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总目录

2019-02-19 08:45
城乡建设 2019年24期

卷首

01-01 再现壮丽史诗 叶昌元

02-01 城管不外民情 叶昌元

03-01 还有多少“假山”待拆 叶昌元

04-01 全面提升城市园林绿化水平 付宏才 董翠林

05-01 住房面积之争,乱在哪里 叶昌元

06-01 老旧小区改造要以人为本 张 波

07-01 邻避还是必要的 叶昌元

08-01 串联山水人文 共享生态文明 高 磊

09-01 巴黎圣母院火灾的警示 王来青

10-01 着力推动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高 磊

11-01 “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可以借鉴 汪广丰

12-01 提质增效 破解症结 郭 慧 宋天辰

13-01 垃圾分类,不忘源头减量 叶昌元

14-01 “无废城市”建设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 高 磊

15-01 40年前后的住房租赁 叶昌元

16-01 构建综合减灾体系 保卫城市安全 金 磊

17-01 初心犹热 叶昌元

18-01 景德镇的清新转身 叶昌元

19-01 鹓鶵无意与鸱争 叶昌元

20-01 清平盛世高楼起 高 磊

21-01 新机遇:城市转型、创新发展 叶昌元

22-01 污水处理:从水厂先行到厂网并重 伍 进

23-01 消费扶贫效应引发区域合作发展 冯 奎

24-01 从拆到保,工业遗产迎来再生时代 高 磊

全国两会专题报道

06-06 云际坐磐石 万山有主峰 本 刊

两会回音

06-10 响应“两会” 建言献策 本 刊

06-11 看准趋势,把握精髓,谋划锤炼,布局未来——谈房地产业转型 秦 虹

06-14 关于工程建设标准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有关问题的思考和建议曾少华

06-17 一点接入 全网互通——砥砺奋进,城市智慧卡迈向新辉煌 卢 希

06-19 集约、效率、生态——环保产业向环境产业升级 薛 涛

06-22 以水为纽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白伟岚等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

16-06 从“三废”治理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解振华

17-06 精神旗帜扬中州 朱燕芳等

17-14 于都再出发 叶昌元 邱续明

18-06 成都城市建设70年 刘祯贵

19-08 70年南京城市“蝶变” 汪广丰

20-06 中国住房发展70年 叶耀先

22-06 从“出走”到“回归”——中国传统村落发展历程 史英静

24-06 城市老旧产业用地再利用的回顾与启示 盛 况

24-12 在城乡建设领域落实可持续发展相关议题 张晓彤

24-15 踏浪前行风正劲 如椽巨笔著华章——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70年发展回眸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15-29 坚持“七个强化” 践行初心使命 宋晓路

18-12 全面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共同打造美丽浙江建设新名片项永丹

20-10 垃圾分类 谁主沉浮——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访谈录薛学轩 张明建

23-28 组建“乌兰牧骑” 推行“战地微课” 肖 伟

本期话题

01-06 共同缔造幸福美好——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成功召开 高 磊

01-09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成果展示

01-13 2019年住房城乡建设重点工作部署

02-06 行稳致远 回归初心——2018年水务领域年终盘点 鞠 欢

03-10 关注人居环境 创建美好生活

03-11 未来十年我国住房发展三步走 冯 俊

03-12 高质量发展人居环境 陈宜明

03-15 上海乡村人居环境评估体系研究与实践 孙 奇

04-06 乡村排水设施的聚与分——以连州市乡村为例 谢家强等

05-08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引擎力量 冯 奎

06-16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释放房地产市场发展及转型信号成 立 魏 凌

08-06 面向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大数据应用 徐 辉

09-12 都市圈——集成式改革创新的理想空间 冯 奎

10-06 坚持节水优先 推进绿色发展 本 刊

11-12 数字化进程——重塑城市竞争力 冯 奎

12-06 “租也美好”佛山实践 高 磊

13-12 城市体检:城市总体规划评估与落实的制度创新 秦红岭

14-06 垃圾分类升级:有机固废新机遇 丁 宁

14-11 无废城市“11+5”试点固废管理现状 丁 宁 刘 琪

15-14 我国住房租赁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魏 凌 成 立

16-14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建筑保护的“天津案例” 何 为

17-16 城市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徐 林 范 毅

18-16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助力可持续发展——从《东京宣言》到《上海宣言》 范益群 李焕青

19-12 中国“农民第一城” 龙港撤镇设市 冯 奎

21-06 国家级新区发展阶段及思考 冯 奎

22-14 雨水排水口出流污染治理探索 唐建国

22-17 太湖流域污水处理提标概况 何伶俊

23-08 我国城市垃圾分类系统工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 王 毅

24-22 垃圾分类推动环卫行业升级 刘建国

24-25 环卫管理系统的迭代需求——以宁波市为例 余 宁

24-28 苏州市有机垃圾资源化利用现状及展望 何 晟等

高端声音

09-16 让工程科技紧贴新时代需求 郭允冲

专题报道

02-14 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经验交流

04-15 市政排水管网整治工作展望 吕耀志

04-18 排水管网养护技术创新及运管实践 姜明洁

08-10 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探讨 刘 涛

08-12 垃圾分类全国重点城市立法盘点 丁 宁

08-16 上海生活垃圾分类治理模式探索 罗 楠

11-20 精致城市到底离我们有多远——“祁阳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朱治宁 董黎明

12-10 广州:清污分离 提质增效 禤倩红等

12-12 北京:厂网一体 系统治理 于丽昕等

12-14 江苏:系统谋划 完善机制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18-22 景德镇:留城市记忆 塑千年瓷都 张 娟 陈 凯

20-16 中国传统村落交通可达性分析 史英静

人物访谈

12-16 “乡愁”是乡村振兴的最靓名片——访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 薛学轩 张明建

