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资讯聚合类平台的内容价值优化之路
——以UC头条为例

2019-02-20 06:58陈斐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头条浏览器店铺

□陈斐

一、UC头条的发展及现状

UC浏览器可以说是中国浏览器的元老之一,自2004年创立以来,一直在扮演领头羊的角色。作为全球使用量最大的第三方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提供聪明智能的手机上网服务。作为中国覆盖人数第一位的手机浏览器,UC浏览器2014年4月覆盖人数比例为37.5%。①然而,这仍然阻止不了UC被收购的命运,2014年,UC全资融入阿里巴巴集团,组建阿里UC移动事业群,就此成为阿里巴巴移动互联网的一大入口。

在移动浏览器需求日渐弱化,内容需求渐涨的情况下,UC近几年经历了几次转型。2016年,UC浏览器正式升级为UC,此次升级并不是简单的“去浏览器化”,而是向“大数据新型媒体平台”全面升级,并正式发布大数据驱动的独立资讯应用UC头条。②从“网络入口”转变为“新闻客户端”,这是应对竞争的积极举措。在受众阅读习惯碎片化的今天,新闻内容的个性化推荐是一套已经被验证的商业模式,基于数据挖掘,进行个性化阅读推荐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唯有改变自身,才不会被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浪潮所淹没。

二、提高内容分发效率,真正做到千人千面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李沁提出的“沉浸传播”概念认为,在移动网络社会,各个媒介之间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模式的边界消失,形成了泛在时代“融合时空”的全新信息传播方式,使人们获得完全沉浸式的传播体验。③UC头条依托阿里大数据,为用户进行个性化定制,给用户带来集资讯、生活服务、购物、娱乐于一体的沉浸式传播体验。

UC头条自上线以来,就将大数据精准推荐放在首要的战略性位置,根据用户的性别、标签、时间、地理位置等数据,在特定的时间为用户定制其可能感兴趣的资讯场景化卡片,迎合受众碎片化场景阅读习惯。与其他头条类新闻APP相比,UC头条背靠阿里,不仅拥有信息流产品共有的浏览偏好数据,其旗下的神马搜索和PP助手分别掌握搜索、应用使用数据;同时,阿里电商、高德地图、优酷娱乐等数据,使得UC头条拥有得天独厚的大数据优势。

当然,大数据仅仅是个性化推荐的基础,数据的打通和深度挖掘才是培养忠实客户群的重中之重。UC头条本身不生产新闻,而是从各大新闻平台抓取海量信息,再根据受众的兴趣进行私人化定制,充分利用用户的碎片化时间进行新闻内容的推荐。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不同的频道,其中“关注”频道可以关注UC头条的大鱼号,直接接收大鱼号更新的新闻。其他频道的内容则是由负责内容运营的机器和人工进行推送,大部分由机器进行抓取、过滤,再依托大数据进行推送。但由于机器推送存在缺陷,部分内容会通过人工修改标题和摘要,设置不同的维度,推送给不同标签或地域的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UC头条背靠阿里,带有强烈的阿里印记。淘宝和天猫商城曾力推“千人千面”项目,使得每个用户都拥有一家“专属商城”,该项目曾助力淘宝从PC端成功转型到移动端。因此,UC头条专门开辟好货频道,根据用户兴趣下发相关推文,文章里带有相应的商品卡。用户在消费内容时,看到自己感兴趣的产品或者KOL(Key Opinion Leader)推荐的产品后,直接点击商品卡链接就可以跳转到淘宝进行购买。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内容消费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分发,催生了真正的“懂你的UC”。

三、UC“阿里化”推动价值变现正循环

当前,绝大多数内容平台的变现方式是广告收入+补贴,连腾讯、今日头条都不例外。优质内容和变现通道处于割裂状态,在最原始的广告分成模式下,内容不可避免地趋向低质、低俗,大量优质内容被埋没,一些“做号者”甚至通过抄袭、洗稿、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收割平台红利,出现“劣币驱除良币”的局面。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杜俊飞提出“瓦釜效应”的概念,他认为,传媒与其新闻社群之间,在一定的媒介生态环境下,能够形成低文化价值新闻市场机制,并通过彼此循环影响,逐渐产生“劣币驱逐良币”式的文化后果,导致高价值新闻只能得到传媒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低配置,而低价值新闻却可以得到传媒资源和注意力资源的高配置。④因此,想要消除“格雷欣”法则,就必须重视内容的版权和质量,内容平台对内容的追求要从数量进化至品质。UC充分借鉴阿里模式,正在走一条与腾讯、今日头条截然不同的变现之路。

