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淮北花鼓戏曲谱保护研究

2019-02-21 11:38张艺臻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曲谱花鼓戏信息库

张艺臻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安徽 淮北 235000)

0.引言

淮北花鼓戏是传统民间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民间歌舞逐渐发展起来的,起源于安徽省北部地区,以表演者腰带花鼓为亮点,其主要的演奏乐器也是花鼓,随着时代的变迁,民间表演艺术家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及当地艺术多元化的发展,让淮北花鼓戏的曲谱保护与传承陷入了失传的境地,致使我国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面临着巨大危机。对此,就需要相关部门充分运用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将淮北花鼓戏曲谱进行数字化处理,广发搜集的珍贵的淮北花鼓戏曲谱资料并进行有机整合,全面建设内容丰富、功能全面、使用方便的曲谱信息库,以便更好的推动淮北花鼓戏曲谱的传承与发展。

1.信息时代淮北花鼓戏曲谱保护现状

淮北花鼓戏有关的历史资料的整理、收集及信息化建设是花鼓戏文化研究的基本条件,但同时也是较为不足的方面。虽然有许多专家大力提倡建设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库,可至今依旧没有构建较为系统化的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库。比如淮北图书馆构建的淮北花鼓戏特色化资源信息库当中包含著名人物、经典曲目、重要文库等专刊,虽然含有一定的曲谱,但数量有限,并且都是以视频的方式呈现。此外,现有的网站中关于淮北花鼓戏的较少,其中较为成熟的网站中,一般包括照片、视频、曲谱等板块,网页功能单一,各板块信息不全面。即使某些大型网站收录了大量的淮北花鼓戏曲谱,涉及的范围也较广,但却没有及时进行更新,使用者在检索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无法迅速的找到所需的资料。对于当前这些淮北花鼓戏曲谱分散化、重复性、资源缺失等情况,需要对淮北花鼓戏曲谱资源实施数字化处理,构建完善、系统化的曲谱信息库,以此来让当代人全面深入的了解淮北花鼓戏发展历史、发展现状、经典曲目等内容,激发社会大众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淮北花鼓戏长足发展。

2.信息时代淮北花鼓戏曲谱保护有效路径

2.1 搜集曲谱并数字化处理

资源是构建信息库的重要基础,相关部门应整合多方力量、利用不同途径、从各种有效渠道全面的搜集并数字化处理各种淮北花鼓戏曲谱资料,特别是分布在民间个人及团体组织当中的相关资料。首先,淮北花鼓戏文物的数字化处理,淮北花鼓戏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拥有独立系统的古代戏曲艺术,包括演唱与弹奏方面所使用的独特乐器和特殊的道具。许多淮北花鼓戏文物由于时间较长,出现了严重的破损,逐渐被扔弃,文物能够为淮北花鼓戏研究提供实物参考,为当代进一步了解淮北花鼓戏文化及历史起源提供主要依据。因此,不仅要对淮北花鼓戏文物进行保护,还要通过实地考察,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进行收集、拍照,用信息化的方式保护与传承淮北花鼓戏。

其次,淮北花鼓戏曲谱数字化处理,传统的传承方式主要通过口传,一般是由师傅进行示范,学徒进行学习,并将曲目进行摘抄,便于日后巩固练习使用。相关部门可充分运用各种成熟的智能软件,辅助老一辈艺术家以及优秀的民间艺人进行自动输入曲谱,更好的解决口传技曲目摘抄失传的问题。运用相关智能软件可以更加精准高效的进行输入,并且能够较为复杂的曲谱在排版中更加清晰美观,为日后的广泛传播提供便利条件。

最后,老一辈艺术家技艺的数字化处理,淮北花鼓戏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主要依靠的是口传,大多数都是将人的大脑作为载体,但这样传统的传承方法无法长期完整的保存,会随着老一辈艺术家的离去而逐渐消失。对此,就需要深入到淮北地区,到实地去参访老一辈艺术家们,将他们的唱腔及表演技巧完整的记录下来。并诚挚的邀请还能够进行演唱的艺术家们对经典曲演唱后对其录音,用文字、视频等方式长期保存,收录到淮北花鼓戏琴谱信息库当中。

2.2 整合呈现曲谱数字资源

当前,现有的淮北花鼓戏信息化资源主要来自各大网站、综合性的信息库及淮北花鼓戏研究中心等,关于淮北花鼓戏的网络资源较多,类型多种多样,但资源间的质量却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同的综合类信息库中关于淮北花鼓戏资源的记载,有许多重复的内容,侧重点也完全不同,比如知网中便收录了淮北花鼓戏相关的期刊论文、报纸及会议论文等,但却缺少一些较为宝贵的手工摘抄曲谱资料,现有的各大网站都有着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这些资源库之间应取长补短,构建共享平台,实现资源间的相互融合拓展,加大资源筛查力度,防止出现重复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许多淮北花鼓戏研究中心开始广泛搜集淮北花鼓戏的曲谱,并按照不同类别进行整理、重新排版、完善及保存。但在信息化建设当中,既要积极全面的搜集没有被数字化处理的淮北花鼓戏曲谱资料,也要充分掌握现有数字化资料的真实来源及特征,进而将所有资料有效整合到一起,构成多种功能、资源完整的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服务系统,满足不同使用者的需求,转变当前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化建设零散、重复、功能缺失等情况。