12-19 当下有为 未来可期——访北京高能时代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丽 胡学敏

20-12 建筑设计从城市设计开始——访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名誉院长、总建筑师崔愷 高 磊

24-30 峥嵘岁月 不忘初心——鲍世行访谈 闫晋波

24-32 变事后应急为事前预警——访中国市政工程协会智慧道桥专委会特聘专家、北京国电经纬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良 高 磊

本刊视角

01-16 城市空间·深圳地铁16号线车站设计的美和情怀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01-19 记者观察·三井胡同——北京景山街道环境整治的范本之一 蓝 枫

02-18 城市空间·乌伤驿站·康巴客

02-20 记者观察·磐安:盘活文物资源 助推乡村振兴 周铖涛

03-06 城市空间·“雄安奋斗谷” 展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03-08 记者观察·界首:集中整治乡村环境 基本实现“无危房”谢树立 王 飞

04-32 城市空间·创意为城市增色——中国第三届创意设计涂鸦大赛剪影 萧素芳

04-34 记者观察·四川:打造“美丽四川·宜居乡村” 王玉华等

05-14 城市空间·湖南省美术馆的设计策略 王 凡 胡世勇

05-18 记者观察·用心守护枣阳“绿肺” 付宏才 董翠林

06-28 城市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水系景观规划设计段佳佳 李宗睿

06-30 行业观察·智慧化建管服助推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徐振强 牛长春

07-08 城市空间·千年“海丝”扬新帆——厦门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造 韩成林等

07-12 记者观察·北京群租面面观 苏金河

08-20 城市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水系无器械健身系统设计孟庆诚 高博翰

08-22 记者观察·宿迁市生态经济示范镇建设实践 段全猛等

09-08 城市空间·“蓝天空港城”成为长沙最美建筑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公司

09-10 记者观察·杭州:“三位一体”巡河道 周晓滨 汪毓梅

10-19 记者观察·路灯杆共享5G通信微站 李霄柏 卜少伟

10-22 城市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水系文化提升设计谢晓英 李宗睿

11-08 城市空间·红星美凯龙广场——张家界文旅名片 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公司

11-10 记者观察·海绵城市建设 安吉成浙江优秀 吴 静 李 颖

12-22 城市空间·北京城市副中心镜河水系“城市阳台”设计李银泊 鹿 璐

12-24 记者观察·传承历史文化 彰显时代特色——走近河北省特色街区、风貌建筑 田可心

13-09 城市空间·广州大剧院——广州新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杨学文

13-10 记者观察·长春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学校 战福君 赵 雪

14-23 行业观察·农村供水及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费用简析 刘保宏

14-26 城市空间·街景重构——原联想总部景观改造实践探索 张妍妍

15-08 城市空间·北京大兴新机场线轨道交通创新设计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

15-12 记者观察·住房安全有保障 助力脱贫勇担当——陕建十一建集团紫阳危房鉴定扶贫侧记 杨朋超 张辽辽

16-18 城市空间·新老石材的对话——北京城市副中心南广场地面艺术装置设计 谢晓英 黄海涛

16-20 记者观察·乡村风情 诗意栖居——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纪实 葛顺明

17-22 城市空间·桥驿广场——长沙文化地标 阳学文诗意建筑设计公司

17-24 记者观察·北京生活垃圾进入“强制分类”时代 王 雷

18-24 城市空间·黑桥公园:探索留白增绿的城市郊野公园魏佳玉 唐艳红

18-26 行业观察·城市老旧小区改造要“整体设计先行” 仇保兴

19-07 记者观察·浙江温岭:“智慧城管”助推城镇精细化管理江文辉

20-22 城市空间·首钢冬训中心:钢城遗址的转型改造 陈跃中

20-24 行业观察·厨余垃圾分类处理应适度适量 刘建国 程 云

21-10 城市空间·国匠标准助力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北京城建集团

22-22 行业观察·以租赁保证保险化解长租公寓租赁违约风险 罗忆宁

23-06 记者观察·拆除危旧楼房 确保群众安全 胡光银

城市管理

01-20 开封城管“管得宽” 王 领 娄智永

02-36 管理无缝隙 服务零距离——淮北市设立“城管民情室”实践 孟 斌

03-28 临澧县:棚户区改造征拆实践 鄢宣舫 王 昆

04-48 加强城市治理 增强承载能力 潘奇兵

04-51 纵深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吴江模式” 孙 洁等

05-42 城管执法简易程序处罚案件常见问题 濮加友

06-50 以人为本 服务为先——三门峡市城市管理局服务型执法工作纪实 王苏强 王 博

06-52 小厕所 大民生——苏州市吴江区将“厕所革命”进行到底苏州市吴江区城市管理局市容环境管理中心

07-40 兰州“城市啄木鸟”:助推精细化管理 林 曦等

08-37 城市弹性管理模式探索 祁作峰 陈希成

08-39 迈向品质城市——新时期中国地级以上城市治理指数构建及评价 杜 锐等

08-44 成都:着力健全街面问题处置机制 王玉华等

09-21 垃圾分类的“密云模式” 叶昌元

10-43 让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陕西省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出台实施 何 蓉

