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雕塑在某次团体心理活动中的应用

2019-02-13 01:45冯艳华
考试周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沟通模式

摘 要: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萨提亚女士在实践过程中总结而来的,通过改变家庭关系,提高个体的自尊,改善沟通方式,促进个体的自我成长。其中家庭雕塑是常用的技术之一。此次研究是将家庭雕塑应运于团体心理辅导中,通过本次案例中李梅(化名)的家庭雕塑体验,李梅(化名)对自我的困惑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对自我的认知也有准确的认识。

关键词:家庭雕塑;沟通模式;团体心理活动

家庭雕塑是萨提亚治疗模式中重要的治疗技术。它是指家庭各成员按照与其他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权力斗争情况,利用自身的姿态、空间、距离、造型等非语言表达方式重新再现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

家庭雕塑這一技术操作简单,直观性强,即便是平日不善表达的家庭成员也可参与其中,家庭成员可通过各成员摆设出的各种不同空间位置,判断成员间的微妙关系,对自己及他人的关系模式有一清晰的观察与感悟。对于某些人来说,用语言描述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的关系是很困难的,而家庭雕塑弥补了这一缺陷,同时还可暴露出平日未曾提及的、不可见的、复杂的家庭问题。

在实施家庭雕塑的过程中,治疗师可以请家庭中的某个成员当“雕塑家”,其他家庭成员的位置都由这位“雕塑家”来决定。在此期间,家庭成员彼此间不可交谈,就像一个个不会言语的雕塑,任由“雕塑家”安排位置。最后摆设出来的场景就代表着“雕塑家”对家庭关系的认识。有时,还可根据需要依次安排家庭成员轮流作为“雕塑家”进行家庭塑造,以了解他们对家庭相互间关系的看法。在必要的时候,治疗师也可以要求“雕塑家”把自己摆进雕塑之中,然后让治疗师以辅助配角的身份取代他在雕塑中的位置。此外,治疗师还可以要求各成员按照各自喜爱的方式处理家庭造型,呈现他们所采取的态度。

萨提亚将自己提出的四种为了避免被拒绝而使用的表达模式也巧妙地应运于家庭雕塑中,使得这一治疗技术更为自然、直接。萨提亚指出这四种沟通模式分别为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讨好型一般使用讨好、迎合对方的语气说话,努力的说到、做到对方满意。这种讨好型的人往往是只会说“是”的人,只想得到别人的肯定认可,常采取单膝跪地,身体有些摇晃,伸出一只手做乞讨的姿势。指责型是高高在上的独裁者,指责别人的过错,批评天下所有的事物,指责者常站在那里,一只手放在臂上,另一只手带着手臂直指着对方。超理智型像电脑一样理智,正确,但是没有情感表达,感觉冷冰冰的。他们的身体僵硬,脊柱笔直,保持身体的静止,嘴巴也不动。打岔型指所做的和所说的都与他人所说所做的毫无关系,身体每次向不同的方向移动,两膝以夸张的内八字的方式靠在一起。

家庭雕塑不仅适用于家庭治疗,还可用于团体心理辅导、治疗及个案分析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是利用团体内的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适应的助人过程。

在本次团体心理辅导中,李梅(化名)作为“雕塑家”体验家庭雕塑这种家庭治疗模式带给她的影响。李梅(化名),女,34岁,已婚,育有一女(三周岁),家住本地,在某中学从事教学工作,夫妻感情融洽和谐,与公婆关系也很好。但是对自己的身世一直耿耿于怀,不知怎么与亲人相处。大约在李梅(化名)几个月大时她被父母送给同村的一户李姓人家,养父默默无闻,养母是一善良的家庭主妇,有两个哥哥,大哥性格懦弱,不善言辞,二哥是家中的主心骨,大男子主义较强。从小,李梅(化名)的养父母对自己很好,直到上初中时得知自己是抱养的,并且养父母也支持自己认亲生父母,但母亲的表现并不是很热情,自己的父亲及姐姐对自己却是很好,这种模糊的关系一直持续到自己结婚生子。

但近来,一直对自己身世困惑的感觉逐渐加深,抱怨自己的养母为什么让自己认亲,没有认亲,就没有这么多烦恼;抱怨自己的亲生母亲认了却又不热情,不能给她所要的爱;抱怨自己没能力处理好这种特殊的关系。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李梅(化名)选择尝试做一次家庭雕塑,以解开自己的困惑,帮助自己成长。

实施家庭雕塑过程中,团体中其他成员积极配合,在“雕塑家”李梅(化名)的安排下,呈现出以下场景:养父背对养母(想要参与家庭事务,但又觉得力不从心),大哥和养父并排站立同时也背对养母,二哥以指责型姿势站立于大哥对面。养母正面对李梅(化名),李梅(化名)的亲生母亲则侧立于养母身后方,李梅(化名)以讨好型姿势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而母亲则以超理智型姿势面对李梅(化名),父亲和姐姐立于母亲旁边,显示打岔型姿势。

通过辅导老师的指导,李梅(化名)对每一位家庭成员说出藏于心中已久的想法,而每一位扮演李梅(化名)家庭成员的团体成员积极地表达出自己作为此时角色的所做所想,无论回答是否为李梅(化名)所希望的,但每一次的对话,每一次情感的宣泄,每一次对自己委屈的控诉都无疑让李梅(化名)对自己家人的想法有了了解,对自己一直以来的困惑得到了理解。例如:当李梅(化名)抱怨自己的养母为什么让自己认亲时,扮演“养母”的成员给予的回答是之所以让李梅(化名)去认亲,是想让更多的人疼爱、关心、帮助李梅(化名)。团体活动结束后,李梅(化名)表示自己放松很多,终于把压抑已久的情感毫无保留地发泄出来。

可见,将家庭雕塑这一技术应用于团体活动中可让“雕塑家”身临其境,真切地体会自己想要面对的一切,让自己的真实情感得以宣泄,让自己的困惑得到解决,能重新审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对自己的认识,对别人的认知也有了全新的改变,从而更好地处理一切烦恼、困惑。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

[2]白英,罗锦秀,杨红雨,吉红,宋丽萍.家庭雕塑在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团体心理治疗中的应用[J].校园心理,2009(4).

[3]陈海霞.萨提亚模式团体辅导对高中生同伴关系的干预研究[D].硕士论文,2016(5).

[4](美)萨提亚.新家庭如何塑造人[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6(8).

作者简介:冯艳华,山西省吕梁市,山西省吕梁市卫生学校。

猜你喜欢
沟通模式
SBAR沟通模式在宫颈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CICARE沟通模式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
CICARE沟通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沟通模式的构建在门诊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视野下的沟通模式的探析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有效沟通障碍探析
电影《在云端》裁员谈话中的人本主义沟通模式
表里一致
论组织中有效沟通模式
妇科护理中家庭式沟通模式的应用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