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与血浆置换治疗重症肌无力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19-02-13 07:12景红萍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肌无力骨骼肌亚群

魏 天,景红萍

(河南省南阳南石医院神经内三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患者临床表现为部分或全身骨骼肌无力,发病初期容易疲劳,随着疾病加重,患者骨骼肌明显疲乏无力,尤其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缓解[1]。MG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年发病率约为0.01%[2]。该病主要累及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 antibody,AchRAb),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及胸腺切除术等[3,4]。报道表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nous immunoglobulin,IVIG)与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LEX)均可有效减轻MG患者肌无力症状,疗效明确[5,6]。本研究分析IVIG与PLEX治疗MG患者有效性、AchRAb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重症肌无力症状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MG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MG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7]有关MG诊断标准;②临床表现为骨骼肌无力,并在活动后症状加重,经休息后缓解;③血清AchRAb抗体阳性;④肌电图检查显示低频(2~5 Hz)重复电刺激波幅递减;⑤未接受胆碱酯酶抑制剂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②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③胸腺瘤或其他肿瘤者;④精神异常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LEX组与IVIG组各40例,PLEX组男17例,女23例;年龄18~55岁[(27.49±5.01)岁];疾病急性期28例,缓解期12例;Osserman分型迟发型4例,全身型11例,眼肌型25例。IVIG组男14例,女26例;年龄16~54岁[(26.87±4.92)岁];疾病急性期25例,缓解期15例;Osserman分型迟发型5例,全身型9例,眼肌型26例。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方案,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PLEX组第一周血浆置换每隔日1次,共3次,之后每周1次,每次2000 ml,治疗4周。IVIG组静脉输入免疫球蛋白0.4 g/(kg·d),6 h输完,连续5 d为一个疗程,每3周重复1次,治疗4周。所有患者入院后加以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①有效性[8]:治疗2周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Hughes评分)恢复至0~1分,骨骼肌无力症状消失为显效;治疗2周患者Hughes评分降低1分,骨骼肌无力症状部分消失为好转;治疗2周患者Hughes评分无改变,骨骼肌无力症状无明显变化甚至恶化为无效;有效=显效+好转。②AchRAb水平:采用放射性免疫沉淀法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标本AchRAb水平;③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荧光法测量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静脉血标本CD3+、CD4+、CD8+、CD4+/CD8+、CD4+CD25+水平;④重症肌无力症状与生活质量:采用ARS-MG绝对评分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症状,该量表包括8个条目,采用0~4分5级评分法,满分0~4分,分数越高表示肌无力症状越严重;采用MG-ADL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⑤不良反应: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有效性比较治疗后,IVIG组治疗有效率高于PLEX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有效性比较 [n(%)]

2.2 两组AchRAb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AchRAb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VIG组下降幅度大于PLEX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AchRAb水平比较 (pmol/L)

2.3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较治疗前升高,CD8+、CD4+CD25+较治疗前降低,IVIG组变化幅度大于PLEX组(P< 0.05),见表3。

2.4 两组重症肌无力症状与生活质量比较治疗后,两组ARS-MG、MG-AD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 0.05),IVIG组变化幅度大于PLEX组(P< 0.05),见表4。

表3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PLEX组比较,P< 0.05

表4 两组重症肌无力症状与生活质量比较 (分)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IVIG组出现头痛头晕3例,发热1例,PLEX组出现低血压2例,心律失常5例,感染3例,血管痉挛4例,IVI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LEX组(χ2=7.17,P< 0.05)。

3 讨论

MG是一种由自身抗体介导的免疫性疾病,突触后膜AchRAb是主要的靶抗原,其发病年龄广泛、致残率高、易反复、预后较差,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9]。MG发病机制包括遗传倾向、T细胞与B细胞协同作用、Th1/Th2/Th17调节失衡、细胞因子与抗体分泌异常以及环境因素等,患者临床表现为容易疲劳、骨骼肌明显无力以及眼外肌麻痹等,个体耐受能力显著降低[10,11]。胆碱酯酶抑制剂是临床治疗MG的一线药物,此药物可显著改善MG患者肌无力症状,但长期使用患者易出现耐药现象,不利于AchRAb修复[12]。PLEX作为一种有效的短期治疗MG的手段,可有效清除患者体内多余的AchRAb,减轻患者症状。IVIG也是一种治疗MG的短期治疗方式,此药物通常在治疗5 d左右突显疗效,尤其适用于MG危重患者。

本研究结果显示,IVIG组治疗有效性高于PLEX组,表明IVIG治疗重症肌无力有一定的优越性,与PLEX比较,可更好地促进患者症状缓解。与张艳[13]报道具有一致性。大多数的MG患者发病是由AchRAb介导的体液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高达85%全身型、75%眼部型MG患者可检测到AchRAb自身免疫抗体,血清AchRAb抗体浓度与MG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AchRAb水平较治疗前著降低,表明两种治疗方式均可有效降低MG患者血清AchRAb水平。考虑原因可能为,IVIG通过予以免疫球蛋白治疗,提高体内IgG浓度,从而与具有抗体竞争性靶向组织结合,保护乙酰胆碱受体;PLEX可直接清除MG患者血循环中AchRAb,短期效果显著,但不能抑制其产生,效果并不持久,但两种治疗方式存在差异的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探究。正常情况下,机体T细胞亚群中CD4+与CD8+处于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CD4+/CD8+可用于衡量机体免疫抑制程度。CD3+是成熟T细胞的标志,代表整个细胞亚群,CD4+CD25+是一种调节性T细胞,可抑制CD4+增殖,促进IL-10等细胞因子分泌释放。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较治疗前显著改善,IVIG组改善幅度大于PLEX组,表明IVIG可显著改善MG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可能与IVIG治疗可通过负反馈机制抑制机体浆细胞产生自身抗体抗体,干扰补体激活途径,进而减少毒性细胞因子释放,提升患者抵抗力有关。此外,IVIG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PLEX组,主要因为反复PLEX治疗易导致患者外周静脉通路不足,进而引起感染、血管痉挛等不良反应。但有关IVIG与PLEX治疗MG效果的报道并不统一,文献[14]研究表明,IVIG与PLEX治疗MG具有同样的疗效。本研究发现IVIG治疗MG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更加有优势,可为临床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但本研究受时间以及样本数量限制,后续还需进一步进行长期研究观察,纳入更多样本佐证结论。

综上所述,IVIG治疗MG疗效显著,与PLEX治疗比较,治疗有效性更好,可改善患者AchRAb水平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缓解重症肌无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较少,有利于疾病预后,可为临床治疗MG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肌无力骨骼肌亚群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预防护理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患者预防误吸中的应用效果
中医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系统评价的再评价
中英文对照名词词汇(六)
“脾主肌肉”在治疗ICU获得性肌无力中的应用
毛蕊花苷对递增负荷运动小鼠骨骼肌损伤的保护作用
8-羟鸟嘌呤可促进小鼠骨骼肌成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骨骼肌细胞自噬介导的耐力运动应激与适应
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价值
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