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02-20 05:00谢中权郭建杰黄忠明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脑出血

谢中权,郭建杰,黄忠明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神经外科,广东珠海 519100)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动脉、静脉或者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颅腔内自发性出血,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1]。临床以突然出现的恶心、呕吐、剧烈头痛为主要症状,多伴随躁动、嗜睡或者昏迷,随着血肿扩大、颅内压升高,易引发脑疝危象,最终发展为中枢性衰竭,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的特点。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为主,以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为常用术式,两者均有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等优势,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性比较的相关性报道较少[2]。本研究旨在比较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中男性29例,女性20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年龄(60.63±10.17)岁;高血压病程6年-30年,平均病程(15.21±3.06)年。对照组中男性32例,女性17例;年龄41岁-77岁,平均年龄(61.17±11.23)岁;高血压病程5年-31年,平均病程(16.03±2.98)年。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手术。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根据头颅CT影像结果沿翼点作一个约4 cm左右的弧形切口,采用牵开器牵开头皮、肌肉,颅骨钻孔并使用咬骨钳将颅骨孔直径扩大成2 cm-3 cm的小骨窗,使中颅窝底和外侧裂尾段充分显示,电凝硬脑膜之后剪开,将侧裂蛛网膜和侧裂锐性分离,随后使用吸引器边吸引血肿边止血,颅内压下降后用0.9%氯化钠溶液反复冲洗血肿腔,采用电刀电凝止血,留置引流管于脑内,缝合硬脑膜。引流2天-4天后拔除引流管。

实验组:行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所有患者均行局部麻醉,根据头颅CT影像结果进行血肿定位,经血肿量最大层面(避开侧裂部位)行约3 cm-5 cm的直切口,颅骨钻孔,以十字形方式剪开硬膜,将硅胶引流管置于血肿中心,首次抽吸量以低于血肿总量30%为宜,缝合头皮,妥善固定引流管并外接一次性密闭式引流装置持续引流。术后复查CT,当CT提示残余血肿量低于10 mL时可作拔管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1年后生活质量。疗效判定[3]: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痊愈:NIHSS评分减少量超过90%,病残程度0级;改善:NIHSS评分减少量在18%-90%,病残程度1级-3级;无效:NIHSS评分减少量低于18%;死亡:失去生命。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改善例数)/总例数。生活质量[4]:依据Barthel指数评分,包括进食、洗澡等共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40分表示重度依赖,41分-60分表示中度依赖,61分-99分表示轻度依赖,100分表示不依赖,即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软件SPSS 17.0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痊愈15例,有效29例,无效5例,死亡0例;对照组痊愈7例,有效25例,无效12例,死亡5例。实验组治疗有效率[89.80%(44/49)]高于对照组[65.31%(32/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Barthel指数评分 治疗前,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45.91±8.32)分]和对照组[(46.13±8.47)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上升,且实验组Barthel指数评分[(87.36±10.2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70.32±9.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相关研究显示,目前高血脑出血在脑卒中疾病中占比高达20%-30%,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致残、致死风险高,预后差[5]。其发病机制与脑底小动脉病理性变化相关,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环境下使脑组织中小动脉管壁上发生玻璃样变性,血管弹性下降、脆性增加,血管壁出现局限性扩张并伴随纤维素性坏死,形成微小动脉瘤。当患者脑力、体力劳动过度或情绪激动时导致血压剧烈升高,脑动脉瘤破裂而引起出血。手术治疗以引流、清除血肿、缓解颅内高压、控制活动性出血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及1年后Barthel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这提示,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在脑出血治疗中效果更佳,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经分析可能是因为,高血压脑出血以老年患者居多,基础疾病多,手术耐受性差。小骨窗开颅手术采用全麻方式,手术持续时间长、创伤面积大,失血量多,容易引起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响患者预后。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采用局部麻醉,手术时间短、创伤面积小,能有效降低医源性脑组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微创血肿穿刺清除术有利于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脑出血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