10-45 互联网+社会服务的社区基层治理——以上海市两社区为例 王澔宇

10-47 福州:“厕所革命”释放城市精细化管理效能 汪 抒

11-36 非接触执法:开启城管执法新模式 潘 凌

11-39 生活垃圾分类市场主体的培育和监管——以浙江省为例 俞伟波

11-41 山东岱岳:城市管理“匠心耕作” 方 丽

12-38 城镇燃气供销差控制管理方法 杨辰晨

12-40 盘锦城乡环卫一体打造中国人居环境范例 杨 洪

13-38 2019中国(秦皇岛)智慧城管建设经验交流会召开秦皇岛智慧城管受好评 王 雷 康 健

13-40 小指尖联动大智慧 以智慧城管推进全民城管 陈建富

13-44 创新机制 借力智慧化手段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 高杏林

13-46 破解难题 兰州市消灭城市“蜘蛛网” 曾 越等

14-37 大数据引领大民生——安丘市智慧环卫建设纪实 江军海

14-38 城市绿道系统规划建设的共性域 祁作峰 连 华

15-40 城市治理创新2.0模式——以北京“五位一体”城管物联网平台建设工程为例 黄孝斌

15-43 汾阳市全面推行“智慧城管” 田 伟

16-33 钱塘绿道建设管理一体化刍议 吴 伟

16-36 苏州市环保“邻避”冲突的治理路径 邵 霞等

17-47 杭州下城区:“云上城管”引入“AI智能” 张毅恒

17-51 贵阳:构建全民共享的“智慧城管” 欧阳熠

18-46 综合施策 精准治违——成都市破解老旧院落违法建设治理难题 王玉华等

18-48 还城市一片洁美——安徽淮北重拳出击从严执法清除非法“小广告”王立新 孟 斌

19-47 郑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区域评价 王冰冰

19-50 无锡智慧城管 实现共治共享 张跃跃等

20-38 江西上饶:“净化、序化、美化”市容环境 郑 敏

20-40 山东诸城:城乡同步治污水 王孝民 王一鸣

20-41 让河水清清家园更美——安徽省界首市部分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纪实 谢树立 赵 洁

21-28 治理城市“难点”:规范店招 欧阳犇

21-30 盐城市盐南高新区:基于“十没有、二十有”的精细化评估张华兵等

22-48 桥连5G 智慧未来——成都道桥管理新模式 成都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22-50 深耕城乡环卫一体化 于瑞玲

23-52 让“精致”成为兰州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曾 越

23-55 如皋市乡镇综合执法改革路径 王 震

23-57 个人运输建筑垃圾的定性处罚——基于安徽肥西城管执法实践的思考 陶 冉

24-58 聚力改革创新 深化精细管理——常州市推进物业管理改革创新的探索与思考 史政达

24-62 湖州:精准分类 扩面提质 郑 晖

未来城乡

01-24 发展地下物流 打造智慧配送 俞明健

02-22 住房预期,稳住 叶昌元

03-18 “房住不炒”定位下的住房发展规划 王艳飞

05-20 地下空间开发对既有历史建筑的影响及保护 段 焜等

05-22 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区域开发 李 静

05-26 构建应急物流保障机制 肖九梅

07-20 地下空间利用与深地生态圈 谢和平

09-18 北京中轴线如何南延? 王淑娇

10-24 智能小区安防牵手信息化 崔利军

11-16 仓储安防与管理 刘道春

15-18 城管综合执法发展路径:城管警察 王 毅

17-26 以生态宜居村庄建设为主体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的乡村实施李兵弟

19-16 城管执法重心下移的出路 王 毅

21-14 机构改革背景下的规划信息化 郑文裕等

23-20 提质增效,改变高密度居住方式 徐宗威

问题研究

01-27 “府际关系”与城市总体规划改革创新 丁 琼 朱春燕

01-30 湖北省“多规合一”试点路径探索 位 欣

02-25 水环境综合治理付费模式推演 李艳茹 薛 涛

03-21 城市规划中易混淆概念的辨析 潘爱丰等

03-25 合肥都市圈发展现状及对策 郭 浩 宋文艳

04-21 四维集约,合纵连横——2018固废产业年度盘点 薛 涛

05-29 高铁枢纽的触媒作用——以桂林西站地区为例 张欣慧 丘忠慧

05-33 物业管理延伸服务的路径选择及策略 温汉锋等

06-32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住房保障供应体系研究 刘 锋

07-26 园林绿化:厘清存量价值 提升城市品质 陈战是 刘冬梅

10-28 海绵城市管控制度落实探索——以海宁市城西新区为例 汤 钟等

12-26 城市规划语境下的空间创新 刘 昭 吕晓蓓

12-28 迎接科技变革的城市未来 吕晓蓓

12-30 创新城市发展模式的上海实践 黄倩蓉

13-16 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综合监测系统实证研究——以两江新区为例 彭漫莉等

13-19 公租房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宁夏银川为例 闫晓霞

15-20 “三线建设”城市经济空间演化分析——以绵阳市为例 郭 凯 陈 涛

15-22 内蒙古草原城镇特色之美的思考 王 璐 郭丽霞

15-25 内江市房地产业发展的难题及对策 倪 献

16-22 我国房地产中介市场发展情况调研 倪 献

17-28 让守信者获绿色融资——房地产行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运用 羽 键

17-31 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政策 加强风险防控的思考 赵铁刚

18-28 绿色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比较分析 张倩倩

19-18 厦门市住房保障的做法与启示 王艳飞

19-22 如何用好新时代住房公积金 黄晓华

19-25 南盘江曲靖段生态廊道发展路径 王定宝等

19-28 数字化审图现状及青岛市的试点和推广探析 岳 阳

21-18 浙江大湾区发展策略研究 牟盛辰

21-22 公租房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分析——以武汉市为例 宋 萱

23-23 基于省-市县两级事权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管控 位 欣

23-26 海绵城市理念的园林景观设计 张丽娟

封面专题

13-22 用心点亮每一盏灯——江苏省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发展侧记 李小燕

15-32 绿荫水润新济源——济源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侧记 曹 宇

19-30 “五美”怀仁 幸福之城 居吉荣

23-12 璀璨“龙城”小桔灯——常州市城市照明管理处党建文化“五个一”工程建设纪实李小燕

文旅产业

01-34 芦潮港公园海绵城市实践 陈美华

03-32 “公园+城”异彩纷呈——四川探索“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侧记 薛学轩 张明建

