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2019-02-19 02:05孟俊鸟
四川体育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医供给

孟俊鸟

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孟俊鸟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运动与健康”研究所,河南 郑州,450000。

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4]。这充分表明全民健康已上升到国家战略,体育健康的领域不断扩大,促使体育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社会需要大量的运动康复人才,而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率低下形成鲜明的对比,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考虑,势必重新审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路径,结合社会发展形势,必须加强体医深度融合,设定合理的、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路径,以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体育专业人才。因此本文对此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策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社会适应面广的、体医融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路径,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供给侧改革;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在APEC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再次提出供给侧改革,指出要解决世界经济深层次问题,单纯靠货币刺激政策是不够的,必须下决心在推进经济结构性改革方面做更大努力,使供给体系更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5]。供给侧改革有助于社会的良性发展,使供需更好的匹配,避免出现无效供给或产能过剩产业。2016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加快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实施运动健康促进,促进体医融合,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增强人民体质;结合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对健康的需求,提高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进而提高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在2015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被列入“全国15个就业率较低的本科专业”,其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因此在高校未来发展转型背景下,面临生源数量和质量等客观条件限制,更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对供给侧进行结构性改革,从供给和需求的两端同时考虑,针对我国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有所不足,深入研究社会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以社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培养复合型、应用型既懂体又懂医的专业人才为目标,才能推动我国的体医融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稳定、改革发展。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

当前体育类专业共有8个专业: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体育管理、运动人体科学。这些专业大多数方向性比较强,通过学校的培养基本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但是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社会急需大量的运动康复人才,出现紧缺现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的就业率低下,多次被亮黄牌警告,专业人才培养跟社会需求如何更好的结合,本文提出新的社体专业“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体育融合交叉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社会体育活动健身咨询、技术指导、运动康复指导、组织策划、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能够从事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社会运动康复指导等工作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体育人才。以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满足社会需求。

1.1 人才培养规格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规格是学校对所培养出人的特此才质量标准的规定,指受教育者应达到的综合素质,它是学校工作的立足点和重要依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规格是高等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的细化,是学校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要求的规范,是学校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检查、评估教育质量的依据,它解决了各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问题[7]。学校要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主题进行思考,这是每个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在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定位,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我国1998年之后新建大量本科院校,培养本科生的数量剧增,各个学校依据社会需求新建设置了很多新专业,同时淘汰了一批,好多学校设置了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但目前从这些专业设置情况,时间短、规模小,仍然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甚至部分院校对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办学的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未能充分结合体育市场的发展需求,师资梯队不够完善,校企合作未能实现无缝对接,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也相对落后,从2017年我们已经步入人工智能时,如何运用高科技对我们的课程进行改革,培养的学生更好的融入、适应、主宰社会,而不是机器人。我们必须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多数高校仍旧采取的传统面授教学模式,势必要制定合理的社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只有进行革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

1.2 教学资源匮乏、教学发展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教学资源是培养学生质量的保障,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学习基础和实践机会,但是目前多数学校教学资源出现匮乏现象,盲目的扩大招生规模,只注重学生人数的增长,为了学校利益,多数学校在硬软件设施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着急申报新专业,硬件配套设施不够。师资和管理队伍不健全,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紧缺专业理论教师,尤其是在专业建设初期,好多专业课教师都是公共体育课的体育教师担任,理论知识较为薄弱,教学经验不够丰富。教学管理人员,出现一人多岗现象,管理工作落后。再者多数高校社体专业定位不清晰、特色不够突出,课程体系构建不完善,缺乏创新性,甚至大多学校都是套用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这样培养的学生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结果直接导致学生就业率低下。

1.3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社体专业人才的需求

当前在我国多数高校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学中,多数采取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主,即对学生进行体能、技能以及社体专业知识教学。然而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实施以来,是全民健康战略的再次升级,社会需要大量的运动康复保健人才,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缺口很大,而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率低下形成鲜明的对比。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培养的社体专业人才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较为薄弱,甚至是最基本的急救常识、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都不会。多数学校教学模式比较单一,还是以现场面授为主,信息化手段技术运用的较少,在科技发达的人工智能时代,学校更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运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接收到更多的新信息、新技术,博众家之长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1.4 学校和企业融合度不高,实践教学应用明显不足

目前在我国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仍以技能类课程教学为主,没有跟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充分结合起来,出现校企双方供给不匹配。在社体专业课程教学中,对外的实训、实习太少或过于形式化。由于权责不清晰、企业怕承担责任,看不到近期也远期的效益等原因,造成学校热企业冷一头热的现象,学生缺少定岗实习的机会,导致社体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不足,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甚至很多社体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别的行业。社会、企业需要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

1.5 教学评价等监控体制不够完善

近几年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就业率低下,与不完善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分不开。各个高校在开设专业时存在盲目的跟风,人云亦云,缺乏创新,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不明确,评价反馈机制不完善。甚至有些学校竟然没有质量监控中心,即使有了也并没有发挥该有的作用,对开设的专业构建详细的评价监控体系,适时对专业进行评估整改,不能够从供给侧视角度考虑,对所建的专业进行权衡、评价、改革,以满足社会的需求,结果直接导致专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局限性,在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窄,甚至被社会残忍的淘汰。

