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立体图形维度 深刻把握图形特征

2019-02-06 03:56刘敏洁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空间图形空间观念

刘敏洁

【摘要】在“认识立体图形”的教学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需要学生对图形特征有深刻把握以及认识的过程中引发数学思考.本文以“长方体的认识”为例,论述如何通过立体图形中抽象出低维度元素、借助一维的棱想象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转换几何图形与具体实物等策略,帮助学生深刻地把握立体图形的特征,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关键词】空间图形;图形特征;空间维度;空间观念

“立体图形的认识”是“图形的认识”教学里面的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小学阶段图形的认识分两个阶段完成.如下图:

图形的认识初步认识阶段:直观感知,把握共性,辨别图形

再认识阶段把握图形的特征、性质把握图形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把握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处于第二阶段的“认识立体图形”教学,应该如何帮助学生达成该阶段的目标,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呢?

一、从立体图形中抽象出低维度元素,把握图形各元素的特征

中高年级进入空间观念形成的具体抽象阶段,要注重从三维空间的图形中把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抽象出来,知道概念与性质,进一步培养空间想象力.

在认识长方体前,先利用媒体呈现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明晰构成三维立体图形的元素包含零维的点、一维的线和二维的面.接着,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课前学生制作的长方体上标出来点、线、面分别在哪儿,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什么是长方体的“棱”与“顶点”.比起直接阅读教材了解概念,让学生先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更有利于发挥语言对空间表象的支撑与内化作用.

相较于二维的面和零维的顶点,一维的棱是长方体的更为核心的元素.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两面相交于一棱,三棱相较于一顶点,无论对“面”抑或“顶点”,棱都直接相关联;其二,棱支撑起长方体的框架,后面长方体的度量最终都是通过降维至“棱”来计算的.因此,利用小棒搭建长方体,帮助学生形成清晰而稳定的长方体框架结构表象,这是把握长方体图形特征的核心环节.具体设计如下:

1.利用小棒搭建长方体框架,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 一共需要几根小棒?怎么数更有条理?

② 长度相等的小棒有什么位置关系?

2.长方体哪些面是相等的?你能借助棱的特点解释为什么吗?

3.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顶点?3条棱交汇于一个顶点,8个顶点应该24条棱,为什么是12条棱?

二、借助一维的棱想象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把握元素间和图形间的关系

知识之间并非独立的个体,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形成清晰而稳定的认知结构,是深度学习的重要标志.在长方体的认识中,分别抽象概括出面、棱、顶点各元素的特征后,下一步需要将不同维度的元素进行有效沟通.

再次利用长方体框架进行空间想象:

1.拆掉其中一条“长”,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吗?

2.至少保留哪些棱才能确定?

将长方体框架逐步拆除至最简的支架图,依然能还原大小形状,凸显长宽高是确定长方体大小形状的核心元素,为后面解决表面积、体积等问题做铺垫.

除了可以从一维的棱想象三维的体之外,还需以此联想二维的面.

根据长、宽、高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长方形作长方体的面.

本环节着眼于棱与面的匹配,促进学生对棱与面关系的掌握.另外,尺寸的变化,对应了一般长方体到特殊长方体的变化,借助棱的变化,引发学生对长方体“面”形状的思考,推理想象“长方体的面可能有几个正方形?”从而促进学生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包含关系的深刻理解.

三、几何图形与具体实物的转换,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空間观念的表现包括“能够由几何图形联想出实物的形状,由实物的形状抽象出几何图形”,因此需要设计几何图形与具体实物的转换的活动.

根据下图思考并回答下面问题:

① 这个长方体哪个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② 猜一猜这是一件什么物品?(选一选:语文字典、数学书、纸)

③ 如果把高度压缩到0.1毫米,那么它是生活中的什么物品?很薄的纸是长方体还是长方形?长方体怎样才能变成长方形?

在“形”与“体”的转换中,诱导学生依据长方体面、棱的特征进行说理,几何形体的概念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融为一体,有力地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实践表明,我们可以通过从立体图形中抽象低维度元素、借助一维的棱想象二维的面和三维的体、转换几何图形与具体实物等策略,帮助学生深刻地把握图形的特征,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培英.跨越断层 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解读与实践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9.

猜你喜欢
空间图形空间观念
空间向量指路明,立几向着简易变
国培伴我成长
浅谈小学数学中的三段式教学
“图形的认识”教学注重四个引导
着眼空间观念培养 提升解决问题能力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地理空间图形学原理与方法》内容简介
点到平面距离的求解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