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文”“情”论《奇遇人生》的建构特色

2019-02-20 06:58张奇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奇遇真人秀明星

□张奇

《奇遇人生》是由腾讯视频出品的一款明星纪实真人秀综艺,节目自2018年9月25日播出以来,广受好评并在豆瓣得到9.0的高分。其实在如今网综尤其是慢综艺火爆的大环境下,这样一种旅行类的明星真人秀也不贫乏,如《花儿与少年》《花样姐姐》《妻子的浪漫旅行》等旅行类的真人秀综艺,依托现在生活快节奏下的心灵放松式的慢追求也一度受到追捧,但《奇遇人生》从开播时起就如一股清流汇入观众视野,“心灵”“高级”“反思”“生命”成了弹幕的关键词。节目共10期,邀请了11位明星嘉宾跟随主持人阿雅一同感受10段奇遇之旅,利用纪录片、沉浸式体验的模式重新认知自我,探索人生真谛。下面将以“人”“文”“情”三方面论述《奇遇人生》的独特建构魅力。

一、“人”:千万种生活方式的碰撞,千万种人生态度的融合

(一)明星的本我体质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作为人的原始形态,是一种本能化的、无意识的存在。他认为人类自我解放的劳动行为会通过自我发现与创造维护、推动本我的发展。①因《奇遇人生》每期邀请的嘉宾不自觉地跟每期的奇遇地点有某种精神上的契合,故在旅行中明星彰显出更多无意识状态下的本我。

节目第一期请到了小S。小S有两种身份,一是作为阿雅的20多年的闺蜜,因彼此非常熟悉的关系呈现出一种自然的、无意识的本我状态;二是3个孩子的母亲身份,这使得小S在非洲赞比亚的大象孤儿院体验照顾孤儿小象这个劳动行为后,由大象的母爱联想到自己的女儿,由一个小象意外的走丢感叹生命的美妙和脆弱,通过旅途中的发现,碰撞出自我的真实面貌,输出真实情感。

明星嘉宾的本我展现,还透过一系列看似不配合的举动,但却最能透露真实情绪。当天气条件不佳,几次错失与龙卷风的交会,明星嘉宾春夏在节目中表态:“我其实根本不想追龙卷风。”当古巴人马里奥邀请朴树坐摩托车兜风时,因朴树本人特别不喜欢摩托车,有一段他面对镜头的直言:“你们真的找错人了,我真的不愿意录这个节目。”就是这样一些令大家诧异的行为或言语,这些在节目中呈现的种种“不配合”,都化为真实感的点缀。明星嘉宾当时的自然言语,是一种本能的抗拒和感受,让明星的本我体质再次凸显。时下真人秀通过炒作明星CP、穿帮镜头、刻意制造话题的神剪辑等一系列巧妙手段故意夺人眼球来赚取自身利益,《奇遇人生》却以一种无安排、无套路、真性情的方式进入观众视野。诚如《奇遇人生》导演赵琦所言,他希望明星来拍自己的节目时,除了利益方面,更多的是自身的收获。通过节目镜头,以“真”呈现明星真正的自我,在奇遇中启发人生,发现自我,了解自我,这也正是这档节目的出发点。

(二)奇遇者的特有人生

在每期节目中,主持人和明星嘉宾会跟随一位带领人,体验他们当地的生活。10期节目中,野生动物救援者Rachael、追风者马丁、音乐治疗团队、新疆喀纳斯旱獭乐队、开寺庙又开酒吧的羽田高秀、冰岛艺术家Svanur等,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不同人不一样的人生。

如第9期中的奇遇者、冰岛艺术家Svanur。冰岛人笃信精灵传说,他们认为每株草、每块石头都有精灵守护。Svanur致力于在冰岛这个神奇的地方完成一个关于火的装置艺术品,展现人类与精灵之间的舞蹈、互动。当走入Svanur的生活,会发现他们家五代人都生活在森林之屋,并在冰岛最古老的森林中制作材料。有一个场景是赵立新帮忙找树枝,拿起来一根还活着的树枝,Svanur立马阻止他,指示他不能用这根未死的树枝。在他们的观念里,如若树枝还活着是不能动的。透过这个小细节,立马让我们感叹他们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的敬畏,同时又达到反思自我达到移情作用。

从节目里奇遇者们的生活方式、现状、态度中,我们可以再一次对话自己,再一次从心出发,感受着不同的经验,体会人生的多样和酸甜苦辣。奇遇者的特有人生也再一次呼应节目的初衷: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

二、“文”:由文化现象探索价值情怀

当下中国层出不穷的真人秀节目更多注重自身节目“秀”的成分和效果。一味地追求娱乐、刻意制造冲突、以明星作卖点,潜移默化让受众包裹在千篇一律的真人秀形式中。而随着引领文化自信的系列节目洗礼,也让受众感到娱乐现状背后文化内涵的缺失,受众对于一档节目的真正内涵价值产生期待。《奇遇人生》恰恰以纪录片式的“真”体验表达“秀”。而这个“秀”更多体现的是人文情怀,给人以更高的审美追求,这是当下真人秀节目应当学习的。

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从文化的民族性出发,认为“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是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②。节目每期的体验走访也让观众了解到各个地区及各个民族独特的文化氛围和传统。在新疆喀纳斯,可以感受蒙古族图瓦人特有的朴实和浪漫,传统和奔放,感受着中国的游牧文明;在日本京都,透过一日僧侣生活,可以探索日本简素的禅文化;在非洲,可以感受赞比亚人对象、对生命的柔情。节目中各国文化魅力的展现,实际上有助于拓展自我内在的文化心理空间③,慢慢接受与吸收复杂的世界文化风俗,成为自身有益的探索。

