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的影响

2019-02-13 07:12闵丽华关晋英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初产妇母乳喂养婴幼儿

罗 宏,范 萍,李 蓉,易 隽,闵丽华,关晋英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072)

母乳是婴幼儿最自然和最安全的食物,其所含的营养物质丰富,易于婴幼儿吸收,同时富含各种免疫因子及消化酶,许多国内外文献也证实了母乳对婴幼儿的身体发育、智力发育、心理健康等多方面有促进作用,是保证婴幼儿健康的最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1~3]。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居高不下,已成为影响产妇泌乳的重要原因之一。文献报道剖宫产妇由于术后正常进食相对较晚,紧张、疼痛、术后用药等因素影响乳汁分泌和母乳喂养[4]。认知行为干预是心理学的概念,其侧重于改变患者不正确的想法和认识,并引导其进行适度的身心放松,以此减轻其不良情绪,提高其依从性,促进产后的快速康复[5.6]。国内外研究也在不断探索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剖宫产术后母乳喂养的影响[7]。本研究通过对剖宫产的初产妇及家庭成员进行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探索认知行为干预对剖宫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和情绪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8年3~12月我院母婴同室住院的剖宫产后3~5天初产妇,均符合以下纳入标准:①具有阅读书写能力,神志清楚,同意本研究;②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③单胎足月初产妇,分娩年龄18~45岁,分娩方式:剖宫产;④无乳头严重的凹陷和短平,无母乳喂养的医学禁忌症;⑤新生儿Apgar评分8~10分,体重2500~4500克。排除标准:①合并精神类疾病;②经解释后拒绝;③有严重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④乳头严重凹陷、短平及疾病原因不能母乳喂养。④新生儿转儿科或死亡;⑤经产妇。采用目的抽样,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两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新生儿孕周、新生儿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此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学会通过。

1.2 方法对照组产妇采用母婴同室的护理常规进行护理[8~10],即新生儿入室后进行早吸吮,母乳喂养新观念及喂养指导、增加泌乳的饮食宣教;产妇及家属均直接参与,但尊重其意愿,在符合爱婴医院要求、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不强求喂养次数及加奶次数及量的控制。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护理措施前提下予以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①认知重建:入院后通过知识讲座、现场模拟教学等方式,并采用聊天、观察等方法评估产妇的喂养意愿和心理健康状态,对喂养知识答疑解惑,协助其重新构建正确的母乳喂养知识。②讲解知识:住院期间以产妇的需求为导向,邀请产科、儿科以及心理咨询和干预的专业人员,进行个性化的母乳喂养的技巧和方法、新生儿喂养指导、产后心理健康等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讲解和示范,加深产妇对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认识和实施。③健康教育:对产妇进行剖宫产相关护理知识、母乳喂养相关知识、产褥期保健、孕产期心理知识、婴幼儿喂养知识等健康教育,给予产妇和家属鼓励,同时指引孕产妇相互交流和学习母乳喂养的经验。

1.3 观察指标经专家函询和文献查阅后自行设计《剖宫产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调查表》,调查内容:初产妇分娩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新生儿孕周、新生儿性别等基本信息、母乳喂养知识、家庭社会支持、母乳喂养信心预估等四部分组成。同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1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11]评估两组产后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的程度,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程度越高。

表1 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估量表评分、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施干预措施后,干预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及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评估量表评分比较 (分)

表3 两组产妇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分)

3 讨论

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的提高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减轻产妇的不良行为和情绪,如焦虑状态和抑郁状态,促进产后康复和母婴健康。

剖宫产的产妇,大多数术后身体较虚弱,加之产后伤口疼痛,麻醉导致需要去枕平卧、输液管和尿管等管道导致等饮食与行动受限等,给产妇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了极大的不适感。易导致初乳分泌时间延迟,从而使母乳喂养受到影响[11~16]。同时因为缺乏新生儿喂养的实际操作经验和知识储备,初产妇及其家属在产后迫切需要相应的有效的健康指导[17,18]。

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主要是指在整个住院期间为产妇、新生儿及家庭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支持,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并教会产妇母乳喂养;适时的宣教与沟通,更新母乳喂养新知识,纠正不适当的养育观念和技巧,逐渐培训产妇及家人熟悉和掌握婴幼儿母乳喂养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增强产妇初为人母的自信心,促进其产生积极的养育体验和满足感,降低产妇的焦虑和抑郁情绪[19]。此次研究表明,实施母乳喂养认知行为干预措施后,两组产妇母乳喂养自信心、焦虑程度、抑郁程度三方面的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目前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9年2月发布的《中国母乳喂养影响因素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目前的0~6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仅有 29.2%[20],同时在《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21]中提出: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故加强母乳喂养宣教,提高母乳喂养率是每个母婴保健机构工作的重点。由于本研究的对象均来自省会城市三甲医院,可能在文化层次和经济水平上与部分地区有差异,在推广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本地实际。

猜你喜欢
初产妇母乳喂养婴幼儿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