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冻干粉对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改善作用的临床观察

2019-02-14 01:15常贵珍赵睿智嬴双张小艳夏笛周婉婷高恒宇张理涛
天津医药 2019年1期
关键词:屏障乳酸皮损

常贵珍,赵睿智,嬴双,张小艳,夏笛,周婉婷,高恒宇,张理涛

表皮生长因子(EGF)又称寡肽-1,在体内能促进机体表皮细胞、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分裂,促进微血管的生长,改善细胞生长的微环境,促进创伤愈合[1]。EGF主要生理活性是诱导细胞(尤其是表皮基底层细胞)增殖、分裂分化,促进其生长。EGF通过与细胞膜上受体的结合,激活受体,产生一系列信号,从而加速皮肤新生细胞替代衰老细胞的进程[2]。然而,皮肤外用EGF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及修复是否有效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EGF对敏感肌肤屏障功能改善的影响、可能作用机制和不良反应。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7年7月—10月就诊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的敏感性皮肤志愿者30例,完成30例,均为女性,年龄36~55岁,平均(44.80±4.50)岁。试验地点为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多功能检测室,试验周期为1个月,时间为2017年11月—12月。

1.2 入选标准 年龄在35~55岁、敏感性皮肤的女性志愿者,在受到轻微刺激或日常情况下即有如针刺、发热、灼烧、疼痛、瘙痒、泛红等症状;无严重的系统疾病、免疫缺陷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近3个月面部未接受皮肤治疗、美容以及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治疗者;无活动性、过敏性疾病者;无体质高度敏感者;充分了解试验内容,愿意参加试验,能够遵医嘱配合治疗、随访,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已知对本产品的活性成分或辅料过敏者;面部皮肤正处于炎性反应期者;皮损有明显细菌、真菌或其他病原体感染征象者;酗酒者、精神病或对药物成瘾等不能配合者;患有其他可能干扰临床观察开展、治疗和随访或可能给受试志愿者带来危险的皮肤疾病者。

1.4 试剂及设备 EGF赋活冻干粉及导入液(产品批号:BRI201712AEXP20201211,天津强微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芭睿芭睿滋养嫩肤赋活礼盒,执行标准:QB/T 2660),皮肤多功能检测仪MAP580(Courage+Khazaka公司,德国)。

1.5 试验方法 所有受试者在使用产品前接受斑贴试验(先将变应原从注射器或小瓶内挤出,置于斑试器内。液体变应原则需预先在斑试器内放置滤纸片,然后滴加变应原。所加量以能接触到皮肤又不溢出斑试器为度。变应原加好后将斑试器敷贴于受试者皮肤上,用标记笔作好标记。敷贴48 h。测试部位首选上背部,以脊柱两侧部位最佳,也可以选上臂外侧。下背部和前臂屈侧皮肤由于吸收能力差,易致假阴性,不宜进行斑贴试验。试验应在完好的皮肤上进行。局部皮肤有创伤、炎症或其他皮肤病时不宜进行斑贴试验)。受试者早晚洁面后按推荐剂量(0.4~0.5 mL)使用EGF 28 d,分别于使用前、使用7、14、21、28 d后来院接受皮肤多功能检测,要求检测前2 h清水洗脸,静息20 min,室内温度19~22℃,湿度40%~50%。分别在额头、鼻翼、下颌、左右面颊五处选择一个固定点进行检测,每处测5次取平均值。共随访检测5次,嘱受试者每周完成主观评价表并拍摄照片;每次检测前行乳酸刺激试验。

1.6 疗效评价 (1)斑贴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参考斑贴试验临床应用专家共识[3]。(2)皮肤生物学指标的定量评价:对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经皮水流失(TEWL)及pH进行定量检测评价。(3)乳酸刺激试验:选择涂抹法进行测试,在室温下将10%乳酸涂抹于鼻唇沟与任意一侧面颊,分别在2.5 min及5 min对受试者的敏感反应进行评分(0分为无刺痛;1分为轻度刺痛;2分为中度刺痛;3分为重度刺痛),将2次评分相加。另外定性描述乳酸刺激试验各时点的阳性率情况,阳性指非0分者。(4)皮损改善评价:观察者根据受试皮肤情况进行评价,按0~3分计分。0分:皮肤不干燥,无瘙痒、鳞屑、红斑及丘疹;1分:皮肤轻度干燥,轻度瘙痒、鳞屑、红斑及丘疹;2分:皮肤中度干燥、瘙痒,有鳞屑,皮肤发红,有少数丘疹;3分:皮肤很干燥、瘙痒明显,鳞屑较多,红斑丘疹明显。