05-63 旅游区传统商业街的环境设计 姚洪文

07-61 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姚洪文

07-65 当代民宿设计的特色及发展 李 妮等

09-56 浅谈建筑的色彩 黄臻炜

11-28 世园会 四合院里品味大北京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创作中心

11-32 昭通市:城市道路景观改造设计及建议 董 草等

13-30 民宿与在地文化的价值链接——以汉中“汉家乐”品牌建设项目为例 董媛媛

13-34 从遗产价值看圆明园大遗址保护利用 张孟增 张志国

15-36 传统景区的提质改造与旅游创新——以《韶山市韶峰景区核心区域提质改造规划》为例 高杰锋

17-54 全域旅游视角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更新比较——以上海黄浦江东岸与巴黎塞纳河左岸为例 章迎庆 孟君君

17-58 陕西省发展民宿业的机遇、问题及对策研究 杨 瑞 孙 星

17-62 基于文化创意的旅游产品开发设想——以陕西省合阳县为例 刘浩琳

19-70 历史地段的城市更新探索——以上饶市水南组团为例 高杰锋

21-50 福建古民居 千年嬗变蕴乡愁 汪 抒

21-54 保护生态系统 凸显社区景观——上海芦潮港社区综合公园景观设计剖析 彭 峰

21-58 天水城市彩叶植物应用 郭 毅

23-64 敦煌旅游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和开发价值研究 胡逸卿 王 斌

城市建设

01-38 北仑:中心城区特色的提升路径 陈珍珍等

01-42 海绵城市灰绿协调发展的思考 史腾华等

01-44 日照市:用好“绣花”功夫 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李申华 徐 伟

01-46 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行业市场分析 吉启苏

01-48 一片赤心献环卫——记山东满国康洁集团青岛区域河套项目经理乔宪论 马兆坤

02-39 上海市排水设施运维机制探索 刘 波 王 捷

02-45 城市亮点区块建设思路初探——以武汉青山区和平大道“和平之心”项目为例 陈丽凡

02-48 江苏省污水处理费用变化趋势 叶正祥

03-36 苏州市公共交通立体化发展的PEST分析 邹心鋆 丁福兴

03-38 城市黑臭水体治理路径 李学义 贾烋桾

03-41 安阳市园林绿化养护的市场化运作 胡晨希

03-43 BIM技术在杭州污水处理厂的应用 孙怀谷 韩 菲

03-46 潍坊: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高品质城市 张志国等

03-48 灌云县: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家园 殷宏图

04-53 宜宾:“城市双修”视角下的旧城改造 罗 毅

05-44 邯郸市永年区:建设绿色可持续之城 李川杰

05-46 综合管廊应该建在哪里——以上海市嘉定新城为例 钱 昊

05-50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及对策 董 鹏 路金龙

05-53 石家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做法及成效 卢俊龙 张更路

05-55 山东诸城:加强污水污泥再生利用 王孝民

06-54 郑州:描绘生态园林出彩画卷——郑州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纪实 曹 宇

06-58 环保技术创新未来发展趋势解读 陈 飞等

06-63 合作共享 智慧出行——城市智慧公共交通标准化战略合作启动 高 磊

07-42 城市双修的理念、方法和实践——基于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工作经验研讨 李昕阳

07-45 新官“理”旧账 “理”出新气象——漯河市城建交通工程周例会彰显政府公信力 张迎新等

07-47 兰州城区道路交通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祁作峰 陈希成

08-46 科技创新引领中国建造开启新篇章——30项工程获第十六届詹天佑奖 汪红蕾

08-48 疏解背景下的社区公共空间——对北京三类社区的比较研究 贾 濛等

08-53 黑臭水体治理的“全国示范”——中建一局集团治理安徽宿州黑臭水体纪实 品 萱

08-56 “京环模式”运管实践 杨 洪

09-24 北京市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路径探索 李子扬

09-26 打造餐厨垃圾处理新模式 助力提升生态环保新水平 董家桥

09-28 政府投资综合管廊的决策分析 许兰森等

09-31 安置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与对策——以涪陵新区为例 秦 杰

09-33 珠海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方案量化分析 张浩彬等

09-37 重庆市:工业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 骆虹莅

09-39 高能环境:内生增长强劲 龙头蓄力可期 胡学敏

10-49 新时期成渝城市群转型与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肖 磊

10-52 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实践——以宁波市姚江花园小区为例 张佳丽

11-50 公园绿地型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布局与疏散路径——以广州市南区公园为例 王健仪等

11-54 河南:做好四篇文章 推进百城提质 张迎新 朱成安

11-56 合肥市碳收支平衡分析 徐从等

12-42 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配置战略思考 戴 韵等

12-45 电缆入综合管廊之探讨 徐 剑等

12-48 节水先行,助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昆明市持续提升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 曹 宇

12-50 老旧小区改造的“厦门模式” 黄 硕

12-52 促进国际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第十届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高峰论坛在澳门举行萧素芳

