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基础

2019-02-22 12:58云,
关键词:文明生态思想

刘 云, 孙 超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0)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创新,它不仅体现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关于生态环境问题诉求的正面回应,它深刻的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1],提出了诸多科学的新论述、新观点与新理念,这些重要论述不仅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尤其是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也为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在这一过程中,积极探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成基础,深刻把握其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一、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基础

任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有个长期探索的发展过程,理论的创始者都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逐渐看清现实的真相,窥探新的目标,厘清事物其中的规律,从而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也是同样,它的形成与发展深受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阐释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观影响,正是通过对这二者进行时代性转化与扬弃的过程后,最终形成了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重要部分。

(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由于特定历史时代条件的限制,马克思在当时的历史时期不可能明确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也不具备分析与解决生态文明的生态学知识,但不能因此否认马克思没有关注过生态问题,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中没有生态思想的影子,相反,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这一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一直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始终。在众多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在大胆的揭露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导致自然异化的过程中,思索全人类真正的解放事业问题时,从没有离开过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也从没离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2]。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人类得以存续与发展的前提,人与自然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在认识处理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时,恩格斯解释说道:“我们统治自然界,绝不像统治征服异族人那样,绝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人似的——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血、肉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人们可以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地利用、改造自然,否则就会站在自然界的对立面,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同时,马克思还将自然界视为人类劳动创造和工人劳动价值得以实现的基础,强调“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2]。 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形成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又以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改造自然的活动,自然界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自然观超越了机械自然观对自然界的漠视态度,他们将环境看作是有生命、有美感的存在体,是人类的客观外在机体。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教条生搬,而是从中国具体生态环境的基本国情出发,在充分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的精髓与实质的基础上,得以形成并不断丰富与完善、发展。在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习近平坚定地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3]在处理自然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上,习近平提出了著名的“两山论”发展理念,认为绿水青山就是生产力,保护绿水青山就是在解放发展生产力,是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习近平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高度概括,其中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在保护、发展生产力的思想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与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与丰富。

(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传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内容丰富的生态智慧。习近平也曾说道:“中华文明传承五千多年,积淀了丰富的生态智慧。”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生产与天地自然万物之间的紧密关系,使得中华民族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积累了众多关于思考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哲学思想学说。无论是老子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5],还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非攻”“节用”“非乐”的墨家思想,亦或是孔子所说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的儒家思想等,这些思想都包含了劝诫人们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遵循天、地、人之间客观自然规律的生态理念,蕴含了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两汉之后,集儒道哲学理念之大成的“天人合一”思想占据了中国哲学思想领域的主导地位,成为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调,汉代大儒董仲舒首次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进行集中的表达与阐释,他在《春秋繁露·立元神》中提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地,地养之,人成之。天生之孝悌,地养之以衣食,人成之以礼乐。”楼宇烈先生认为 “天人合一”思想中的“天”,既指“自然之天”,也指“天命之天”,人则是指人类,既表明人与自然界密切联系,其实质也是在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地、人之间关系问题的独特思考集中体现在“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主张在处理天地人关系时要遵循自然客观规律,顺应自然、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以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达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的理想生态境界,“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古代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留给我们的宝贵思想财富,蕴含丰富的生态智慧。虽然“天人合一”思想曾长期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哲学,是当时统治者用以维系政权的思想工具,带有一定的封建性与局限性,但这其中蕴含着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与揭示,深刻地反映了聪慧的中国人民早在几千年前就已参悟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密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与生态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仍有深刻的警示与启迪作用。

习近平曾指出:“当代中国是历史中国的延续与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6]因此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汲取与继承,在批判的继承与发展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基础上,提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概念——“生命共同体”,即强调自然的系统性与整体性,指出人与自然万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这是一种绿色发展理念,它要求统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一核心概念是对中国古代生态思想的时代性回应,是对传统思想文化的创新性继承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什么既能彻底打破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理念,又不同于以绝对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观的工业文明思想,这不仅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正确价值引导,同时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根植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继承与发展。

