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精地方课程是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2019-02-17 10:40石冰冰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11期
关键词:重难点文本教师

石冰冰

地方课程就像人体的“腰”一样承上启下,是基层教师制订计划、编写教案的“核心硬件”。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基层教师产生过迷茫,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怎样制订计划、撰写教案等,这与地方课程方案的缺失有直接关系,可见地方课程是落实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的纽带和关键。

江苏省出版的《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一至六年级各一册),成为江苏省小学体育教师得心应手的备课、教学参考工具,解决了基层教师特别是面广量大的代课、兼职教师不会写教案、不会上课的难题,深受一线教师的欢迎。在此基础上,江苏省教研室成功举办了基于这套备课用书的二次备课评选活动,旨在将地方课程进一步做精,使学科、学生和广大体育教师从中受益。笔者组织、指导、参赛,并现场执教了一节展示课,从中受益匪浅、感悟颇多,现将其梳理成文,以增厚广大一线教师对二次备课的认知、理解、运用与提升。

一、领悟二次备课内涵

二次备课是在对已有文本进行研读、理解、消化、吸纳、反思,在充分汲取其养分的基础上,立足学校、教师、学生及场地器材实情等,进行补充、完善、优化,并从中淬炼出体现自己教学风格的真知灼见。然后,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循环研究中进行个性化的创新设计,不仅是二次,还有三次、四次,甚至是更多次。因為,只有历经深耕博采才能让二次备课内蕴丰厚;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能使预设与生成更加融合;只有与时俱进才能与学科发展的节奏高度吻合,使课堂教学更加有理、有据、有序、有法、有效。为此,做好二次备课,超越二次备课,是学科精神、创新发展、事业担当、使命行为的追求,应永远在路上。

二、明确二次备课备什么、怎么备

(一)备课的基本要素

备课的基本要素要体现其完整性、规范性、严谨性、操作性。如:单元教学设计应包括水平×、×年级、××单元教学设计、××单位、××教师、具体时间(年、月、日)、教学的价值与意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要求等;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建议、学时安排、学习评价等;学时计划包括学习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安全预案、教学过程、场地器材、预计负荷、课后反思等。

(二)备学习目标、内容、重难点及教学过程

1.依据学情调整学习目标、内容和重难点

二次备课要在原有学习目标、内容及重难点的基础上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进行调整,做到清晰明确、针对性强。如:江苏省编《科学的预设 艺术的生成》六年级《跳跃与游戏单元》第三课时的技能目标为“做出斜向助跑几步,单脚起跳,两腿依次跳过横杆时摆动腿内旋下压”;内容为“跨越式跳高②、游戏:竹竿舞”;重点为“过杆时摆动腿内旋下压”,没有难点。二次备课后调整为“约85%的学生能做出起跳腿充分蹬伸、摆动腿积极上摆内旋下压的过杆动作,约15%的学生上步起跳与两腿依次过杆动作协调连贯,上下肢力量得到均衡发展”;内容为“跳跃:跨越式跳高两腿依次过杆技术;素质游戏:俯撑两手臂交替依次向前向后过20cm高的橡皮筋”;重点:起跳腿积极蹬地,摆动腿积极上摆;难点:两腿依次过杆动作协调连贯。这样更好地满足了本校不同技能学生的发展需求,更具针对性地促进了学习目标的高效达成。

2.依据实情调整、充实、完善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要依据校情、师情、生情进行科学、合理、艺术的设计。如:依据原文本跨越式跳高第三课时的教学过程,二次备课后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充实、完善。准备活动将2~3种路径的慢跑、依次跨越橡皮筋、踢腿、摆腿、纵跳、上步起跳、相互击掌加油等融入其中,课堂氛围热烈,学生精气神十足,适合、和谐的发声不断,再加上活动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创新实效,从而为基本部分教学做好了充分铺垫。基本部分承接准备活动的铺垫,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由小组长带领体验原地、上一步、上三步两腿依次过杆的技术动作。教师讲解、示范,各组学练。教师激励启发引导,强调重难点,要求充分蹬伸、两臂上摆,加大助跑距离练习两腿依次过不同高度的横杆、斜向横杆的技术,同伴间相互鼓励加油,做到蹬地用力、积极上摆、依次过杆,每个动作、每项练习都循序渐进,直指动作掌握的重难点。每个学生都信心满满,不断挑战自我,课堂呈现一派生龙活虎状。对不能“依次过杆”的学生一对一帮扶,让优生当一回教师,让所有学生学有所得,增强了互助互学、团结合作的情感提升。在此基础上又教给学生丈量高度的方法及跨越式跳高比赛的有关规则,让学生充分感受跨越式跳高比赛,组间循环挑战不同的高度,记住自己本节课所跳的最高高度,再借助橡皮筋进行素质游戏,做到一物多用、一物巧用、一物实用、一物到底。整个教学过程均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内容、重难点等进行翔实设计,且承上启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无缝对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融洽和谐。结束部分紧紧围绕本次课负荷较大的身体部位进行有效放松,力求将本课的知识、技能、情感转化为能力素养,以润物无声的妙方促进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转化。

(三)备创新设计

二次备课的创新形式不拘一格,要能充分体现个性化的特点,可以是表格式、叙述式、图片式、思维导图式等;可以是内容上的创新,在每一环节增加设计意图或达成的目标等;也可以将原文本与二次备课文本融入一起比对呈现,以体现自我的独到见解等。

