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9-02-13 07:12王洪军李成刚龚自力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瑞克达拉内皮细胞

王洪军,李成刚,龚自力

(1.重庆市丰都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8200;2.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37)

急性脑梗死是常见神经内科疾病,是脑部出现血液供应障碍而缺血、缺氧导致的脑组织出现缺血性坏死和局限性软化,会出现眩晕、耳鸣、头痛、休克等症状[1],具有较高的发病率,是脑梗死患者主要致残原因。进行有效治疗,控制疾病发展,恢复组织血流灌注和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损伤是临床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尤瑞克林是选择性的脑血管扩张剂,能显著改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的储备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2,3]。而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本研究探讨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4月至2018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16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诊断标准及《中国脑血管防治指南》中的标准[4];②配合治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经脑CT或MRI确诊;④伦理会员会审核批准通过。排除标准:①存在较严重自身免疫系统障碍及肝肾功能、心功能衰竭患者;②近期外伤、外科手术史患者;③糖尿病、近期感染、肿瘤患者。据治疗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男35例,女23例,年龄50~75岁[(62.42±4.17)岁];病程1~25 h[(5.03±0.82)h],丘脑梗死27例,脑干梗死14例,内囊梗死12例,一侧颞顶叶梗死5例。观察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50~75岁[(63.47±4.15)岁];病程1~25 h[(5.07±0.83)h],丘脑梗死25例,脑干梗死15例,内囊梗死10例,一侧颞顶叶梗死8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5]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斯匹林300 mg/次,1次/天,口服。在此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30 mg配制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065)0.15 mg配制25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均进行为期14天的治疗。

1.3 评价指标①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分和疗效比较。采用NISS量表[6]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疗效分为五个等级,共有对上下肢运动、意识水平等十五个项目。基本痊愈:NISS评分下降91%~100%;显著进步:NISS评分下降46%~90%;进步:NISS评分下降18%~45%,无变化:NISS评分下降低于18%;恶化:NISS评分增加大于18%。采用ADL量表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7]:满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理能力越好。总有效=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②对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③两组治疗前后抽空腹静脉血5 ml,送检验科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等炎性症状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10.297,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IL-10、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IL-10、IL-6、TNF-α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性因子指标水平比较 (mmol/L)

2.3 两组血管内皮细胞VEGF、NO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血管内皮细胞VEGF、N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VEGF、NO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细胞比较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4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增加,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分)

a与治疗前比较,P< 0.05

2.5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心功能方面的损害,治疗前后血常规均无明显变化。观察组在静脉滴注尤瑞克林时有1例出现发热、脸红症状,在调整滴数后恢复正常。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作为严重危害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一种,致残和死亡率较高。药物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溶栓治疗进行在早期脑梗死的时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溶栓的治疗时间限制了部分患者的治疗[8]。脑血栓的形成引发血管腔闭塞和狭窄是其主要原因,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脑神经细胞受损均因血流受阻相关[9,10]。在中医学中脑梗阻属“中风”范畴,病因则是与血行瘀滞、气血失调、经络阻滞引发的气血运行不畅[11,12]。在急性脑梗死的患者治疗方案上则是应以梗死区域的血液循环及受损的神经功能进行改善、恢复为主,及时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阻断,恢复组织的血流灌注,对再灌注所会导致的损伤进行减小,对缺血半暗带进行保护[13,14]。

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均是近年上市的新型药物,可致用于急性脑梗死致损伤的多个病理环节[15]。尤瑞克林是从男性尿液中提取的一种激肽原酶,与激肽原作用后产生激肽,当受体与激肽结合后会发挥较多的生物学效应[16]。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的一种,有亲脂基因、分子小,血脑屏障通透性约有60%,能够较为容易的到达作用部位,积极作用于自由基清除和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能够降低炎症介质白三烯的生成,对脑神经细胞过氧化和神经元死亡进行抑制,减轻脑神经功能与脑缺血引发的脑水肿等损伤[17,18]。尤瑞克林与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上对患者残疾程度可经有效的减轻及对缺血区域的脑灌注进行有效改善,联合用药对其脑组织有保护作用[19]。本研究对采取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的观察组和采取单独依达拉奉治疗的对照组在进行14天的治疗后,进行NIHSS、ADL评分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改善及近期疗效对比均优于单独采取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在急性进展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联合用药方案有效减少炎症白三烯的生成,降低了炎症因子指标的水平,并通过组织中激肽对血管内皮细胞直接作用产生一氧化碳,对缺血-再灌注产生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进行抑制。对闭塞的小血管进行开通建立侧支循环,促进形成新生血管,从而起到对脑的保护作用[20]。并对内皮细胞进行保护提高其存活率,对脑水肿进行有效减轻和脑梗死的面积进行缩小,挽救缺血半暗带,保护因缺血而引起的脑损伤。并在治疗过程中仅有观察组1例患者出现面红、发热的不适症状,在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缓解恢复正常,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显著,对脑循环进行有效改善,增加血流量,对神经功能的缺损进行有效改善,提高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的升高,两者药物具有较好的协同作用。

猜你喜欢
瑞克达拉内皮细胞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浅议角膜内皮细胞检查
原花青素B2通过Akt/FoxO4通路拮抗内皮细胞衰老的实验研究
敌人派(上)
敌人派(下)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细胞微泡miRNA对内皮细胞的调控
瑞克林有了一个家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