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像赏花

2019-02-24 07:12李珊
教师·上 2019年11期
关键词:赏花读后感教育

李珊

摘 要:教师怎样看待学生将影响着他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教育与成长都是一个顺其自然又独具特色的过程,如果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用一种赏花者的心态,将自己的工作也看成是一种成长与收获,那么,教师能够得到的幸福会更多,而学生的成长也会在教师的幸福滋养下越来越好。

关键词:教育;赏花;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06-10 文章编号:1674-120X(2019)31-0114-01

笔者开卷展读孙孔懿先生编著的《教育像什么》这本书,如聆听大师们取譬引喻。其想象奇特,妙语如珠,精彩绝伦,给笔者以深刻启迪与美的享受。编者以“教育像什么”为题,依次列成十个方面,将收集到的有关片段按每个小问题编排,并为每段论述加上标题,以备读者查找。不同的比喻表达了不同的教育观念,读者对照阅读,能生成自己的认识,触发新的灵感与想象。

经常听人说教育如种田,教师甘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也曾有人把教育比作养花,教师被视为是“养花匠”的角色,希望自己的“花朵”快快长大,成为令众人称慕的美丽品种。为此,教育就像是灌溉肥料、搭建棚室、付出辛劳,静待花开。然而真正的养花匠或许能够收获想要的鲜花,但作为教师的我们却未必能够将学生教育成我们理想中的样子,于是,我们难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果教师试着将自己站在一个赏花者的角度,不再费尽心思希望这些“花朵”按照我们“规定的模式”成长,反而会对那些独特、另类的花朵称赞有加。由此,笔者认为,教育更像赏花。

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笔者每天要面对的是书本、作业本,每天所走过的是教室、办公室,打交道的是一群活泼又不太懂事的学生,工作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时难免会感觉这样的生活单调、枯燥、乏味。于是,笔者换了一种心态去面对他们,于是就有了另一番感受:每天面对的那一本本課本、作业本,不正像一粒粒肥料,期待被播撒到渴求营养的禾苗中吗?教室、办公室不正是供禾苗生长的苗床吗?而与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不就是那千姿百态、婀娜多姿的花骨朵吗?

读史使人明智,赏花使人明理。争芳斗艳的花儿常让人联想起那“芙蓉如面柳如眉”的江南美女,笔者却觉得把人喻作花更为贴切。屈原是一枝高贵脱俗、素雅德馨的兰花;陶渊明是一枝独处在世外桃源、淡泊清雅的菊花;苏轼是一盆刚正不阿、静放馨香的君子兰。诗人如花般的品质,决定了他们如同花朵般令人欣羡崇仰。然而花的本质不仅仅局限于诗人,强者、弱者,善者、恶者都是教师可以解读的花语。

赏花亦是读人,读人亦是赏花。尤其是教育者,怎样看待学生,是每个教师都要修炼的内容。教师如果将某个学生看得一无是处,认为他只有缺点而没有优点,学生就会觉得教师用异样的眼光来看自己,用挑剔的目光注视自己,甚至用有色眼光去对待自己。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这种态度,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古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物是这样,看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一个人,如果教师总是用挑剔的眼光去看他,怎么会不影响他的自信呢?教育要求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学会用欣赏的目光对待每一个学生。首先,教师要欣赏学生的优点,也要肯定任何人都有自己的优点,那种看不到别人优点的人,他本身就存在问题。其次,欣赏学生的进步,只要肯付出努力,就会有收获,只不过这种收获,这种进步有大小之分而已,就像物理上所说的参照物。其实每个学生每天甚至无时无刻不在成长,也许是在学习成绩上,也许是在做人上。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他们相信,自己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获得应有的进步。

教育像赏花,用赏花的心情去面对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比作是一朵不同的五彩花,这其中有精彩的一面,也有娇弱之处。教师在欣赏美的时候,要记得呵护他们,期待他们更加艳丽。他们的健康、幸福成长离不开我们。身为教师,对待长处,予以放大;对待不足,予以宽容,不以自己的偏好,而忽视或放弃学生。用赏花的心情对待教育,用赏花的心情看学生,这无疑是教师心灵的支柱,能让教师换一种方式对待教育这份神圣的职业,换一种心态,可能教育效果更为奇妙!

参考文献:

[1]张端然.给孩子最佳的赏识教育[M].青岛:青岛出版社,2013.

[2]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最贴心的教育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赏花读后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春天到,赏花去
抉择——《给我一个拥抱吧》读后感
赏花海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走,赏花去!
“读后感”等十七则
《没头脑和不高兴》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