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

2019-02-20 06:58梁一鸣
视听 2019年6期
关键词:受众用户信息

□ 梁一鸣

新媒体改变了文化的传播形式以及呈现方式,目前已经成为人们最喜爱的媒体形式之一。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的传播方式从传统的自成体系逐渐转变为开放体系,从单向传播逐渐转变为互动交流。这种传播方式不仅仅改变了媒体行业,同时对社会意识形态也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探讨新媒体技术与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媒体技术概述

新媒体技术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熟知,该技术以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为基础。新媒体技术打破了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转换了信息的传播方式和呈现方式,声音、图像等信息的高效传播,直接将人们置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媒体时代。

传播是指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系统,经过一定的方式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活动。所以,传播一定要具备“谁、传播什么、通过什么传播、向谁传播、达到了什么效果”五个要素。这五个要素是美国传播学者Harold Lasswell所提出的,简单的五个要素直接阐明了传播是信息分享的一种形式,同时也强调了传播必须通过某一种媒介来进行,从而让接收者在思想上、态度上能够达到共鸣。但是该理论仅仅阐明了单向传播的特点,没有涉及传播的互动性以及信息的反馈。传播是人类互动的行为之一,如果人类社会没有互动,那么传播也就不复存在。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互动传播的特点

新媒体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的生活习惯、意识形态也因为新媒体而逐渐发生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的知识量在不断提高,但是独立思辨的能力却在逐渐降低。一方面,人们通过智能设备,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获得大量的信息数据;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人们可随时随地地阐述自己想法,和他人进行讨论。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下,受众互动传播也体现出新的特点。

(一)传播的高效性

受众可以快速地获取信息,浏览新闻内容,甚至是直接获取正在发生事件的文字信息或者动态视频,同时受众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实时反馈,和其他人进行讨论。如今,某件事在网上爆料,然后引起轩然大波已经成为互联网上的家常便饭,人们也习惯于应用互联网去了解或者挖掘资讯。

(二)传播的群体性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针对某一件事,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在信息传播中,人们获取的信息更加多样化,人们可根据自身喜好来挑选信息资讯。同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许多网站都可直接分析用户的搜索记录,然后向用户推荐其喜欢的信息资讯。但是,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群体的扩大也导致舆论导向作用被无限放大,多数人在使用网络浏览媒体资讯的过程中,缺少主动思辨思维,极其容易被他人所引导,因此在某一资讯下,可能多数人的反馈都趋于一致,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了信息反馈的群体性。

(三)传播的劣质性

新媒体技术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发布的个体,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发布消息、参与评论,这就直接降低了信息发布门槛。这虽然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让更多的人有了发声的机会。但是,新媒体技术既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也将人们带入了一个“信息低质”的年代,网络上海量的信息资讯质量参差不齐。另外,人们在浏览资讯的过程中,呈现出较大的盲目性,只是一味地在搜索和接收信息,而没有明确的目标。

三、新媒体环境下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现存问题

(一)信息低质

“信息化”阅读目前已经成为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常态,今日头条、腾讯新闻等一系列平台为各种新闻资讯提供了展示空间,人们也习惯于并且乐于利用这些平台阅读碎片化的信息。“海量的信息”并不能丰富人们的知识储备,人们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到数量众多的信息,但是却不能得到深刻的理解以及记忆。而且这种浏览方式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逐渐养成了吃饭看资讯、出行看资讯、工作看资讯的习惯,进而导致多数人在面对真正高质量的信息资讯时,却丧失了应有的阅读能力以及阅读动力。网络上充斥的碎片化信息导致人们在搜索“有价值”的信息时极为困难。同时,新媒体受众互动传播也导致网络上冗余的信息不断增加。

(二)网络暴力

新媒体时代,人们每天接触海量的信息资讯,在“观看”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及看法。但是,这种非“面对面”的方式,却为一些用心不良或者道德败坏的人蒙上了一层保护面纱。网络平台属于社会公共领域,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理性的交流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而非理性的交流则会对社会发展起到消极作用,网络暴力正是非理性交流的一种。新媒体为人们构建了一个表达意愿的平台,但是人们的恶意言论一旦泛滥,就会造成严重且恶劣的社会影响。“网络暴力”和攻击行为、冲突行为有着相近之处。一方面,“网络暴力”会导致某个公共区域的暂时性混乱;另一方面,因为互联网传播的高效性,网络暴力事件会被广泛传播,进而对社会安定造成严重影响。

四、如何促进新媒体受众互动传播模式的良性发展

(一)完善法律法规

网络环境属于公共环境,为促进新媒体受众的理性沟通,构建一个良好的公共环境,亟需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已经开始逐步推进实名制,但是收效甚微,网络暴力事件仍旧屡见不鲜。因此还需要加强法律法规推行力度,将用户上网IP和用户的真实信息、互联网信息联系起来,加强网络监管,以管制措施来净化网络环境。

另外,针对低质且海量的信息资讯,必须要从宏观层面上进行调控。这项工作需要社会各方和政府的共同参与。首先,政府方面要加强监管力度,通过监控网络上的信息资讯,杜绝负面信息、暴力信息、色情信息的传播;其次,各个网络媒体平台要提高信息传播准入门槛,建立起严格的信息筛选机制,以“质量”来替代“海量”。

(二)构建反馈渠道

针对当前网络上的低质量信息以及网络暴力事件,首先,政府部门要积极展开宣教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利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其次,要构建一个高效的信息反馈渠道,让人民群众举报“网络暴力、虚假误导信息”更加便捷;再次,要积极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要让广大网民认识到,虽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在网络中依旧不可违背道德规范;最后,各大网络社交平台、新媒体平台,也要提高用户发言门槛,以免造谣生事者在网络上横行无阻。

(三)改变价值导向

“用户”是新媒体服务的最终对象,所以新媒体的发展也应该由市场和用户来共同驱动,当前新媒体存在的问题也需要用户和市场来共同解决。对此,各大媒体平台要让用户参与到平台搭建中来,积极采纳用户的反馈意见,结合用户的意见以及建议来解决新媒体目前存在的信息低质、交互混乱等问题,从而提高用户满意度,展现新媒体的创新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带来的信息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媒体行业的发展,但是同时也营造出了一些新的矛盾以及问题。为促进新媒体的发展,为人民群众营造出良好的公共环境,亟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信息过滤机制,规避网络暴力事件的发生和低质量信息的泛滥。

猜你喜欢
受众用户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