13-48 城市风貌信息分析及对比——以四川绵阳、遂宁为例 赵 祥 李 林

13-51 晋江五店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 苏志明

13-53 揭秘“无人值守”水厂 体验中国建造的环保智慧 品 萱

13-55 福建“厕所革命”:补短板、树标杆、惠民生 汪 抒

13-57 大金山岛保护性开发实践 黄超杰 姚锡琴

14-40 垃圾焚烧:废墟上的荆棘之花 胡学敏

14-42 综合管廊建设PPP模式推进建议 胡 蝶等

14-45 北方滨水城市济宁理水策略 李 冰等

15-44 在民生上下真“功夫”——湖南省祁阳县精致城市建设侧记 居吉荣 董黎明

15-46 城市建成区空间评价体系研究 刘 钺等

15-49 合肥城市新中心及其轴线构建研究 潘爱丰等

15-53 生态城市理念下的城市绿道探讨——以广州东濠涌绿道为例 廖牧云 刘翔宇

15-56 兰州市城市发展形态研究 郭宏盼

15-60 基于Infoworks ICM的全流域排水模型构建及分析——以青岛市黄岛区小辛河-长安河流域为例 孙建海 王 琳

15-64 湖北郧阳区贫困山区老旧小区的文化保护与开发路径 周家山

16-40 水墨江南 越美嵊州——嵊州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侧记 曹 宇

16-42 太原城镇密集区交通体系发展思考 宁 静

16-45 实体书店植入天津城市新生态 宋厚鹏

16-47 培育核心功能 引领城市发展——以河北省正定县为例 田志强

16-49 小区绿化项目成本管理 王 静

17-33 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艺与运行管理——以昌邑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 朱绍宽

17-36 公交中途站微更新改造方法研究 彭 翔

17-38 南京市公园布局现状与对策 汪广丰

17-41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为例 韩 超

17-43 玉门新市区风貌塑造探讨 夏红宇 张丽娟

18-50 杨家祠及周边环境微改造策划与实践 曾国胜等

18-52 重庆住房租赁市场发展分析 孙秋兰

19-36 石家庄:以试点为契机 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王增军等

19-38 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思考和建议 戴 健

19-40 诸城市依托“三区”共建共享 秦焕升

19-42 人工湿地组合系统在水生态治理中的作用 周静远

20-42 坚守初心促节水 历经风雨吐芳华 曹 宇等

20-44 房地产交易监管能力提升建议——以重庆市为例 张梦俐 李让恩

20-46 曲靖文明城市创建路径研究 沈凌云

20-48 长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徐浩铭

21-35 地下水环境污染治理及风险防范 周静远

21-38 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系规划设计路径 周倩岚

21-39 浅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何明婵 刘 霞

21-41 重庆市政交通供给战略研究 钟 韵 师 敏

21-45 杭州城市滨水绿地海绵设计——以丁桥单元中央水景公园为例 郭珊珊等

21-48 青岛市:建设节水城市 推进绿色发展 路忠诚等

22-41 萧山街道改善实践 戴 金等

22-44 泉州古城自发性改造更新保护实践 张胜钰

22-46 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消除群租房安全隐患 周晓东

23-31 江苏省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 刘 金 李 铭

23-34 加快建设安全发展型城市 陈 超

23-36 芳香植物在生态园林城市中的应用 刘亚迪等

23-40 改善水生态 做活水文章 打造至美幸福城 李中华 高大立

23-44 城在森林中 人在花园中——打造森林公园城市的郴州实践 尹启良

23-48 吕梁黄土高原城市风貌特色营造研究 高微微 赵耀虹

24-42 生态宜居城市指标体系构建及实施路径——以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宿迁为例 陈小韦

24-45 “共同缔造”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以山东枣庄为例 刘秋宏

规划设计

03-50 石家庄龙泉湖景区规划 穆立雷

04-45 城市门户空间营造——以包头市东出口城市设计为例 陈墨峰

05-36 长沙市老城区的慢行交通网络优化设计 黄永萍

05-39 挽救“矿竭城衰”规划设计——以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北片区为例 黄洪波

06-44 兰州:城乡规划“总师制”探索 任佳佳

06-46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发展路径——漳州市华安县城乡总体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陶 勇

07-29 控规编制模式比较研究 杨慧祎

07-33 肇庆高新区“三旧”改造规划探索 刘 飞 张容芳

07-37 校园标准运动场作为应急避难场所规划 董 草等

08-28 运营规划思维下的城市设计——西安沣东华侨城城市设计 黄嘉勋

08-33 留下宋韵杭风——杭州留下古镇历史街区更新规划设计 朱利亚 俞姝姝

10-32 从城市设计到城乡设计 祁作峰 章海峰

10-34 太原都市区轨道交通体系研究 宁 静

10-37 从游人活动数据看公园——以开封环城墙绿化景观工程为例 李媛媛

10-39 高山滑雪场馆环境友好指标体系构建初探——以2020冬奥会高山滑雪中心为例 李 博

11-44 规划思维转变:从陆域到海域——以珠海外伶仃岛为例 张婷婷等

11-47 城市规划馆布展更新的问题及实践——以长春规划展览馆为例 成 帅

12-33 城市住区交往空间设计研究——以山东禹城百合二期项目为例 陈慧慧

12-36 激活邻里空间——山东日照文创园低密度办公综合体景观设计张 婷 牟鹏锦

14-28 户外微空间设计实践与思考——以北京环天坛地区为例 谢晓英等

14-31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蓝图——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梁智锋 姚 圣

14-35 历史文化名城交通策略研究——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 罗 崴等

16-26 沈阳市乡村振兴规划探索 高子钧 宫远山

16-30 基于城市风貌的天际线研究——以浙江省庆元县城一溪两岸为例 王倩华 陈金泉

18-32 城市设计工作精细化管理刍议 闫晋波等

18-35 生态保底 文化领航——厦门市海沧区龟山公园景观规划与概念设计张 元 李银泊

18-38 绿境荣城 华彩聚心——多视角下的兵团第十二师“万亩绿心”项目规划策略普丽群

18-41 淮安都天庙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方案设计 孟 甜

19-63 武汉市: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编制实践 程 梦

19-66 长春市伊通河流域水环境治理规划实践 丁新亮

20-30 生态营建 康养结合——承德市雾灵山养生谷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 张 元 王 翔

