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

2019-02-10 10:54路思明张晟刘素楠
现代职业教育·中职中专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路思明 张晟 刘素楠

[摘           要]  普通地质课程为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课,主要介绍地质学的概况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挖掘充实思政教育资源,对普通地质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探索,着力于培养具有职业素养、爱国敬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关    键   词]  高职高专;课程思政;普通地质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5-0178-02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近年来,全国高校陆续开展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在这方面,上海市推行了一套有“上海经验”的课堂思政改革体系,基本实现全上海市高校的全覆盖,全国各地高校也陆续在教学中引入课堂思政的理念。以往的教学中,认为引领学生价值导向是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专业课则负责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技术能力。这一点,正是“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关键点,为要破除思政课程与专业课程分行的思想,所有教师都有育人之职,所有课程都有育人之能。专业课实施课堂思政,是在专业能力掌握的基础上,凸显价值引领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在传道基础上才能授业、解惑。

普通地质课程为地质类专业的职业技术课,在国土资源调查、地质调查与找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宝玉石鉴定与加工等专业都会开设。一般学校都在大一开设该课程,学生刚入校时,正是学生对专业兴趣最浓的时候,也是最容易接受专业知识的时候。这门课主要是对地质学的概况和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介绍,课程中包括了资源、环境、减灾及人与地球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可以很好地进行融合。本文以普通地质课程为例,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特点,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自己对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一些想法。

一、高职高专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现状

1.长期以来,高职高专教学中,专业课的老师只负责专业内容的传授与专业能力的培养,思政教育则由思政老师、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负责,专业教师相对来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涉及较少,而使学生在专业课程中获得的多为专业理论方面的知识,以及专业实践技能的掌握,而获得有价值取向的知识养分不多。这是以往的课程设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今后课程建设中,所要努力突破的关键点,要使得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2.现今的高职高专学生是世纪之交出生的千禧一代,由于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他们成长在一个相对多元的网络时代,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度高,对网络依赖性强。现代网络信息百态丛生,有好有坏,很难分辨。而大学阶段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若稍不注意,就会衍生出各种问题。王阳明说:“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所以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之前,先要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要贯穿在整个学习阶段,影响今后的人生。

3.高职高专专业课程课堂思政工作要求在优化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对整个专业课程进行建设。而这项工作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改革布局都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思政建设仅在部分院校的部分专业中展开,并没有在全部专业中展开,这将是今后课程建设的重点。同时,有前人提出搭建“课程思政工作室”的平台,将思政教师、专业课程教师、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整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这也是课程思政的必然发展趋势。

二、普通地质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探索

(一)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教师建设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建设是关键。首先要求教师要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端正的思想政治素养,时时进取的探索精神。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是要有较强的德育意识,不是单纯的知识灌输,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之中,蕴含思想政治教育。为此,学校组织了专业课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在这方面的培养培训,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养成了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教师在课堂思政过程中,并非生硬地将思想政治内容掺入教学中,而是在工作过程中,仔细琢磨,认真思考,哪些知识点能够体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三观”正直、思想端正的教师观点,学生没有抵触心理,才能更好的思考,应用于今后的工作和生活。

(二)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课程内容建设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课程内容建设是根本。在之前的教学当中,思政教育主要为思政老师、辅导员开展,专业教师对思政内容虽然有涉及,但涉及不多。而在普通地質课程中,笔者进行了新的探索,在仔细研究课程内容基础上,发现很多知识点都与思想政治有着重要的关联。如在讲授地球圈层时,自然过渡到我国现今的项目,而很多项目都需要强大国力的支持,进一步对进行学生爱国教育,除去崇洋媚外的思想。风化作用对工程地质的影响引申到各项基础工程的建设,尤其是“一带一路”提出后,我校水工专业的学生走出国门,前往印尼爪哇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建设,由此让学生对国家“一带一路”深入了解。在学生实习矿物岩石时,讲到教师在上学时出野外遇到的老地质工作者,三光荣精神,把整个省的所有地方都跑遍了,并且清楚地记得每一座山及附近的地形,分享给同学们,让学生保持地质三光荣精神,有职业素养,有工匠精神。诸如此类,抓住每个能让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知识点,既让专业课程不再枯燥乏味,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教学中。

(三)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学生建设

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成效在于学生。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课程思政效果的标准。一方面,要从学生就业标准出发来制定并实施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从而让学生紧跟当前政治,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加强对学生的研究,从平时生活到学习,深入研究学生的主要兴趣和自身特点。例如学生喜欢网络和社交媒体,手机不离手,那怎样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融入政治教育,而非单纯的说教。找到学生群体喜爱的课程思政方案,有的放矢地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制定评价标准。

三、专业课程课程思政的反思

(一)课程思政要从整个专业出发

地学类专业包括资源方面的矿床地质学专业、水文地质学专业等,能源方面的石油地质学专业等,环境方面的环境地质学专业等专业,基本涵盖了地质方面的各个专业。有些专业工作是艰苦专业,比如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区域地质等,所以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能够与思政内容相联系的课程。从这一点上说,在制定更新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教学文件中,同时兼顾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价值引领三方面,使得课堂思政在专业课堂能够切实体现,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课程思政要从每门课程展开

课堂思政要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在这点上,笔者有不同的看法。学生的思政教育会影响到今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价值取向,不仅仅是在校期间,乃至走出校门,踏上工作岗位,甚至今后的整个人生。因此,这不是简单的课程讲授可以体现的,更不是特定的某门课程能够实现的。很多时候教师的言传身教,一举一动都对学生产生影响,专业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影响更为深远。因此,每门专业课中,都可以有针对性地展开思政教育,那么就要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养成了研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同时仔细研究所授课程中哪些内容可与思政内容进行有机结合,逐步完善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

(三)课程思政要不断更新,逐步完善

在地质类课程中进行专业思政,并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过程。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书本的思政课程需要在专业课程中体现,但不能局限于此,同时要紧跟国家政策,最近最新的政治内容仍要在课堂中体现。让对时事兴趣不浓的学生结合专业,对国家大事和最新價值引导引起关注,使得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逐步完善,使得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成为专业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并在讲授过程中,常教常新。

四、结语

高职高专地质类专业作为传统专业,起到为国家输送地质类技能型人才的作用。作为专业课教师,课程育人是我们肩负的主要使命。普通地质课程结束后,很多同学向我表达了对地质工作的兴趣,对今后学习工作的憧憬,使我感触颇多。在课程思政建设这条路上,我将持续不断地探索地质类课程的德育,努力研究,积极探索。在坚持不懈的提升自身政治素养的同时,言传身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将思政教育贯穿在专业课堂中,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爱国敬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国娟.课程思政建设必须牢牢把握五个关键环节[J].中国高等教育,2015(15).

[2]袁颖,朱国福.立足文化内涵实施课程育人[J].中医教育ECM,2018,37(4):27-30.

[3]冯莉.“课程思政”理念融入体育课程的途径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8(8):78-79.

[4]利基林,宁淑芳,李科志,等.医药院校专业课程课堂中思政教育的运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86):299.

[5]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6]曹文泽.以“课程思政”为抓手创新育人手段[N].学习时报,2016-12-26.

[7]何红娟“.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建构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5):60-64.

[8].王涵.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反思[J].管理观察,2017(30):138-140,143.

[9]刘宇利.科专业课堂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理念:以《工程地质与土力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10):94-95.

[10]张青,张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立德树人”理念下动画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进课堂的思考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模具专业课教学探索与实践
英语笔记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