1.7 安全性评价 在复诊时对受试者进行不良反应评价,询问受试者靶部位原症状是否加重或出现新的皮损,如瘙痒、干燥、脱屑、刺痛、红肿等及是否妨碍日常生活。轻度:可耐受不良反应,受试者偶能感受到;中度:不良反应影响日常生活,受试者自觉症状明显,但可以忍受,无需停用受试产品;重度:不良反应妨碍日常生活,受试者自觉症状显著,不能耐受,需要停用产品。对出现不良反应者医生对其进行斑贴试验,以确定不良反应与产品的因果关系。并根据情况确定是否终止试验。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时符合方差齐性者采用Tukey HSD法,非方差齐者采用Games-Howell法;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斑贴试验 30例斑贴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1项(+)17例,2项(+)4例,3项(+)3例,4项(+)2例,5项(+)2例,1项(++)2例,变应原均为硫酸镍。阳性项目前3位的变应原是硫柳汞、芳香混合物、重铬酸钾。

2.2 皮肤生物学指标的定量评价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 d患者面部含水量、油脂含量开始呈增加趋势,pH值呈减小趋势(P<0.05);而经皮水流失情况在治疗21 d、乳酸刺激试验和皮损改善评分在治疗7 d开始呈减少趋势(P<0.05),见表1。

2.3 乳酸刺激试验阳性率情况 治疗前,治疗后7、14、21、28 d的阳性率分别为100%(30/30)、93.3%(28/30)、70%(21/30)、43.3%(13/30)及23.3%(7/30),呈逐渐降低趋势(χ2=56.863,P<0.001);28 d后乳酸刺激试验仍为阳性的7例受试者中斑贴试验结果2例为硫酸镍(++)、2例1项(+)、1例4项(+)、2例5项(+)。

2.4 皮损改善情况 治疗后7、14、21、28 d皮损改善率分别为60%(18/30)、66.7%(20/30)、73.3%(22/30)及 86.7%(27/30),改善率呈增加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χ2=7.482,P=0.058),斑贴试验示28 d皮损仍无明显改善者的4例中2列5项(+)、2例4项(+)。

2.5 产品安全性评估 治疗前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无1例患者脱落。

Tab.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of sensitive sk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表1 敏感性皮肤治疗前后各参数值对比 (n=30,±s)

Tab.1 Comparison of parameters of sensitive sk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表1 敏感性皮肤治疗前后各参数值对比 (n=30,±s)

**P<0.01;a与治疗前比较,b~d与治疗后7、14及21d比较,P<0.05;#油脂含量为原数据分布非正态,经过对数转换后值

治疗前50.86±8.43 1.55±0.29 21.35±7.45 6.32±0.57 4.87±0.43 2.80±0.48检测项目含水量(%)油脂含量#(µg/cm2)经皮水流失[g/(cm2·h)]pH乳酸刺激试验(分)皮损改善(分)治疗7 d 55.24±7.14 1.63±0.35 16.92±6.18 6.25±0.75 3.67±0.61a 1.97±0.41a治疗14 d 57.78±8.43a 1.80±0.28a 17.02±6.33 5.63±0.59ab 2.70±0.75ab 1.77±0.43a治疗21 d 58.79±6.73a 1.75±0.26a 16.17±5.89a 5.51±0.44ab 1.30±0.65abc 1.13±0.43ab治疗28 d 58.72±6.99a 1.74±0.26a 14.49±5.92a 5.40±0.46ab 0.57±0.568abcd 0.87±0.57ab F 5.874**3.860**4.742**17.232**243.391**78.032**