20-33 严守黄线 城乡统筹——对哈尔滨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郑文裕等

20-36 实用性村庄规划关键问题探讨 孙宇毅

21-25 乡村既有建筑更新与空间优化探讨——以浙江省武义县大田乡乡政府建筑提升改造为例张鑫锋 徐筱婷

22-26 近期建设规划助推城市建设——以哈尔滨市为例 郑文裕 许大为

22-28 新旧动能转换中控规编制的思考——以宁波保税区为例 陈珍珍

22-30 公园化的公建景观设计——以山东日照科技文化中心为例 杨 灏 张 琦

22-33 目标导向的可持续行动策略——以丽江解脱林生态专篇为例 李 博

24-36 浅谈红色旅游地的景观提升设计——以江西永新三湾改编核心景区为例 刘 晶 靳 远

24-39 多要素协同的燕花庄连片区村庄规划研究 邢益斌

海绵城市

22-36 珠海市 因地制宜,探索可复制海绵城市建设模式 曹 宇

24-48 福州市 治水融入新理念 润泽民生美“榕”颜——南方复杂水环境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实践 曹 宇

山水湖州

02-51 湖州:以绿为媒,构建生态慢行系统 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04-60 书香小镇 古韵新城 宋笑丽

06-66 昌硕故里 人文鄣吴 陈 韬 褚芝萍

08-62 梦中的江南水乡——南浔镇三长、横街小城镇整治旧貌换新颜 沈学峰 章沈泳

10-60 漾西:水漾人居小镇 范 渃

12-58 醉美古银杏长廊 绘就小镇美丽画卷 张 淳 董耀顺

14-54 莫干山镇的“美丽经济” 杨莉莉

16-56 长寿报福 畅美小镇 贺 苗 丁 兵

18-61 运河古镇 海派水乡 徐晓飞

20-56 守护绿水青山 坚持产城融合 张 淳 董耀顺

22-60 南浔,苏杭之间的最美明珠 周 青 蔡果夫

24-66 打造湖州宜居绿道网 邵 立

村镇建设

01-51 徐州市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及对策建议 彭明唱

01-54 紫溪村人居环境规划的实践 朱杰亮 陈述明

01-57 农村垃圾治理 打造清洁家园 朱 彦

01-60 丽水市古堰画乡:“特色小镇+旅游”模式的实践 卢双鹏等

02-54 村镇人居环境的颠覆——安庆市农村“三大革命”侧记 叶昌元等

02-58 沙图沟村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 陈墨峰

03-52 设计下乡助力脱贫攻坚 共同缔造美丽宜居乡村 本 刊

03-57 镇安村:乡村改造与更新 雷维群

04-62 数字信息技术辅助乡村扶贫——以湖北红安柏林寺村为例 史英静

04-65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路径探索 胡传景等

04-69 竹炉汤沸火初红——旧店镇的乡村振兴尝试 赵启成

05-56 河南濮阳: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建房管理 樊向千

05-59 重庆市农村公共照明概览 王金伟等

06-68 新型农业经营与生态农庄设计——以澄江县蓝茜农庄为例 董 草等

06-71 江苏省农村绿色建设发展分析 马思聪等

06-74 灌云:守护绿水青山 建设美丽家园 殷宏图

06-76 张掖:精准发力 村容日新 杨学文

07-50 上海援建新疆莎车县安居富民工程 左 文

07-53 兴义市布依族生态移民搬迁的实践 王留剑

07-56 村庄规划助推乡村振兴的德清实践 沈海峰等

07-59 萍乡市五陂海绵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 汤明望 谢晓玲

08-64 “传统村落”内容传播力解析 史英静

08-69 打造美丽乡村 持续改善民生——北京农村煤改气运营管理模式探索 马麦囤 高 震

08-71 张掖特色乡村产业发展探索 邵展翅等

09-41 山东省特色小镇的培育途径研究——参照地域经济差异化下的浙江省、上海市 王天南

09-45 乡村规划设计路径探索 祁作峰

09-47 “彝人·茶谷·村寨”特色农业园规划——以团石彝族寨为例 黄洪波

09-51 泰兴西宣村:推进农村环境整治的实践与启示 常 骞 封 帆

09-53 扶贫结硕果 春满七家坪——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扶贫工作侧记 朱治宁 朱 浩

09-55 福州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打实,接地气” 汪 抒

10-62 传统村落的振兴与困惑——以安徽传统村落尚村为例 史英静

10-65 重庆:以民宿带动农村产业融合——以巴渝民宿为例 宋丹妮 罗 寒

11-60 撤乡并镇后原场镇发展现状及对策——以忠县42个被撤并场镇为例 陈甲全等

11-63 发达地区乡村再生研究——以苏南为例 宋晓真

11-66 农村居民点居住适宜性评价——以张家口市张北县二台镇为例 孙嘉宝

12-60 如何盘活农村闲置住房资源 王彬武

12-64 新时代 新江南——江阴铺开新农村建设新蓝图 梅玉珍

13-61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典型模式之比较 徐立昌

13-64 山东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刘海泉 刘 婷

13-66 曲靖爨文化小镇融合发展规划路径 王定宝等

13-70 城镇化视域下甘南农牧区价值观变迁 王素英

13-72 菏泽市贫困镇产业扶贫实施路径探究——以菏泽市董口镇和李村镇为例 周迦瑜等

14-56 传统村落语汇的挖掘——以《徽村印象》为例 史英静

14-59 合肥市木兰村三阶段发展路径 严若曦

14-61 乡村精细化设计 唐 实等

14-64 茶禅诗景融合——湖州市妙西镇楂树坞规划 郑结军 谢鸿锋

15-67 传统村落适老化修缮初探——以北京为例 刘 辉 孙诗兵

15-70 苏州金庭镇景观保护和发展的文化基因研究 张梦莹 马建武

16-60 中梁山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以重庆市华岩镇中梁村、云峰村为例 李让恩 蒋 霞

