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训练和盆底电刺激在产后盆底肌力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9-02-13 11:14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9年34期
关键词:盆底状况课题

刘 珣

(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医院康复科,内蒙古 包头 014030)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因妊娠期压力、牵拉等因素导致的盆底组织损伤,常见盆腔器官脱垂、压力性尿失禁等,目前多以盆底肌训练、盆底电刺激等康复疗法为主,但尚未明确二者联合模式下的康复效果[1]。本课题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妇,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课题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产后盆底肌康复产妇,随机纳入参照组(31例)和试验组(31例)。参照组年龄22~38岁,平均(29.5±1.6)岁。试验组年龄25~37岁,平均(29.7±1.4)岁。数据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为盆底电刺激治疗,试验组为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治疗,具体操作为:(1)盆底肌训练。即为Kegel运动,协助产妇保持平卧位,依据呼吸节奏对肛门收缩频率予以调整,吸气时肛门收缩,呼气时则为放松,各动作坚持时间为6 s,休息时间为6 s,30 min/次,1日3次。(2)盆底电刺激。取膀胱截石位,预先对电极予以消毒置入阴道内,依据盆底肌力调整电刺激参数,30 min/次,每周2次[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产妇盆底肌压力改善状况。包括治疗前后静息压、收缩压。

1.4 统计学方法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 结 果

治疗后,各组产妇盆底肌压力改善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 论

盆底功能障碍作为女性群体常见病,好发于产后,作为稳定子宫和直肠的器官,因妊娠期子宫变大,在影响盆底组织的前提下,使盆底神经超出预计负荷,诱发盆底功能障碍。而在生产期间,则会因机械性操作诱发盆底组织损伤,不仅会丧失盆底肌功能,还会降低产妇生活质量。原因为:女性盆底肌类似于“弹簧床”,可对盆腔脏器予以承托、支持,如膀胱、子宫和直肠等,还可起到控制排尿、维持阴道紧缩度、控制排便及增进性快感的生理功能。盆底电刺激则是以电流释放为前提,对盆底肌肉予以刺激,使其处于节律性收缩、伸展状态,是目前生物反馈疗法的代表,则有效增强机体盆底肌功能。而在此过程中,联合盆底肌训练,可起到双重效果[3]。本课题可知,治疗后,各组产妇盆底肌压力改善状况均优于治疗前,但实验组改善幅度显著高于参照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于产后盆底肌康复治疗期间,盆底肌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康复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机体盆底肌恢复,应予以重视。

表1 对比产妇盆底肌压力改善状况[n、

表1 对比产妇盆底肌压力改善状况[n、

组别 静息压(cmH2O) 收缩压(cmH2O)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参照组(n=31) 36.1±4.3 40.0±9.4 35.0±10.1 55.0±9.5试验组(n=31) 35.4±5.0 54.4±14.8 34.9±9.3 68.0±10.3 t 0.5909 4.5728 0.0405 5.1655 P 0.5567 <0.05 0.9678 <0.05

猜你喜欢
盆底状况课题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第五节 2015年法学专业就业状况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