(三)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历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生态思想的升华与创新

自新中国成立之日起,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问题一直是历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所关注与践行着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其诗作《清平乐·会昌》《七绝》《七律》中多次提到“青山”,比如“踏遍青山人未老”“青山有意化为娇”等等,诗句中的青山就是指好的生态,毛泽东同志对此心神向往。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对生态方面的林业、水利、人口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并提出了众多有关生态方面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思想与口号,譬如“绿化祖国”这个人们熟悉的口号就是毛泽东同志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针对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所提出来的。另外,“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均要按规格种起树来”“真正绿化,要在飞机上看见一片绿”“用二百年绿化了,就是马克思主义”[7]等有关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口号都体现了毛泽东同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与关切。到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引起了党对生态保护的重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深刻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是一个大问题”,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的环境保护的思想与环境治理的可行办法,邓小平同志与毛泽东同志一样,十分重视绿化问题,曾号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在视察四川峨眉山时,邓小平同志看到当地水土流失问题严重,他当即就向当地政府和人民建议:“不要种粮食,种树吧,种黄连也可以。”[8]这也是邓小平同志首次运用退耕还林的理念来解决与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另外,面对当时我国突出的荒漠化、沙漠化等环境问题,在邓小平同志的正确带领下,建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重点林业生态工程——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邓小平高度重视此项工程,为该工程写下“绿色长城”的题字,此项工程也因其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均创下了世界生态工程之最[9],这项工程也成为邓小平同志生态思想的现实成果与历史见证。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江泽民关于环境保护问题的思想与理念更加丰富,虽然没有直接提出“生态文明”的概念,但他们却一直将生态问题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江泽民曾就环境问题提出“环境保护很重要,是关系我国长远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保护环境的实质就是保护生产力”[10]等有关论述。自1991年开始,江泽民同志每一年都要召开专门会议,集中研讨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他语重心长地说到:“我们所以坚持这样做,就是因为这些工作实在太重要了,而且任务艰巨,必须抓得紧而又紧。”[11]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在思考与论述生态问题时,也提出了众多深刻、丰富且具有实践意义的思想与论述,在2005年,胡锦涛同志开始提及“生态文明”这一术语。随着胡锦涛同志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步伐不断加速,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最终,在党的十七大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作为党中央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明确的提了出来,胡锦涛同志对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内涵也作了清晰明确的界定,即“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2]。“建设生态文明”成为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与新的发展阶段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思想[13],“生态文明”被提升到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层面,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进一步强调:“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14]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它的形成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观的充分扬弃,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生态思想的充分汲取,同时也是对历届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观点的继承与发展,是在总结历届党中央领导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经验成果而逐渐形成完整、系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譬如,在水质安全问题上,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应予以极大的注意。”[7]习近平同样也高度关注水环境与水安全问题,曾强调:“水是公共产品,政府既不能缺位,更不能手软,该管的要管,还要管严、管好。”[15]另外,虽然毛泽东同志没有直接提出美丽中国的概念,但他在1958年时就曾说到“要使我们祖国的河山全部绿化起来,要达到园林化,到处都很美丽,自然面貌要改变过来”[7],这与习近平关于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美丽中国的思想不谋而合。同时,胡锦涛同志与习近平总书记都曾强调要大力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问题,一致认为要用严格的制度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16]因此,要想学懂、弄懂、做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要回到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中追根溯源,要在学习历届党中央领导人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与论述中去探索脉络。