2.3 确保曲谱真实与便捷性

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不单纯是为了更加有效的保护淮北花鼓戏曲谱,防止因不断利用与时间的侵蚀,使宝贵的曲谱消失,同时还是为了让淮北花鼓戏能够通过更加便捷高效的方式进行传播、使用与发展。对此,在构建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库过程中,应从淮北花鼓戏的学科特征及用户的实际需求入手,既要注重淮北花鼓戏曲谱原始性的保护,还要根据数据挖掘、阐释、分析、重构等现代化技术,让更多人能够全面精准的得到想要的信息资源。淮北花鼓戏拥有自身系统化的音乐体制,除了曲谱外,唱腔形式、演奏乐器、谱写方法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完善与保护。可对相关的遗址及博物馆内收藏的物件通过拍照的方式进行长期保存,以便展现其原始面貌。流传至今的手工摘抄曲谱籍是淮北花鼓戏传承的重要形式,可利用现代扫描技术对原有纸张中的资料进行重新打版印制,保留原版中的内容,方便相关研究学者从版本的角度对淮北花鼓戏发展历程展开研究。利用录像的形式呢能够将老一辈艺术家们表演的经典曲目记录下来,保存他们独特的演唱技巧及形式等。这些都是淮北花鼓戏历史研究的具体实物资料,有着至关重要的艺术与学术价值,为淮北花鼓戏溯本提供了有利的历史参考。

而对于学习淮北花鼓戏以及研究淮北花鼓戏的相关人员来说,信息方便的获取则更加重要。首先,应充分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潜藏在其他历史文献中淮北花鼓戏曲谱信息加以提取,与淮北花鼓戏曲谱有关的学科领域众多,因此大量资料会穿插、隐藏在其他历史文献或是著作当中,单纯的依靠题目名称很难进行查找,研究人员的搜索能力的不足会让许多重要资料丢失,还需要学习者与研究者们应拓展搜索范围,熟练应用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不同的关键词及领域进行搜集。其次,运用数据切割技术将淮北花鼓戏曲谱中的曲目独立出来,根据元数据形式进行著录与诠释。淮北花鼓戏曲谱不仅是淮北花鼓戏主要的传播载体,同时也是重要的研究参考资料,不管是人工摘抄本,还是印刷版本都含有大量的宝贵的经典曲目。单一的进行扫描,无法让广大使用者快速找到想要的曲目与信息,也无法直观的判断出曲谱的记载方式。对此,就需要将大量的曲目单独划分出来,逐一进行著录,为学习者和研究者们提供更加便捷的检索途径。最后,运用数据整合技术将大量的资源有机结合到一起,为使用者们提供一体化的检索服务,满足不同使用者的实际需求。

2.4 增加完善相关研究资料

当前,许多淮北花鼓戏网站收录的资料都是以曲谱为主,关于淮北花鼓戏的研究文献资料却严重不足,被称为我国传统戏曲艺术文化的淮北花鼓戏,其演奏形式、演唱强调、表演方式、曲谱记录方法、深刻涵义等蕴藏着我国历史时期音乐艺术的众多特点,有着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及历史文化价值。淮北花鼓戏为深入探索我国古代戏曲音乐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对淮北花鼓戏的分析与研究有利于更加全面的了解我国古代戏曲艺术。作为历史悠久,传播广泛的本土传统戏曲,花鼓戏与淮北地区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口转移、地域戏曲、方言、风土民俗等方面有着紧密的关系,因此,也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淮北花鼓戏并不是单独的学科,在为其他地区花鼓戏提供关键学术研究信息的过程中,也从其他地区花鼓戏及其他戏曲文化中汲取养分,推动了自身的发展,使其能够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淮北花鼓戏在研究当中会出现海量的学术研究类的专业资料,这些资料会成为深度探究淮北花鼓戏的重要参考依据,以此来不断提高淮北花鼓戏各方面的研究深度与广度。对此,在构建淮北花鼓戏曲谱资源库时,不能一味的只是注重曲谱,也要高度重视对淮北花鼓戏研究资料的收集,尤其是与淮北花鼓戏有关的学科资料的收集。在保保护当中进一步传承,在传承当中努力创新,在创新当中谋求长足发展,这些都需要充足大量的研究资料支持,淮北花鼓戏曲谱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确保研究资料及其曲谱的同时存在。

猜你喜欢
曲谱花鼓戏信息库
论数字时代湖南花鼓戏的整合传播
曲谱
赵倩作品赏析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夏日之恋
借助BIM构建动态造价信息库的新思路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基于普元EOS平台的信息库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