三、组建团队,培训引领,阶段推进

(一)组建团队,研讨方案,制订文本

为了提升铜山区教师撰写二次备课文本的质量,铜山区组建了6个人的核心备课团队,其中省特级教师1名,省、市基本功、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5名,研读课程标准、备课用书,熟知活动规程,研讨撰写二次备课文本的通则、要求。一是要明确评比通知和规程是撰写二次备课文本的指导性文件,树立依据规程解读规程、按照规程要求进行二次备课的指导思想;二是依据自己的专项特长,结合校情、师情、学情选取备课用书中的某一年级、某一单元进行个性化的二次备课,为全区小学体育教师专项培训时的解读做充分准备。

(二)培训动员,提出要求,布置任务

培训内容有五:一是思想动员,提高大家对本次活动意义的认知及参与热情。二是学习二次备课评选活动的通知和规程,传达区教研室对参加本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和要求。三是6位核心组成员结合自己撰写的二次备课文本逐一进行解读、放样。四是提出撰写二次备课文本的“六字”要求,即:读——逐字逐句地细细品读课程标准、备课用书,理解编者的意图;标——读过之后要有标注的痕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重要环节或写自己的理解与主见等;增——在原有教学设计中增加自己认为比较好的练习方法或教学设计;删——对不符合学情、不翔实、不够完善、不易操作的内容、要素、方法、量度等可以直接删除;调——对不适宜的教学内容、练习方法、教学程序等可以直接调整;思——对于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点、关注点、教学过程等要认真、深入、细致地思考,做到思而出新。五是要求教师依据自己的专项特长参照六份二次备课的文本案例,在研读课标及备课用书的基础上撰写二次备课文本,并按规定时间上交到教研室参评。五项培训内容将二次备课理性与操作、量度与质量的参评要求高度融会贯通,起到了质的提升。

(三)初评选拔,培训修订,准时上报

教研室组织人员对上报的二次备课文本进行了初评,从中选出较优的120份,并对其进行了提升性的专题培训,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建议,如:针对单元计划层次性、递进性不清晰的问题,要求其再次与原文本比对,务必体现梯度、难度的递增;针对认知、技能、情感目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乱象问题,要求其深入理解认知目标是要领、规则、方法等知识层面的,技能是所学技术的重难点、关键点等技能、体能层面的,情感是学习态度、规则遵守、行为品德等方面的,在此基础上应修改完善;针对教学过程空洞、教法手段单一、环节设置不清晰等问题,要求其务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充实、完善、上报,教研室再次组织评选出80份,从中选出10位导师,1对7地用近一个月的时间不计次数地再研读、再实践、再反思、再修订,力求精益求精、精细排版、统一封面、打印装订,在规定的时间内上报到省教研室。整个过程不仅是专业技能的精准,更是责任、师德担当的再出发、再厚实。

四、启发与感悟

(一)亲力亲为,率先垂范,可仿可鉴

俗话说“练兵先练将”,笔者率先垂范,亲自接受教师们的检阅,备课、磨课、上课、评课一个环节都不少,一点儿功夫都不欠,并要求大家讨论时不能只说“好”字,要多讲问题,且不能重复前一个人的评价话语。说句心里话,被教师们“批”得心里微微隐“痛”,但笔者坚信正是这种“痛”让笔者与教师们共学习、共成长,正是这种“痛”涌现出了一批具有扎实备课功底的优秀教师,正是这种“痛”让铜山区的参评教师在本次省级活动中获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一等奖7人、二等奖19人、三等奖32人,也正是这种“痛”让偏远农村的获奖教师有机会参加高规格、高质量的省级教学展示观摩活动。这种“痛”也让笔者撰写的二次备课获得了一等奖,并在展示活动中执教了获奖备课跨越式跳高第三次两腿依次过杆技术的实践课,赢得了专家及同仁们的高度评价。

(二)正视差异性和不均衡性,提升文本的执行力

省编备课用书是“三级课程管理”中地方课程直通校本课程的范本,从现场的12节展示课中可以看出,从“范本”到课堂教学质量的“范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经验丰富的教师能精准地完成各个教学环节的预设,教法学法、场地器材等均有创新元素,并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根据学生的即时反应临场发挥、随机应变、游刃有余,教学效果较好。而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按图索骥,预设与生成“两张皮”,文本的执行力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亟待提高。正视这种差异性与不均衡性的存在,二次备课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显得更为重要,且需我们终身不断地探索与追求。

(三)长善救失,扬长补短,教学相长

长善救失的意思是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使其更优,而且要能发现学生的不足,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使其变优,从而助其健康成长。二次備课亦是如此,一是在深度学习、反思、借鉴的基础上,将个人的独到理解及针对不同班级或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学情融于教学设计中,从而实现个性与分层教学的相得益彰,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独到性、实效性;二是在完成二次备课后,要进行实践检验,针对课堂上的成功之得、不足之处、教学之惑、教学之智等深入细致地反思、总结、提升,进行再次或多次的充实、修订、完善,使其更精湛,这样才能够积累补齐短板的经验,弥补上述的差异性和不均衡性,从而达到教学相长、协同提升。

总之,践行二次备课,优化教学设计,精简教案,才能缩短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差距,从而更好地促进文本成果向课堂成果的转化。

猜你喜欢
重难点文本教师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