(一)内容连接阿里数字经济体,创作者迎来多重收益

在2017年天猫“双十一”期间,UC赋予大鱼号优质创作者一项特殊权益——大鱼任务。开通“大鱼任务”权益后,创作者可直接对接上万客户资源,承接海量推广需求。基本上分为资讯带货、商品导购这两种风格形式:资讯带货属于经验分享干货,顺带卖货;商品导购以卖货为主,内容大多为低价、红包、好物推荐等。创作者与天猫合作,在推文内容里添加天猫店铺相应的商品卡,UC头条对这类创作者进行流量倾斜,增加文章曝光量。用户在浏览文章时,如果对商品感兴趣,通过文中链接完成购买,创作者就会获得相应的佣金,以此实现创作一次接单,即可收获包括创作稿酬、流量套餐分成、商品推广佣金在内的三重收益。这种“阿里化”的内容创作模式,为创作者带来良好的创作环境,内容质量显著优化,削弱了“瓦釜效应”,创作者的变现能力大大增强,推动整个价值生态链的正循环。

(二)UC“轻店铺”上线,商业赋能保障内容消费升级

2018年“双十一”期间,UC头条联合阿里妈妈,为UC大鱼号五位金V创作者孕婴帮、李子柒、火筵家常、fashion week、躺倒鸭开通了UC“轻店铺”。传统门户时代,内容创作者无法拥有自己的“内容店铺”,UC头条做到了使其私产化,为内容创作者提供店铺管理、运营、选品、物流等环节的“一站式”支持,帮助他们进行规范化的商业操作。在“轻店铺”功能的加持下,创作者可实现智能选品直接上架到“轻店铺”,无需备货,商家发货即可。“双十一”期间,备受网友追捧的火筵家常的自制辣酱、熏肉,李子柒自制的养生茶、蜂蜜等爆款好物在“轻店铺”上架,用户可在创作者主页上找到“轻店铺”入口,或者在内容中看到商品链接;此外,用户还可以通过手机淘宝“轻店铺”关注创作者的店铺。获得专属“轻店铺”权益后,创作者在获得内容创作收益的基础上,还能依据卖货量收获额外返佣,这一权益的开通,让优质内容的变现路径更加畅通。

可以说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举措:UC头条以内容连接阿里数字经济体,用商业思维赋能创作者,鼓励创作者生产更加优质的内容,吸引用户关注,提升用户忠诚度,深耕用户价值;内容创作者通过内容带货实现商业变现,不仅能够增加收入,而且能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让内容变现跳出传统的广告思维,除了导流,还让内容生产者掌握更多变现技巧和能力。

四、结语

为适应自媒体创作者日益强烈的变现需求,UC头条通过转变自身定位,从内容提供平台变身为内容服务平台,改变原始的变现机制,在优质内容和变现通道之间搭建桥梁,形成“媒体+社群+电商”的变现模式。一方面,UC头条优化平台内容,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个性化定制内容服务;另一方面,助力自媒体变现最大化,为创作者生产优质内容提供动力,以此提升用户和大鱼号创作者对平台的忠诚度和黏性,实现价值和利益生态链的平衡。

注释:

①艾瑞网.阿里巴巴并购UC,移动战略进一步清晰[EB/OL].http://report.iresearch.cn/content/2014/06/232557.shtml.

②新华网.不只是浏览器UC升级“大数据新型媒体平台” [EB/OL].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16-08/24/c_135629295.htm.

③李沁.泛在时代的“传播的偏向”及其文明特征[J].国际新闻界,2015(5):9-10.

④杜俊飞.“瓦釜效应”:一个关于媒介生态的假说[J].现代传播,2018(10):31.

猜你喜欢
头条浏览器店铺
微头条
老店铺杂事
《头条》(四首之三)
苏轼的店铺
微软发布新Edge浏览器预览版下载换装Chrome内核
反浏览器指纹追踪
头条
头条
2015五道口店铺回访
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