2 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路径

2.1 结合社会需求,全面优化制定人才培养规格

从供给侧平衡的视角综合考虑,结合目前社会需求,在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定中,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体医融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目的,改革课程体系,对课程体系中的专业课、通识课、公共课的比重有所调整,在课程体系中除了常规的专业课程中,要加开康复保健类课程或加大《体育保健学》、《推拿与按摩》等课程实验学时的比重,强化学生的实操能力。加大人文素养类课程的开课学时,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使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更能贴合社会需求,满足社会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企业的上岗率。

2.2 学校加大教学设施投入,建一直合理的教学及管理队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1)加快体育场馆的建设,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求。(2)社体专业必须有一支合理的教师梯队,通过调查了解到在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建设中,专业课程教学中“专业理论”教师较为匮乏,不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自有专职教师,加大教学培训力度,比如以参加国培或访问学者的形式派教师外出去进行学习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教师能够胜任《体育管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营销学》等理论课的教学。同时要进行全员培训,结合当前社会需求,以请专家来校培训或者是网培的形式,全面培养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教师的基本医学常识,比如急救常识、心肺复苏的急救术、骨折包扎,预防高血压、糖尿病、颈椎病等慢性病的预防方法,颈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病的体育康复方法,每位教师能够制定体医结合的运动处方,并能把这些常识融入到各个项目的教学中,使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更好地胜任岗位要求。此外教师要掌握并灵活运用信息化教学管理手段进行教学。总之,通过各种培训学习,构建合理完善的师资队伍,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为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

2.3 革新课程体系,实现多元化教学手段

当前的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注重全面提升学生“体医融合”方面知识的掌握,培养的学生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人才,学会制定运动处方,使处于亚健康的人群进行有计划、有指导的进行锻炼,以预防和减少慢性病的发生,使学生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对社体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实现学校、社会、学生三方共赢。因此要开设《运动损伤》、《运动营养》等课程,加大《体育保健学》、《推拿与按摩》等课程的实验学时比例,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把传统的线下面授教学为主、线上教学为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借助信息化技术,利用“微视频、雨课堂、翻转课堂”等线上教学手段,完善补充体育理论知识,把急救常识、防治常见慢性病的运动方法制作成微视频等,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大实验室、实训厅的开出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动手实操练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2.4 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创新体系

各大高校在社体专业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平台的作用,让学生以运动员、裁判员的身份定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只有让学生参与到体育赛事的组织活动中,与社会接轨并通过历练,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同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过程中,学校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真正实现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师资、共同培养学生,依托实践教学平台,定期开展实训、实习拓展活动,才能真正使学生的实践技能得到锻炼和提升,真正为企业、社会所用。

2.5 构建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人才培养改革

学校成立教学质量监控中心,实时从供给侧视角对学校和企业共同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从学校、社会、企业、学生四个方面进行调查,汇总评价建议,全面了解学生的专业水准,共同对人才培养结果进行考核评定。校企双方结合建议对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内容以及要求,重新审定人才培养方案,使制定的人才培养规格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3 结 语

综上所述,基于供给侧改革角度“体医融合”人才培养路径思考,社体专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作为供给侧的校方必须充分结合需求侧社会方,不断地进行创新、改革、完善新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合理优良的教师、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把企业真正请进学校,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再结合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不仅培养社体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医学常识,使二者充分结合起来,培养出一种既懂“体”又懂“医”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解决社会需求大量运动康复人才的紧缺现象,满足社会需求发展,达到学校、企业、社会三方共赢,实现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

[1] 费 翔,张广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大学:研究版,2017(07):73~74.

[2] 张京杭.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学大众,2017(08):149.

[3] 孙 燕,李成忠,杭瑞友.“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7(34):46~47.

[4] 邱良武,李军等.“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探究[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2).

[5] 刘益彤.基于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财税政策研究[D].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17(05).

[6] 李亚臻.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03).

[7] 程娓娓.教育病理学视野下的高等师范院校同质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05).

Based on Supply-side Reform, the Training Path of “Integration of Body Medicine”

MENG Junniao

Zhengzhou Shengda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Business & Management, ZSDU,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In the Outline of "Healthy China 2030" Planning in 2016, it was clearly proposed that the physical fit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should be improved by means of "extensiv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fitness campaign, strengthening physical integration and non-medical health intervention, and promoting sports activities of key groups of people". This fully demonstrates that the national health has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y and the field of sports health has been expanding continuously, which makes the demand for sports talents show that a pluralistic society needs a large number of sports rehabilitation talents, while the employment rate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 is low, which is in sharp contrast. Consider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pply-side reform, it is bound to re-examine the talents of social sports guidance and management profession. 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we must strengthen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dicine, set reasonable training objectives to meet the social needs, and change the training path to train sports professional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carries out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is issu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strategies, and explores an effective, wide-ranging and integrated "compound" and "applied" training path of sports talents, which provides an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upply-side reform;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dicine; Talent training path

G80-05

A

1007―6891(2019)04―0051―03

10.13932/j.cnki.sctykx.2019.04.12

2019-04-09

2019-05-10

1. 2018年度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健康中国背景下“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18YJC890027)。2. 2019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会科学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体医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2019-ZDJH-436)。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医供给
创建体医融合健康促进体系实践研究
后疫情时代安徽省体医融合现状的调查研究
体医结合背景下提升城镇老年人健康水平的策略研究
边界与可能:体医融合中的身体、技术与知识
关于体医融合人才培养的探析
“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