16-63 美丽宜居村庄规划实践——以浙江省天台县坪桥镇张思村为例 沈钥飞

16-65 贫困村规划策略及实践——以江苏省灌南县李集乡新民村为例 王 培 段全猛

17-65 北京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实验研究——以密云下栅子村民宿为例 齐 亮 段迪琛

17-68 镇江市农村自建住房现状及宜居性优化设计分析申雯雯 陈亚伟

18-64 红桥村“走红”的背后——武汉市江岸区红桥村“城中村改造”的故事与启示 吴新兵

18-67 广州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践 陈晓明等

19-53 农村清洁取暖的“鹤壁模式” 张迎新 赵文东

19-56 市、县、镇三级乡村风貌管控探索 刘 星

20-62 沈阳孟家台村宜居建设探索 李佳阳等

20-64 传统村落景观环境提升与活化——以永安市吉山传统村落为例 汪和顺

21-64 区域规划视角下的“扶贫项目再开发”探究 毛志龙等

21-67 美丽乡村建设之民居设计平台解析 王 丰等

21-69 阜蒙县脱贫的解围路径 张禹石

21-73 宁夏镇北堡镇特色发展之路 赵晟宇

22-62 四川:启动古镇古村落数字博物馆 王玉华等

22-64 河湟地区庄廓民居生态策略研究 杨民安等

23-60 脱贫攻坚战略将转向“解决相对贫困” 刘伯霞

23-62 村庄规划公众参与方式的思考 戴荣里 张 刚

24-68 美丽乡村建设排水收集管网的设计思考——以北京市某镇为例 王玉双等

24-71 高起点统筹谋划 全聚焦精准发力——金湖县着力打造农房改善苏新样板 张孝坤

漏损控制

02-62 恰当的水务大数据才符合数据挖掘的需求 张俊杰

04-56 《城镇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修订影响解读 毛茂乔

04-58 产销差控制乃一把手工程 张俊杰 李淑慧

06-64 政策助力产销差控制 张俊杰 萧素芳

08-58 如何解决小区用水难问题 张俊杰等

10-56 产销差重在管理 张俊杰 尹绥明

12-56 对标管理在产销差控制中的应用 张俊杰 吴阔海

14-48 管道机器人在热网失水控制中的应用 张俊杰等

16-52 强化复查机制 提高抄表质量 张俊杰 吴阔海

18-54 检漏误区及对策研究 吴阔海 张俊杰

20-54 解决水务架构弊端 助力产销差控制 张 建 张俊杰

22-52 DMA小区漏损治理探索与实践 张 涛 张俊杰

24-64 构建河道、供排水三维一体检漏体系 王彦润 张俊杰

二次供水

14-50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通辽市二次供水统建统管及旧改工作纪实 萧素芳

18-57 智能二次供水系统发展趋势 徐 涛等

18-59 二次供水不是“点状”工程 陈 娅

22-55 设备智能管理平台应用 梅春雨等

人居环境

01-63 我国持续推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王 雷

01-65 发展城市商业生活服务业的建议 贾广葆

02-28 公园城市,具象的美丽中国魅力家园 王香春

02-32 新视角下的城市绿色环境建设 林 鹰

03-60 北京明清皇家禁苑内设立自然生态区 陈鸣跃

03-63 南盘江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王定宝 薛永壁

04-36 空中院落 王 毅

04-40 浮山:城市山地的生态修复 王亚南

04-43 以绣花功夫提升农民安置房小区品质 李晓航 周梦宇

06-36 城市道路绿地景观体系规划研究 王亚南等

06-40 甘南小城镇民居院落优化设计 谢晓玲

07-68 青年合作居住社区初探——以706青年空间为例 严文欣

07-72 构建“宜居金华” 提升群众获得感 陈 鹏 马萌萌

08-24 绿色动脉 贯通神州 本 刊

08-25 串出现代“富春山居图”——浙江省绿道建设经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08-26 环山循水金陵韵——南京市绿道建设经验 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09-60 从中国人品性看造园意识 张丽娟

09-62 深圳、香港高校交通系统的分析 查晓鸣

15-72 谁来代表住宅区广大业主——以北京市朝阳区润枫水尚小区为例 陈 树

19-59 从制度变迁探讨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以江门市“五级联动”综合治理模式为例 肖汉臻

20-27 重庆市住房制度历史及政策展望 孙秋兰等

科技应用

09-66 城镇污水处理厂生物除臭填料分析与研究 陆金宝等

11-76 牵手“智能+”迎风竞飞——“智能+”绿色生活生态峰会即将启幕 金香梅

国际交流

01-68 国外建筑垃圾处理的经验与启示 王国田 单彦名

02-70 英国体面住房计划始末 罗忆宁

03-66 意大利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汪广丰

04-74 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启示 樊明捷

05-66 美国城市生态公园的发展策略 王志成

07-74 英国乡村规划的思路及启示 胡 娟

08-74 多国住房调查分析 罗忆宁

09-72 舒适性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城市更新与转型策略——以芝加哥中心区为例 温 婷

10-72 哈马碧湖城规划研究 韩林飞 张梦露

11-70 圣托里尼岛的“彩色世界” 李 未

12-67 美国城市群转型经验 王江波 王蔚凡

13-74 俄罗斯文化遗产保护路径 汪广丰

14-72 德国柏林索尼中心景观——景观大师彼得·沃克的极简主义代表之作 黄姝颖 韩林飞

16-72 英国城市绿地发展研究——以伦敦为例 高 祥 盛 况

17-72 国外寒地生态城市建设实践 刘鸿铭等

18-71 伦敦金丝雀码头棕地治理启示 高树勋 盛 况

20-67 世界湾区的区域协同机制 樊明捷

21-76 国外宜居城市建设经验借鉴 汪广丰

22-70 法国名镇普罗万发展和保护启示 刘 星

23-68 国外城市设计策略 刘泓志

詹天佑奖工程巡礼

01-70 青岛市地铁3号线工程

01-72 上海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

02-66 香港净化海港计划

02-68 南京至高淳城际轨道南京南站至禄口机场段工程(S1线一期)