文化不仅表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行动方式,美国人类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孔对文化的看法是:“文化的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体系所构成。”④在节目镜头下,跟随嘉宾主持人的探访行动与对话,也映衬出敬畏自然、爱护动物、热爱和平、敢于冒险的一系列价值观,甚至重塑升华对事物的看法。

如第1期的最后拍摄到一具被割掉鼻子的大象尸体,这个片段引发了对人性的拷问,对现实生活中濒危野生动物的关切,对象牙消费的抵制,对万物有灵的内心反思,从而完成自我的审视与价值重塑。诚如节目中所言:“唯有强大的爱,才能平息这世界的残忍。”在第9期最后,大家在极光下围坐在一起,见证精灵艺术装置成果,通过Svanur的故事,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他个人的生活和信仰,更是冰岛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对信仰的追逐与传承。这期节目也向受众传达了万物皆有灵、保护大自然的价值观念。在走入奇遇者生活的点滴中,由于文化形式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特征⑤,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身心的放松,更是对内心的窥视及反思,凸显出一个好的节目应有的引领精神、文化与价值观的传播功能,这也是该节目蕴藏的深厚情怀与自身价值所在。

三、“情”:沉浸式情感体验

(一)文案透视节目基调

首先,节目片头的开场文案,以“地球”与“人类”、“世界”与“我们”两组“大我”与“小我”的诠释,又以“遇见”“出发”为索引,将整个节目的基调升华,不只是窥探明星真人的“秀”,更是纪实的沉浸式体验,旅行不只是一段经历,更是感悟人生的缩影。这也再次凸显出节目的寓意与内涵:通过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

其次,节目中的文案很多都来源于嘉宾的真实话语,更加凸显了嘉宾的感受深度及旅行带来的意义。如窦骁说:“你的预期永远不要让它变成一个限定的、框住你的东西。”赵立新说:“比爱情大的只有自然。”朴树说:“我没有任何故事性,人生又何尝不是。”春夏说:“我们难道不应该把所有的时间空隙,拿来爱想爱的人。”透过这些带有哲理性的所思所感,在节目中看到明星真正做自己的样子,也是这个节目借由真人“秀”的成功之处。这些文案从语言上定性节目的情感出口,寻求真实的人生状态。

(二)清冷色调衬托高级感

整季节目的色调呈现出一股萧瑟、清冷的氛围,没有厚重的滤镜和综艺节目固有的字幕等花式点缀,通过色彩淡化却给我们一种高级感。如第2期阿雅和春夏去美国追龙卷风,色调有一种灰蒙蒙的感觉,也让龙卷风马上来临的预示显得越来越紧迫,仿佛有一种“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感觉,同时又让追龙卷风这样一件很酷的事情变得更酷了。这样偏冷色调的处理定性情感的深度,不夸张不渲染的色调背后是深度的情绪表达和情感体验。

(三)镜头语言放大真实感

第一,抖动镜头的使用。节目中不乏抖动镜头,正是这种看似不专业的镜头语言让观众有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实感,如在第3期等查亚峰,因为地理环境十分险恶,尤其是拍摄爬山的时候,出现不少镜头晃动的情况,但这并不突兀,反而更加符合爬山时的严峻地形和危险因素,因而最后攀登成功的时候,观众心里跟嘉宾一样有着大大的满足感,这样的镜头语言达到了共识和共情。

第二,对自然环境声音的绝对还原。风声、雨声、溪水流动声等,让不少网友纷纷感叹,这样的声音太美了。节目转场的时候有很多这样的声音,由音引情言物,再一次凸显了节目整体的真实感。比如第2期在美国追龙卷风,因为他们要下车去看风的走向及地面状态,所以出现了很多刮风、下雨的声音,以及镜头被雨淋的场景。节目在镜头语言放大真实感的同时,也让情感寓于故事中。

(四)无“台本”的叙事策略凸显纪实性

与现在制造悬念、冲突、紧张的综艺节目相比,《奇遇人生》大胆转变为慢综艺中的徒步者,在每一期的体验旅行中,安排的环节不多,甚至有的观众因此感到不适应,认为其太拖拉。如第3期登查亚峰,一连下了6天的雨,他们苦苦等待了6天才开始出发到山上。节目前一半全部都在等雨停,等待好消息这样的徘徊中。这样的无“台本”叙事恰好更凸显了节目的完整性和纪实性,更凸显了节目的寓意和主题:人生就是无数次的跌宕起伏、迂回盘旋。

同样,节目第10期中阿雅突然得知自己的好友在美国出车祸身亡了,节目中将这个本应不属于节目的片段呈现在了一开头,让人一头雾水,但随着本期探访的进展,这一个意外的小环节显然成了节目表现共情的有力推动。所以这些原本不属于综艺节目吸睛的成分,也被毫无排斥地放在了节目中,展现明星的真我,凸显节目的纪实特性。

四、结语

《奇遇人生》在我国综艺抄袭泛滥、娱乐至死的现状下,开辟了一条新路线。弱化明星效应、娱乐泛滥带来的“秀”,强化节目寓意带来的人文情怀与自我反思,也符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的要求。以“纪录片+真人秀”为方式的综艺,挣脱了固有的真人秀模式,在真实性和深度性的表达上是较为成功的,并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视角,成为一趟去除浮尘、回归本心的心灵之旅。

注释:

①[奥]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09[M].车文博 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142.

②林孝平.试论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J].搏击·武术科学,2008(05):82-83.

③詹桂香.试探自文化认知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作用[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06):114-116+107.

④杨照曾,季国清.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产业[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01):22-26.

⑤高云球,王巨川.论文化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社会动力机制[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98-104.

猜你喜欢
奇遇真人秀明星
祷过山奇遇
奇遇
狐说——祷过山奇遇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我与猫的午后奇遇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扒一扒明星们的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