3 讨论

敏感性皮肤是常见的皮肤异常状况,主要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发红,容易产生瘙痒、烧灼、刺痛、紧绷等感觉,特征是患者主观感觉症状明显,客观症状轻微,受到外界轻微刺激就会产生强烈反应[4];主要发生于女性面部,但其他部位亦可受累,多见于双手、头皮和足部。敏感性皮肤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类具有相同核心发病机制的疾病群,严重者可产生不良情绪或精神症状。目前,敏感性皮肤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有学者认为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是敏感性皮肤的发病基础[5]。皮肤屏障功能的评估传统上是通过TEWL进行,而且围绕每个角质细胞的蛋白质和脂质包膜,在防止外来物质通过皮肤渗透和扩散以及内部水分流失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此外,敏感性皮肤患者的面部区域和鼻唇沟在应用乳酸后的感知刺痛反应高于正常受试者[7],因此,在本研究中笔者采用TEWL、角质层含水量、皮肤油脂含量及pH以及乳酸刺痛试验等作为皮肤屏障功能的评价指标。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是EGF的丰富来源,并且EGF信号传导对角质形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重要影响,EGF在皮肤生长和体内免疫平衡中起关键作用[8]。TEWL在用EGF腹腔注射的小鼠中可显著降低,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信号的阻断能增加TEWL,表明EGF确实能改善皮肤的屏障功能,EGF在炎症性皮肤组织中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EGFR信号通路在皮肤暴露于过敏原后可通过抑制Th17细胞分化,从而明显下调炎症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表明EGF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与其抑制皮肤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有关[8]。然而,皮肤局部应用EGF对皮肤屏障功能的改善情况研究较少。最近研究表明,局部应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rhEGF)有助于缓解面部痤疮的炎症反应,认为其可能是通过调节TLR2信号,减弱痤疮丙酸杆菌诱导的炎症反应[9]。本研究显示,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在外用EGF 28 d后皮肤TEWL明显降低,相应油脂含量、角质层含水量也明显增加,同时乳酸刺痛试验反应性也明显降低,表明含有EGF的化妆品确实改善了敏感性皮肤的屏障功能,推测与其促进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及抑制皮肤内炎症反应有关。同时,在本研究中,笔者在受试者使用含EGF的产品之前对其进行斑贴试验,以了解受试者自身的接触过敏原情况,30例受试者斑贴试验至少有一项检测结果为(+),而对产品反应较差的受试者多为斑贴试验结果阳性项目较多者,考虑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与患者易受外界环境刺激从而发生炎症性反应有关,进而推测外用EGF改善敏感性皮肤屏障功能可能是通过抑制皮肤炎症反应实现。最近一项研究证实,抑制EGFR信号可促进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鼠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样皮损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反应,还能增加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的数量,此外,激活EGFR信号通路表现出与呲美莫斯相似的抗炎功效[10]。笔者课题组另一项研究亦显示,外用rhEGF凝胶对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有较好地辅助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皮肤功能[11],表明外用EGF确实能降低皮肤的炎症反应,但局部外用EGF改善皮肤炎症反应的信号通路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上EGFR结合后产生的一系列反应有关。

本试验敏感性皮肤受试者外用EGF治疗28 d后,其角质层含水量、油脂含量均增加,pH及TEWL也接近于正常范围,乳酸刺激试验显示阳性率下降到23.3%,皮肤敏感改善率为86.7%。此外,角质层含水量和油脂含量在使用EGF后14 d明显增加,而TEWL明显降低的情况则出现在使用后的第21天,滞后于前两者,推测角质层含水量与油脂含量的增加确实有改善、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进而TEWL表现出明显降低。而对产品反应较差的受试者多为斑贴试验结果阳性项目较多者,表明EGF可有效修复皮肤屏障功能,而受试者对环境反应敏感程度将影响其功效,考虑与该产品使用时间仅28 d有关,延长使用周期也许能提高有效率。

猜你喜欢
屏障乳酸皮损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30%浓过氧化氢溶液外涂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半边皮损自身对照临床观察和机制研究
清痘颗粒治疗痤疮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屏障修护TOP10
129例湿疹患者皮损部位细菌培养及耐药性分析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BNP及乳酸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
一道屏障
寻常型银屑病皮损组织中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和TLR7/9通路表达的研究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腹腔镜手术相关的高乳酸血症或乳酸性酸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