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调查

2019-02-13 07:12赵莹莹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输液部位导管

胡 娟,赵莹莹,黄 燕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4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常用的技术,用来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临床用药的重要途径。静脉治疗在为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存在技术风险及护理安全隐患。因此,科学、规范的静脉治疗对保证患者安全至关重要[1]。国外的静脉治疗护理专业委员会陆续制定了便于质量控制的静脉护理技术操作实践标准,并且定期改版,不断更新,在静脉治疗领域进行了全面的规范,目前我国尚缺乏统一、具体的静脉实践标准。因此,本研究旨在了解我院静脉输液治疗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规范静脉治疗特别是儿童静脉治疗方面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于2019年3月25日选择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经静脉输液的15个临床科室进行整群抽样调查,选取851例静脉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研究者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临床静脉治疗调查表》,调查问卷通过查阅文献设计后,由本院静疗小组5名护理专家共同进行审阅及预调查后反复修改而成,信度为0.86。调查表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操作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工作年限、学历及职称等;第二部分为静脉输液治疗工具的相关信息,包括输液工具的使用、输液穿刺部位、导管的固定、输液连接、各种导管的维护情况、输液并发症等。本研究采取整群抽样法。由我院静疗小组统一制定现况调查方法、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确定各科室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调查实施前1天,由静疗组长对参与的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调查的目的、意义及重要性,讲解调查的具体方法、实施步骤,并统一指导语。调查员在2019年3月25日9∶00同一时间到科室进行临床静脉治疗现状调查,收集数据。参与具体调查的人员应在离开所调查科室前认真检查问卷有无漏填、错填等问题,认真核对问卷数量和质量,确认无误后统一交由静疗组长处。资料经过调查培训的人员对资料进行核对,采取双人同时录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本次调查共发出851份调查表,回收851份调查表,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安排2名经过培训的课题组成员分别进行数据录入和编码,随机抽取50%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比对和核查,以确保信息录入的准确性。

2 结果

2.1 输液穿刺工具选择情况临床静脉治疗使用的工具以外周静脉短导管即留置针为主,其使用比例高达83.2%,安全型留置针和普通留置针使用比率相当,同时一次性钢针、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心静脉导管(CVC)及输液港(PORT)等多种输液装置并存。见表1。

2.2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情况851例输液患者中,选择穿刺部位为手背的比例较高,占48.2%,其次为手腕(14.3%)、头皮(14.0%),其他穿刺部位见表2。

2.3 导管固定及维护存在问题851例穿刺患者

表1 输液穿刺工具选择情况

表2 静脉输液穿刺部位统计

中,310例(36.42%)患者存在导管固定及维护的问题,其中121例(14.21%)患者固定方法欠妥,68例(7.99%)患者存在导管外移,62例(7.29%)患者敷贴上未写标识,59例(6.93%)敷贴内有渗血或渗液。

2.4 中心静脉导管的分布情况中心静脉导管共118例,其中血液科占49例,妇科次之,占36例,其他中心静脉导管的分布见表3。

表3 中心静脉导管在各科室的分布情况

2.5 输液并发症情况851例穿刺患者中发生输液并发症13例,发生率1.53%。静脉炎、导管阻塞及穿刺点发红分别有1例(0.11%),外渗10例(1.17%)。

2.6 静脉导管封管方式118例中心静脉导管封管方式中,肝素非正压封管3例(2.5%);733例外周静脉导管封管方式中,预冲器封管占484例(66.1%),其他封管方式见表4。

表4 中心静脉导管及外周静脉导管封管方式

3 讨论

3.1 输液穿刺工具选择情况《2016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中指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该妇产儿童医院使用一次性钢针使用比率为2.9%,低于胡艳杰[2]、吴月丽[3]等7.84%的一次性钢针使用率;留置针的使用比率达到83.2%,高于胡艳杰等[2]77.91%的调查结果;中心静脉管道主要集中在血液科和妇科化疗病房,这与胡昱红等[8]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我院在静脉穿刺工具的选择上已基本符合《2016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的要求,这与我院全面解读、强化培训《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有关,临床应用上加强质量控制,定期考核反馈,形成良性、高效的管理机制。

3.2 静脉穿刺部位选择不规范本调查显示,穿刺部位规范的占52.3%,未严格执行《2016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的推荐穿刺部位。不规范的穿刺部位主要为:手腕的比例占14.3%,头皮占14.0%,这可能与我院儿科静脉治疗患者比例较高,儿童静脉的特殊性有关。戢芳等[4]研究显示,关节部位静脉炎的发生率高于非关节部位,但本研究显示我院静脉治疗并发症仅为1.53%,这提示针对儿科静脉治疗患者,可以在参考《2016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儿童静脉治疗相关的行业标准。

3.3 导管固定不规范静脉导管固定、保持导管通畅、预防感染是导管维护中非常重要的环节[5]。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导管固定不规范率较高,121例(14.21%),不规范的情况有:过度固定、覆盖穿刺点、导管外移、敷贴上未写标识、敷贴内有渗血或渗液等,主要发生在儿科患者的导管固定,这可能与儿童患者好动不易配合有关,同时提示我们应该在临床应用上加强对规范固定的理解,注重细节管理,提高静脉治疗的安全性。

3.4 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静脉治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仅为1.53%,主要为外渗(1.17%)。这与我院在落实《2016版静脉输液实践标准》的要求上,拟定了静脉治疗巡视观察SOP有关,及时发现静脉通路的异常,及时处理,有效降低了静脉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3.5 静脉导管封管方式外周静脉导管封管,建议选择预冲式封管液,可简化操作步骤、避免封管液体污染等[6~8],本调查中外周静脉导管预冲器封管率仅为66.1%,甚至还有13.6%的原液封管的错误做法。此外,中心静脉导管在封管过程中仍存在非正压式封管(2.5%),这表明仍有护士未完全掌握静疗规范[9],需要进一步强化培训。

综上,静脉治疗是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我院妇女儿童专科医院,孕产妇和儿童都是《静脉输液实践标准》中的特殊群里,临床应用上应以静疗规范为指导,从妇产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并制定符合孕产妇和儿童静脉治疗相关的行业标准,促进静脉治疗的专科发展,提高静脉治疗质量。

猜你喜欢
输液部位导管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每个女孩都有不允许别人触碰的隐私部位
分析当归中不同部位有效化学成分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五个部位冬天尤其要保暖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颈枕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