逐一出示任务,待学生完成一个且该阶段的学习无问题后,再出示下一个任务,如此步步为营直到完成全部任务.大体来说,两种方式各有优势和适用范围,前者适合探索难度不大、学生已比较熟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并具备一定合作学习能力的情况,其优势效率相对较高;后者则稳扎稳打,便于教师更细致地控制课堂学习进程.鉴于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属于抽象而十分的知识,且对学生而言属于较为陌生的层面,故本文案例中采取逐一呈现任务的方式.以下的论述即是以此为基.

(三)合作探索,完成任务

出示任务一后,让学生照着任务表述自主学习并完成任务.在学生完成的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密切关注各小组进展情况,督促各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同时要求学生有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候随时提出,求助于教师.根据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和课堂计划进度安排,适时宣布该阶段学习结束,收取各小组的任务学习单,结合各小组任务完成情况与学生提出的疑问进行针对性讲解.无问题后出示任务二,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在每一个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进而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查漏补缺,以确保学生能步步为营攻克全部任務.

而完成全部任务后,教师则要再根据学生总的学习情况进行总体性的“答疑解惑,查漏补缺”.因为课堂是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自主探索学习,教师必须特别细致地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在本文案例中,笔者即是在最后的总体性答疑环节发现,有些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为什么是抛物线感到疑惑,笔者经过分析和总结得出原因,因为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所作的图像开口小,整个图像呈现细而长的特点,这与他们在生活中见过的一些抛物线实例不甚符合,因而,存在这样的疑问,其实从根源上说这还是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而导致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将借助多媒体演示了生活中的大量抛物线轨迹,如运动员投出的篮球在空中的运动规矩,飞机水平投下的物体等等,并强调了抛物线的特点以及决定其开口大小的因素,适当涉及了下一课时的内容,这样不仅很好地消除了学生疑惑,也为学生下一课时的学习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铺垫.

在最后的总体性答疑环节结束后,视课堂进度的具体情况决定下一环节,如果时间充裕,可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性的巩固练习或拓展训练,若时间不充裕,则适时进行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教学.

综上所述,本文以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对任务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较为细致地探讨.作为一种符合新课标基本教学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实施无疑是值得一线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以任务引领课堂进而激活课堂应是我们积极追求的目标.本文抛砖引玉,尚盼方家指教.

【参考文献】

[1]马国林.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J].理科考试研究,2017(6):7.

[2]徐荣.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版),2015(4):27-28.

猜你喜欢
教学心得任务驱动法初中数学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心得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初中历史教学心得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