二、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基础

(一)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世界难题

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人类发展史上的深刻变革,给世界各国带来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工业化所带来的高速经济增长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加,使人们沉浸、享受其中。工业文明是继农业文明之后,使得人类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结构发生突飞猛进变化的一种新的文明形式,马克思指出工业化是人类从农业社会走向更高社会形态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17],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所造成的负面效应不容忽视,其中最为突出的影响即是工业化的发展对大自然的依赖与一味地索取程度愈加严重,加剧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再加上人类为了追求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与社会物质财富的急剧增加以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肆无忌惮的利用与开发自然资源,导致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正在威胁着人类当前的生存发展及未来的前途命运,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曾提到:“必须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警告人类不要过分的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指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18]这些来自自然界的报复包括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资源能源短缺、食品安全问题与人口问题等等,任何一项“报复”对人类来说都是具有致命性的打击。据世界气象组织在2018年初公布的一项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的近三年,是世界平均气温最高的三年,而刚刚过去的2017年,则是世界进入工业时代以来温度第二高的年份。同时,据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受人类活动影响,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野生动物可能将会在10年内消失。这一系列数据都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到达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紧张的时候,伴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资本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生态环境问题逐渐呈现出全球化发展趋势,成为人类应共同面对与合理解决的棘手难题。

习近平高度重视全球生态治理工作,积极倡导世界各国加强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他曾强调:“中国将继续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同世界各国深入开展生态文明领域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果分享,携手共建生态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园。”他倡导通过全球多国努力,共同推进构建一个生态优良的美丽地球家园,同时习近平还指出:“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生态文明不仅关乎现在人类的利益,也关乎到人类未来后代的利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就是站在人类视角与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发展起来的理论。在面对全球生态问题时习近平提出要树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只有树立共商共建共享,才能保护好地球,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19]。习近平倡导建议的“命运共同体”是一种生态共同体,是需要全球人民一起共谋地球美好发展的共同体。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全球生态问题的理论回应,体现了习近平对日益严峻的全球生态危机的深刻思考,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生态问题治理上的大国担当。

(二)中国国内生态环境问题严峻,环境问题成为突出的民生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尤其在经济建设方面,我国经过多年努力已成为当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由于长期受到以要素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在部分地区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与企业片面的坚持“GDP至上”的发展观与政绩观,为追求经济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随意、过度的开采自然资源而导致我国区域性、阶段性的自然灾害频发,生态形势严峻。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对良好的生态环境的需要愈加强烈,人们对清新空气、绿水青山与健康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开始明白拥有再多的物质财富也换不回最初的优美环境,也就没有什么幸福生活所言了。因此,国内生态环境的恶化现状若不加以整治,则无法满足人民越发强烈的生态需求,最终将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情绪,影响社会和谐,正如习近平所强调:“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20]自然界是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自然生态环境的优良成为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幸福与否的重要指标,生态环境问题成为我国突出的民生问题,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的历史欠账较多,如何补齐与应对这些“欠账单”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我国现阶段生态形势的正面回应。面对我国的严峻的生态环境,习近平强调:“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绝,失之难存。”[21]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在如何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上,习近平提出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为引导,各个领域与行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摒弃“GDP至上”的发展观与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努力践行以五大发展理想为指引的创新驱动发展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还将生态环境喻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认为环境就是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福祉[21],这是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生态文明中的延伸与运用,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浓厚的人本情怀。