03-72 郑州市下穿中州大道下立交工程

03-74 杭州市东、西部天然气应急气源站工程

04-72 南宁·瀚林美筑

09-68 深圳平安金融中心

09-70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

10-68 杭州国际博览中心

10-70 北外滩白玉兰广场

11-72 苏州现代传媒广场

11-74 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北京奥林匹克塔)

12-70 四川合江长江一桥(波司登大桥)

12-72 重庆东水门长江大桥·千厮门嘉陵江大桥

13-76 长沙西北上行联络线特大桥

13-78 合肥至福州铁路

14-68 新建铁路大同至西安客运专线工程(太原南-西安北)

14-70 海南环岛高铁

15-74 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工程

15-76 香港中环湾仔绕道铜锣湾避风塘隧道工程

16-68 乌兹别克斯坦安革连至琶布铁路卡姆奇克隧道工程

16-70 伊春至绥化高速公路

17-76 云南澜沧江小湾水电站

17-78 四川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

18-74 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

18-76 沙特达曼SGP集装箱码头一期工程

19-74 上海轨道交通11号线工程

19-76 深圳地铁7号线BT项目

20-70 长沙磁浮快线工程

20-72 深圳福田站综合交通枢纽

21-60 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工程

21-62 上海市白龙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工程

22-66 广州市中山大道快速公交(BRT)试验线工程

22-68 上海市大型居住社区周康航拓展基地C-04-01地块动迁安置房项目

23-70 “彰泰·第六园”商住小区

建设文化

01-74 人居真有“北尊南卑”吗? 陈凯峰

01-77 景德镇:千年历史之上的城市重塑力量 金 磊

01-80 甘南州建筑文化与地域特色浅谈 余明永

02-77 乡愁博物馆打捞乡村文化 刘剑飞

02-78 让秀美山村散发浓郁诗意——重庆市江津区蔡家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纪略庞 然 钟家财

02-80 水墨徽州 伍若毅

03-76 人居有“常” 利民为“本” 陈凯峰

03-79 柳江场烟雨 李 未

03-81 徽州古村 方 华

04-78 千年古村——杨梅 张文锋

04-80 满池清水纳疏影 江兴旺

05-71 “建筑”应该有市场成因吗? 陈凯峰

05-75 敦煌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护与利用 田佳呓 王昱之

05-79 “天下第一衙”——内乡县衙嬗变记 许圣义 许昌浩

06-78 宝钞胡同65号 萧素芳

06-80 沙沟古镇的春天 王南海

07-76 青海循化县撒拉族篱笆楼 王昱之 刘晓文

07-78 韩家窑村落文化景观 赖 帆

08-78 孟津河水绿如蓝 刘福田

08-79 风雪望角楼 贾衍邦

09-75 海南岛槟榔谷景观装饰与发展 冯思豫等

09-78 客家围屋选址有讲究 肖大庆

09-80 建筑伦理的创新性构建——评秦红岭著《建筑伦理学》 李 伦

09-81 访北京太庙 贾衍邦

10-76 与“文化”同构而多元的“建筑学” 陈凯峰

11-78 宗教影响下的黄麻布村落风貌 孙振亚

12-74 “文化”态势应该决定“建筑科学”现状吗? 陈凯峰

12-77 绿帽子·窄房子·摩托车子——越南印象 李 未

13-80 南京史前文化遗址的发掘与绿化 陈鸣跃

14-76 真正的人居科学是客观的 陈凯峰

14-80 赣南名楼——信丰阁 张文锋

15-78 良渚至今五千年 文 扬

16-76 从“师徒传承”到“导师制”的演绎 陈凯峰

16-79 风雨朱家大院 若 荷

17-80 构建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基因图谱 冯思豫等

18-78 建筑专业院系教育工业化的科学考量 陈凯峰

19-78 昆明的老建筑:“一颗印” 钱国宏

19-80 风吹茨岩塘 谭仕江

20-74 人居秩序,“贵”在社会俗成 陈凯峰

20-76 罗马的“味道” 李 未

20-79 日照夜景赋 冷为峰

21-80 金鸡关与消失的西康省 吴春萍

22-73 人居之美在于自然“天成” 陈凯峰

22-76 大运河的遗产:窑湾古镇 李 未

23-72 李大钊在北京的八处居所 祁 建

23-76 羊楼洞:翠入梧桐秀,香来蕙草幽 肖 艳

23-78 迷人的朗木寺 王南海

23-80 乡村石屋 姚永刚

图书之窗

02-76 全国首个正式出版发行的街区设计导则《北京西城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落实城市总体规划,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付 娇

04-81 我读《亚瑟法则》 孙立波

06-81 以规划引领集中成片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规划》 陆新之

08-80 崇尚“美丽大脚” 建设海绵城市 欧阳东

10-79 深入研究发展规律 科学谋划空间布局——《中国城市群的类型和布局》 石枫华 兰丽婷

12-79 社区规划:一种新的规划范式 刘佳燕

14-81 创造性的、独具魅力的存量建筑再生攻略《建筑再生学》范 悦等

16-81 《中国乡村地理》——解读乡村、认知乡村、助力乡村振兴

18-81 《营邑立城 制里割宅——中国古代的城市设计》

20-20 《农村污水处理实用技术》

22-79 《超越地平线 城市概念规划的探索与实践》

24-73 规划行业的《精明准则》 王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