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丙酚对合并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血糖波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

2019-02-13 07:12周晓林陈为国单玉兰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异丙酚七氟醚体征

周晓林,陈为国,单玉兰

(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市人民医院,江苏 南通 226600)

目前世界上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2亿,且呈上升趋势,未来十年内可达5.5亿[1,2]。糖尿病是影响外科手术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而言,麻醉、手术等会引起血糖明显波动,继而引发心血管疾病,影响患者术后预后[3]。研究显示,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普通患者明显增加[4]。骨科手术在外科手术中占比较大,且众多骨科手术患者合并糖尿病,特别是中老年人群,相关报道指出,40岁以上骨科手术患者中合并糖尿病者所占比例约为30%~60%[5]。因此,对合并糖尿病的骨科手术患者需做好围术期血糖管理,而选择合适有效的麻醉药物,对调控围术期患者应激反应具有重要作用,可改善患者预后。异丙酚是一种全身麻醉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麻醉。本次研究分析异丙酚对合并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术中血糖波动和生命体征的影响,以期为合并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指导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我院合并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10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6],ASAⅠ~Ⅱ级,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②术前未使用过阿片类、钙离子阻断剂等药物。排除标准:①严重循环功能障碍;②哮喘;③心律失常;④有严重出血倾向;⑤妊娠及哺乳期;⑥过敏体质。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异丙酚组和七氟醚组各51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患者入室后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开放静脉通道,异丙酚组静注1.5~2.0 mg/kg异丙酚,麻醉前5 min静注咪唑安定0.05 mg/kg;七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氟醚组以8%七氟烷肺活量快速诱导。推注舒芬太尼0.5 μ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注罗库溴铵0.6 mg/kg。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插管,调整呼吸参数,将潮气量调节至8~10 ml/kg,12次/分,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于30~35 mmHg。麻醉维持:异丙酚组为异丙酚4~6 mg/(kg·h)静脉输注,七氟醚组为2%呼气末七氟醚浓度。均0.3~0.6 mg/(kg·h)罗库溴铵静注,舒芬太尼0.2 μg/(kg·h)静脉输注至手术前30 min。

1.3 观察指标由专人记录:①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5 min(T1)、手术30 min(T2)、术毕时(T3)血糖和生命体征,其中生命体征指标包括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②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术前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③术中及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包括一过性呼吸抑制、躁动、恶心。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两比较采用检验,多组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比较异丙酚组T0、T1时间点HR、SBP与七氟醚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间点HR、SBP低于七氟醚组(P< 0.05),两组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中生命体征比较

①与七氟醚组比较,P< 0.05;②与T0时间点比较,P< 0.05;③与T1时间点比较,P< 0.05

2.2 两组术中血糖波动情况比较两组T0、T1时点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2、T3时,异丙酚组血糖低于七氟醚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术中血糖波动情况比较 (mmol/L)

①与七氟醚组比较,P< 0.05;②与T0时间点比较,P< 0.05;③与T1时间点比较,P< 0.05

2.3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异丙酚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七氟醚组(P< 0.05),术后MMSE评分高于七氟醚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4 两组术中及术后麻醉不良反应比较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表5 两组麻醉不良反应比较 [n(%)]

3 讨论

异丙酚又称为丙泊酚,是临床常用麻醉剂,用于全身麻醉诱导与维持,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该药物可作用于突触前膜而调节其递质释放,抑制兴奋性神经递质释放,如抑制钠离子通道、抑制去甲肾上腺素释放[7]。同时,异丙酚也可调节前后膜受体功能,主要为突触后膜γ-氨基丁酸受体,而γ-氨基丁酸受体属于中枢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可产生突触后抑制,降低中枢兴奋性,异丙酚可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与A型受体反应而抑制兴奋传递,继而产生麻醉作用,且起效快,具有持续时间短、苏醒快等优点[8,9]。

本次研究显示,两组T0、T1时间点HR、SBP及各时间点SpO2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而异丙酚组T2、T3时间点HR、SBP低于七氟醚组(P< 0.05),提示异丙酚能够减少术中生命体征波动,相较于七氟醚更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这可能是因为异丙酚可避免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失调[10],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减轻血液黏度,改善微循环,以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抑制术中血压升高,并使心率减慢。王飞等[11]研究亦表示对比七氟醚,异丙酚更有利于减少术中HR、血压等波动,维持颅脑肿瘤手术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可引起应激反应发生,继而使得内分泌代谢发生改变,而血糖作为应激反应重要作用结果之一,其水平变化可显示机体应激反应情况。合并糖尿病者术中容易发生血糖大幅度波动,增强氧化性应激,损伤内皮细胞使其凋亡,进而诱发多种并发症,如感染、神经病变、心血管事件、多器官功能衰竭[12,13],报道显示,严重血糖应激甚至可造成患者死亡[14],对患者生命安全威胁较大,而适宜麻醉方法能减轻术中血糖波动。本次研究对比两组术中血糖波动情况,显示两组T0、T1时间点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T2、T3时间点血糖水平低于七氟醚组(P< 0.05),提示异丙酚组可有效控制患者术中血糖波动,降低手术风险,更有利于患者预后。本次结果还显示,两组麻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异丙酚组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短于七氟醚组(P< 0.05),表明异丙酚相对安全,且能够缩短患者苏醒时间。相关研究表示,糖尿病、手术类型、麻醉方式等均会对手术患者认知功能造成负性影响[15,16]。本次研究中,异丙酚组术后MMSE评分高于七氟醚组(P< 0.05),提示异丙酚能够减轻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沈杰等[17]研究亦表示,对比异丙酚,采用七氟醚麻醉的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分析原因,异丙酚可减少脑部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损伤,保护神经,而其具体作用机制可能是异丙酚可抑制凋亡蛋白Bax、Bcl-2表达和线粒体肿胀,而七氟醚会诱导β-淀粉样蛋白产生,增强其毒性,导致神经元凋亡。而周桥灵等[17]研究显示,采用异丙酚和七氟醚麻醉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纳入患者年龄、麻醉药物剂量等不同有关。

综上,异丙酚是合并糖尿病骨科手术患者理想麻醉药物,可减少术中血糖及生命体征波动,使患者术后迅速清醒,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临床作用价值突出。

猜你喜欢
异丙酚七氟醚体征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七氟醚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控制性降压的应用
七氟醚对小儿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应激反应的影响
七氟醚预处理抑制TNF-α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与JNK的相关性研究
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甲状腺切除手术麻醉50例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