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基础

(一)陕西、河北的基层工作经历是习近平生态思想的实践起点

在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扎根农村基层,与乡亲们同甘共苦,通过深入农民群体,体验与思考基层农民生活,逐渐培养起习近平关心人民群众的民本情怀。在陕北的七年里,他积极听取农民诉求,协助乡亲们解决生产生活难题,与当地人民一起想办法努力改变陕北贫困的面貌,赢得了当地人民的深切爱戴。在梁家河担任大队党支部书记时,自费前往四川“取经”,回到陕北后在梁家河建成了陕北第一口沼气池,这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缺柴烧的问题,同时人们做饭、照明都可以用沼气,沼气池里清出来的肥料作为天然有机肥,还可输送到田地,一举多得。沼气池在陕北的建成与推广,便利了人们的生活,这种能源的循环利用也减少了环境污染,有效治理了村庄脏乱差的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1983年习近平就任河北正定县委书记,在正定县的三年里习近平针对当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的发展思想,在农业生产方面,习近平指出要树立“大农业”思想,通过改变单一生产模式转向发展多种经营,才能改变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才能实现生态目标与经济目标相互统一、协调发展,习近平提出“要把我县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多种生产门类,能满足多重目标要求,物质循环和能力转化效率高,生态和经济都呈良性循环,商品经济占主导地位,开放式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22]。同时,习近平强调保护环境是人民生产生活的迫切需要,在结合正定县风沙大、水资源匮乏等特殊自然环境实际,他将重点发展林业作为当地生态建设、保护环境的一项重点工程任务,大力推广先进灌溉技术,广泛宣传节约用水、合理灌溉的环保理念,习近平在正定县工作期间,这些绿色、科学、生态的理论论述成为正定县生态文明建设的长久指导思想,也正是在这样生态理念的引导下,正定县被授予全国生态示范县荣誉称号。

(二)福建、浙江20多年的生态建设探索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积淀

在福建任职期间,习近平关于生态建设的探索没有停下脚步,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在习近平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在闽东地区工作时期,习近平根据闽东“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的原生自然环境,在规划闽东发展的过程中提到,闽东发展潜力在山,兴旺在林,他把振兴林业放在了闽东生态建设的首要位置。为了摆脱闽东贫困落后的面貌,习近平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的“山海经”,山海田一起抓,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种大农业思想不仅带动了闽东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水平,帮助闽东人民逐步摆脱贫困,同时也带领闽东人民走出了一条高效、生态、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他强调闽东发展要立足实际,发展生态农业,要对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综合运用,这样才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浙江主政一方时,习近平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了多方面的论述。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论,2005年他在《浙江日报》上阐明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时,深刻的指出:“要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论,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需要深入贯彻的绿色发展理念,同时,面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突出矛盾时,习近平指出若不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环境高污染现状得不到治理与解决,那么反过来将会严重阻碍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浙江人民的未来福祉,他强调:“发展不能竭泽而渔,断送了子孙的后路。粗放型增长的路子,‘好日子先过’,资源环境将难以支撑,子孙后代也将难以为继。”[24]习近平在浙江主政期间,还提出建设“生态强省”,加快建设“绿色浙江”的战略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习近平对浙江省的生态工业与清洁生产、生态环境治理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多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并参与多方调研,形成了多层次的生态治理理论体系与丰富的生态建设实践经验,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的推动下,最终使得浙江成为全国第五个生态建设试点省。

(三)担任党中央领导人以来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深化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习近平担任党中央领导人以来,在实践上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上,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一位,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之中,生态文明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在深入各地调研考察中,对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就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更多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方法与新要求。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进行考察工作时强调要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同时他也告诫人们:“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付出的代价会更大。”[21]2014年习近平在谈及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时指出:“如果再不重视保护好涵养水源的森林、湖泊、湿地等生态空间,再继续超采地下水,自然报复的力度会更大。”[21]他指出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出了“山水林湖田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理念,在生态环境治理问题上,习近平强调要践行系统论的方法路线,切忌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存在“头痛医痛,脚痛医脚”的错误思想。同时,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制制度层面上,习近平指出:“我们在资源开采、储运、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还存在着大量损失浪费现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管理松散,监督不严。”[24]基于此,习近平强调要加快建立严格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与生态补偿制度以及健全环境治理体系,认为只有通过建立了严密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打好打牢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四梁八柱”,这样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利推进保驾护航。

同时,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过程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还涵盖了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深刻思索,凸显出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国际视野与世界情怀。在2011年11月9日的妇女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中,习近平强调:“保护地球家园、促进可持续发展,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25]与此同时,中国政府与国内部分企业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积极地参与到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浪潮中,为解决全球生态危机,建成美好世界、美丽中国贡献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智慧与方案,为丰富与发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积累实践经验。

猜你喜欢
文明生态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思想与“剑”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