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与满足视域下新闻短视频化的发展策略探析

2019-02-20 06:58周亚楠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视频新闻效用媒介

□ 周亚楠

一、短视频新闻和使用与满足理论

(一)短视频新闻的概念

短视频新闻指将信息以短视频形式呈现的新闻方式,“短”是主要特点。一是时间短,二是用最精炼的语言概括事件最核心内容。而“视频新闻”是另一特点,将传统静态图文资讯转化为简短、动态视频语言,将镜头精准指向第一现场,使新闻具有场景化特征。

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发展迅速,新闻报道与短视频形式的结合成为媒体移动化转型的创新路径,甚至将成为移动时代新闻常态表达方式之一。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基础

使用与满足理论最早由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于1959年在《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一文中提出。在此之前,传播学研究认为受众是绝对被动的,对媒体发布的资讯只能选择接受。在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指导下,受众的媒介接触行为被认为是有意识、有特定动机的。受众根据以往媒介印象选择特定媒介内容,同时根据其对内容的满足程度调整使用习惯,进而决定是否继续使用该媒介。

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在1969年提出了电视节目满足受众需求的四种效用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人际关系效用、自我确认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该理论对新媒体环境下移动短视频新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

根据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手机网络新闻用户规模达6.53亿,占手机网民的79.9%,年增长率为5.4%,短视频用户规模达6.48亿,网民使用比例为78.2%。因此“短视频”仍是2019年中国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

传统报业媒体中,浙报集团成立“辣焦视频”;《现代快报》成立“快快看视频”;而以“追求新闻的专业主义和视频的专业质量”为理念的《新京报》的“我们视频”在突发、社会、时政等方面发力,同时引入著名记者王志安,设立《局面》栏目,以“榆林产妇跳楼事件”“格斗孤儿”“江歌案”等专业扎实的报道赢得了用户的口碑。传统电视媒体中,东方卫视新闻团队打造“看看新闻”;江苏广电融媒体中心推出“荔直播”短视频;北京电视台和360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时间”。新媒体机构中,“澎湃新闻”和“梨视频”最为成功。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相继发力,显示了短视频新闻的良好发展前景。

(一)心绪转换效用

信息时代生活节奏过快,人们压力过大,因而会选择阅读娱乐新闻和社会新鲜话题新闻打发碎片化时间。长则1-3分钟、短则几十秒的短视频新闻,视觉听觉感官联动,使受众的娱乐化需求得到满足。主打泛娱乐资讯短视频的梨视频在这方面做得最为成功。梨视频每天生产资讯短视频超过1000条,日均播放量超10亿。仅投放在微博平台的短视频,每天阅读量就超过百万次。视频内容关注日常生活,反映与普通人最具有接近性的内容,表达形式轻松简洁,便于阅读,最大程度上满足受众的心绪转换需求。

(二)人际关系效用

人际关系效用有两层含义:

首先是作为“现实”关系的联结。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与外界建立关系以获取安全感。短视频新闻发布有价值的信息内容,受众关注并在自己的人际交往中作为谈资进行传播,成为与他人良性互动的推力。江苏广电融媒体旗下短视频平台“荔直播”的视频内容立足江苏本地生活,传播本地区新闻热点事件,吸引大量江苏用户关注,视频报道的事件就是身边事,正是与身边人交流的社交资本。

其次是“拟态”关系的联结。短视频新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受众关心与自己相关的事件,在短视频平台表达自己的看法,观点相同的人则会聚集在一起,在通过数字媒介建立的虚拟关系中形成一个个关系群,共享情绪,实现人际关系的联结。

(三)自我确认效用

短视频新闻除了满足受众娱乐化需求外,还包含大量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强化或改变原有的认知水平,从而稳定社会地位。追求新闻的专业主义和视频专业质量的“我们视频”,旗下多档栏目立足社会热点,针砭时弊,以其犀利观点引发受众讨论,使受众在思辨中得到自我提升与确认。

(四)环境监测效用

短视频新闻作为一种包含影像、声音、文字、图画等多种信息元素的复合介质,让受众以更加简单的形式接收新闻信息。一方面是视频UGC制作模式,普通民众对身边的突发事件或有价值的信息随拍随传,这些来自社会各个阶层、角落的信息使受众能够第一时间了解新闻事件,满足其对信息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平台自身PGC生产专业化内容,对硬新闻做出最快速的解读,满足受众对现实世界的关注。两者的结合,满足受众对环境监测的迫切感,进而对不确定、变化的世界加深认识。

三、短视频新闻的困境及发展策略

(一)用户忠诚度不高,应打造社区,建立轻型社交平台

在受众某一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转而寻求其他媒介手段以满足自身需求。首先,短视频新闻作为新型报道形式,具有媒体宣传和引导舆论的功能,过强的媒介属性使其用户黏性低,难以培养忠诚受众。其次,短视频新闻平台内容生产过度依赖UGC,而生产者出于增加粉丝的目的,在多渠道多平台发布其作品,难以使得某一个短视频新闻平台成为独家,不能构造内容壁垒。

因此媒体平台要借鉴娱乐类短视频平台的运营策略,结合社会热点,定期策划话题,培养各领域KOL,特别是新闻领域名人,引领公众参与热点事件以及话题讨论,增加用户黏性。在整合资源的同时,做好精细化的垂直领域内容打造,构建“社交+热点”平台,以兴趣、地域等为切入点进行精准推送,实现强关系的联结,满足情感交流的需求,进而增加用户满意度。

(二)内容同质化严重,应释放媒体功能,培养IP

在资本和技术的扶持下,短视频平台纷纷涌现,新闻内容不可避免地呈现出趋同化现象。一个新闻热点出现后,各平台竞相报道,容易引发受众疲劳。对于短视频新闻平台来说,要释放媒体功能,走媒介品牌化道路,建立独具特色的栏目,找准自身定位,明确受众群体,发挥短视频新闻平台的“长尾效应”。

(三)传播效果不足,应依托平台,拓展渠道

在受众原有阅读新闻的习惯并未完全改变的情况下,短视频新闻作为新型报道方式,要加强对传播渠道的建设,潜移默化地改变受众的使用习惯。例如新京报与腾讯合作,一个提供优质内容,一个提供技术和传播渠道,二者相辅相成,获得双赢。这也给其他短视频机构提供了转型参考:短视频平台谋求长期发展,必须依靠内容和渠道联合,发挥信息传播的最大效用。

四、结语

资讯类短视频的爆发,与用户使用、选择有直接关系,资讯类短视频立足于资讯和事实,力求将最优质的内容呈现给用户,同时具有互联网思维,及时创新产品和内容,为短视频新闻谋求长期发展。

猜你喜欢
视频新闻效用媒介
呼和浩特市中心城区低效用地潜力分析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对移动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新闻的发展探索
短视频新闻如何把握视角、视觉、视野、视界——重大主题报道研修班培训心得
纸媒转型短视频新闻传播的现状、效果和趋势分析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变的是载体,不变的是共情——从一则视频新闻的传播看融媒体的变与不变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