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实证研究

2019-02-27 04:46庄丽娜任山章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占有率言语深度

庄丽娜,任山章

(杭州师范大学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310000)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提出要把教学从控制走向互动。课堂互动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自我成就概念起正相关的作用,对学生学习成绩与学科观起促进作用[1]。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的教师课堂的教学行为的不同,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建议,选取高中生物必修3 某节同课例进行研究。提出问题: ①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教学行为类别存在什么; ②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时间占有率有什么差别; ③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值有什么差别; ④熟手型教师与专家型教师的课堂类型分别属于什么。

2 研究对象

熟手型教师即职称在三级到高级之间,教龄5 -14 年的熟手型教师; 教龄为15 年及以上,高级与特级职称的教师为专家型教师。A 教师为中学一级职称,教龄10 年;B 教师为中学一级职称,教龄8 年;C 教师为中学高级,市优秀中学骨干教师,教龄15 年。3 位教师的课型均为新授课。

3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课堂观察法。首先,采用视频录像技术采集3节同课异构的课堂视频。将视频中的行为以数字1 -16 进行分类、编码,记录行为类别及其对应的时刻,将形成的坐标点绘制成课堂行为时刻折线图。此外,根据课堂内容,划分课堂的逻辑结构。每一节课堂是由若干个阶段组成的,将每个阶段划分为若干个主题。使用程云[2]提出的交互深度计算公式,依次计算每个问题的交互深度值,推及计算每个主题的交互深度值;由每个主题的交互深度值,推及计算每个阶段下的交互深度值。以此类推,最终推及计算整节课的交互深度值。最后分析,得出结论。如图1 所示。

图1 课堂交互深度量化分析基本过程

(1) 逻辑结构单元特征参数:

(2) 交互特征参数:

交互时间占有率

交互行为熵

问题交互深度

主题交互深度值

课堂交互深度

4 研究结果

4.1 教学行为类别分析

教师行为编码,见表1。编码原则为“时间抽样”与“动态补偿”。言语优先于活动; 无言语时,谁主导谁优先[3]。其中属于课堂交互类型的行为有4、6 为师生言语交互、8 为生生言语交互,11、16 为师生活动互动。

表1 行为类别编码

根据该编码原则,进行教师行为编码,分别绘制教师A、B、C 的行为时刻折线图,见图2、3、4。

图2 A 教师行为交互时刻

图3 B 教师行为交互时刻

图4 C 教师行为交互时刻

整理两位熟手型教师与一位专家型教师的课堂行为类别个数。从教师—学生、言语—活动这两个维度来看,有4种行为:教师言语行为、教师活动行为、学生言语行为。不讨论活动与言语行为中是否存在交互,统计教师言语行为(1、2、3、4) 、教师活动行为(13、14、15、16) 、学生言语行为(5、6、7、8) 、学生活动行为(9、10、11、12) 的个数,绘制图5、图6 柱状图。由图5 可见专家型教师的教师言语行为个数与熟手型教师的差距不大。在教师活动行为、学生言语、学生活动行为的个数上,专家型教师均高于熟手型教师。其中专家型教师的学生活动个数明显高于新手型教师。整体上看,专家型教师与熟手型教师的主要差别在于前者学生言语行为个数更多。

图5 课堂行为个数柱状图

图6 堂行为时间占有率柱状图

图6 中显示3 位教师的教师言语行为的行为时间占有率都是最高的。在教师言语行为与学生言语行为的时间占有率上,专家型教师的表现介于两位熟手型教师之间。教师活动行为时间占有率上,专家型教师的活动行为占有率远高于熟手型教师。其主要原因是专家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模型展示的方法。学生活动行为时间占有率上,该专家型教师的课堂却比另两位熟手型教师低。

4.2 交互时间占有率比较

若将交互类型按照对象划分,可分为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生生互动指的是课堂上学生个体间的互动,这里的生生互动主要指的是言语的方面。从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角度来看,如表2 所示,在两种教师的课堂上,都是师生互动类型较生生互动占优势地位; 两名熟手型教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时间占有率均低于专家型教师。其中,在B教师的课堂上,甚至没有观测到师生互动的行为。

表2 各交互类型的时间占有率

4.3 课堂交互深度值比较

整体课堂交互深度值(见表3) 看,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值比熟手型专家的更高。A 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值最低,其次是B 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值,C 教师的课堂交互深度值最高。

表3 各教师课堂交互深度值

若将3 节课堂阶段都视为导入、正课、总结3 个阶段的话,分析各阶段的课堂交互深度值(见表4) 。可以发现在导入阶段,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情况介于两位熟手型教师之间。在正课与总结阶段,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情况都高于熟手型教师。再结合前面熟手型教师课堂上学生言语与活动占比高于专家型教师的情况,可以分析出熟手型教师课堂中给予学生活动与发言的时间虽多,但交互性反而低于专家型教师。

表4 课堂各阶段的交互深度值

4.4 课堂类型分析

参考学者吴康宁[4]根据课堂交互主体的时间分配关系,把课堂互动类型分为演讲型、演讲对话型、对话型、混合型4 种模式。熟手型教师A 的教师与班集体的互动时间约为65.36%,高于50%,因此属于演讲型课堂。熟手型教师B 的“师个”互动时间为91.32%,高于50%,因此属于对话型课堂。专家型教师“师个”互动时间为91. 32%,高于50%,也属于对话型课堂。专家型教师的课堂除了“师个”行为占有率,其他都高于熟手型教师的课堂。值得提出的是,两位熟手型教师的课堂不同于专家型教师课堂,均没有学生个体与班级的互动。各种交互行为类型的时间占有率如表5 所示。

表5 各种交互行为类型的时间占有率

5 课堂交互改进方式

(1) 鼓励多开展学生活动,但要控制学生活动时间。教师言语行为与学生言语行为的时间占有率上,专家型教师的表现介于两位熟手型教师之间,表明差距不大。教师活动行为时间占有率上,专家型教师的行为占有率远高于熟手型教师。主要原因是专家型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了模型展示的方法。学生活动行为时间占有率上,该专家型教师却比熟手型教师低。

(2) 鼓励课堂互动形式的多样性。两名熟手型教师的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时间占有率均低于专家型教师。建议熟手型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教学中生生互动环节,例如小组合作学习,组内与组间讨论等。

(3) 鼓励课堂的交互在不同阶段有所侧重。在导入阶段,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情况介于两位熟手型教师之间。正课与总结归纳部分,专家型教师的课堂交互均高于熟手型教师。建议教师要合理设计提问数量与内容,减少无效提问,鼓励学生自评、互评。

(4) 鼓励采用对话型课堂。课堂交互深度可能与课堂类型有关,对话型课堂比演讲型课堂的互动效果更好。同为熟手型教师,演讲型课堂的课堂交互深度不如对话型课堂,由此建议教师在课堂中多与学生互动。

猜你喜欢
占有率言语深度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数据参考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微软领跑PC操作系统市场 Win10占有率突破25%
滁州市中小学田径场地现状调查与分析
9月服装销售疲软
关于冬天